杜 婷(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乡土民众社会一直是独立于官方和精英话语之外的群体,然而也最接地气。这是最易被忽略被轻视的一群但却始终以或显或隐的方式坚持着自己的立场,以独特的坚韧和活力保留着人类远古的记忆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任。见证不同于文化人书写的历史文本的文化事实,是远古历史的活化石。
2008年,6月14日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中,“接姑姑迎娘娘”走亲活动赫然在列。这是乡土社会历史叙事被认可的见证。
文字记录与民间口承相通,是尧舜叙事在近代以前的普遍状态。然而到20世纪初年,西学东渐影响下的现代学者对国人习以为常的四千年口碑传说的历史观提出质疑。
顾颉刚代表的“古史辨”派否认“三皇五帝”为正史,认为只是一种神话“传说”,一种伪历史。于是泱泱中国史只剩下两千五百年。
用“起源真实性”作为判断意义自身的价值标准,实际上遮蔽了意义的真正起源。人类童年时的记忆通过原始神话存在于后世的文化中,并作为“种族记忆”依然遗留在人类的灵魂深处。民间叙述有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和策略表达自我,展现原始文化遗存。
马克思指出:“过去的现实又反映在荒诞的神话形式中”,“人物虽然是神话中的人物,但这一点并不重要,因为传说确切地反映了氏族制度。”
俄国学者别尔嘉耶夫曾经指出:“我以为传说中有内在价值,这价值并不在于它指出一切曾如此这般发生过(像一般说的,如在创立罗马帝国的传说中,一种传说曾被尼布尔及后来的历史学家推翻过),而在于:在保存于民间回忆的传说中隐含着某种暗示,即该民族历史命运的象征物,它对于建立历史哲学和认识历史的内在含义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历史传说是较之对历史生活的认识更重要的认识,因为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传说可以揭示出内在的生活,即深层的现实生活,这种生活与人通过内在精神的自我认识揭示的东西有继承性的联系。传说与自我认识中揭示出来的东西的这种联系,是高级的无价之宝。”
“神话历史”视域有助于揭示中国文化传统的本质特征。“接姑姑迎娘娘”走亲活动文化价值也正在于此。
活动深深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融入民众文化生活的血脉。使得走亲活动内的20余个村子凝聚成一个更加紧密的整体,较之地域和行政划分更牢固更可靠。人与人、村与村有了共同的价值信仰和文化认同。将父女关系、夫妻关系、姐妹关系、表叔表侄关系、婆家娘家、人神关系、社群网络关系凝结成一个整体,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
中国人有极强的寻根意识,即借祖宗崇拜的仪式,祈求保佑子孙避祸趋福。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理解去确立神的存在,赋予祖先以神的形象、意志及性格色彩,祖先就能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起到人力所达不到的功能。
将国家共祖与地方私祖结合加强了地方民众自豪感,它蕴涵的文化信息不仅支撑起了以尧都临汾为中心的信仰文化圈和地域文化,而且对于海内外炎黄子孙、尧舜传人具有普遍的感召力。整个仪式成为文化符号,在情感维度上寄托着民族的共同情感,体现出民众对共同祖先的精神认同。
走亲活动期间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共有22村举行)。内容包含物资交易,敬神祈愿,感恩还愿,求子求福等。现在庙会成为一种集祭祀、娱乐(庙会期间要唱戏,演戏迎神。很多村落的庙会都保留着大量的宋元时期建筑的神庙和戏台)、买卖甚至旅游等为一体的群众文化活动。
此时民众摆脱了日常身份地位的限制而成为平等自由的主体,通过对神灵的祭拜来获得精神的安慰,神灵的神圣和世俗的人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走亲习俗一方面强化了娥皇女英信仰,另一方面也在特定的时期通过庙会活动使民众暂时摆脱俗常生活,在具有神圣意义的非常时刻既实现精神的愉悦,又达到物质的满足,既娱人又娱神。
在走亲仪式中,神灵附体的实施者当地人称之为“马子”,神灵附体称为“马子上马”。当娘娘要启程上路时,常常会有马子上马,以传达娘娘的旨意并为娘娘开道。据说,马子为娘娘开路时要受“五刑”即“金刑开顶”“木刑穿竹签”“水刑汤药”“火刑火鞭”“土刑吞碗”。
上马场面惊心动魄:“开顶”即:马子手拿剃头刀,朝着额头猛戳一刀,顿时血流满面。“插签子”即:拿起一根竹签,从腮一边穿到另一边,或者两个签子从口中向外插。“火鞭”即:马子手拿钢鞭,在空中挥动几次后,就打在身上,一直打到脊背通红。下马后,伤口只要拿香灰一抹,马上就好,没有任何受伤的痕迹。
马子上马是一种通神的过程,将整个仪式神圣化,同时也将姑姑走的道路神圣化。凡人通过“上马”使神灵“上身”成了神的代言人,起到在人和神之间沟通的重要作用。
当地有一幅对联:父帝王夫帝王父夫帝王,姐皇后妹皇后姐妹皇后。由此可看出整个活动以二位“娘娘”(女性)为中心,摆脱官方话语严肃与刻板,使人物形象更形象生动更有亲和力(如二位娘娘争大小的故事)。
整个故事包含:二女嫁夫、二女争大小、二女救夫乃至二女哭夫等。由此可衍生许多:难题考验型故事、孝子故事、两兄弟故事、仙女救夫故事。如:牛郎织女故事、董永与七仙女故事、白蛇传、西厢记、柳毅传中都是女方出身高贵而男方较卑微,女性给予身份、地位、财富各方面的支持。再如,晋剧中经典曲目《芦花》就是舜“父顽母嚣象傲”变形和改写,展现的是孝子故事和两兄弟故事。总之,民间故事中成年礼考验仪式也可看出难题考验的因素。
乡人的纯真与质朴在这里不是抽象与空洞的名词,而是可感可知的真实的存在。谁说洪洞县里没好人?
羊獬人把村民的树给轧倒了,理应赔偿,结果不仅没有赔偿,还得到款待,并且车也被帮着拉了出来。对于两个互不认识的人来说,这是难以理解的,然而这样的事情却真实发生了。究其原因“羊懈的亲戚要让赔,娘娘不愿意呢”。因为他们是地缘上的亲戚,虽然这种亲戚不存在任何的血缘或姻缘联系,但却具有共同的价值认同。
不少村还有为迎娘娘队伍准备路途中吃的饭,虽然是过路的饭,沿途村民都用自己村特有的的菜肴精心准备,亲戚吃得越多,款待的人家就越高兴。亲戚之间的浓浓亲情减少了许多了村落之间的摩擦,消除了很多的民间纠纷,村与村之间和睦相处,团结互助。浓浓的亲情在这个人情薄如纸的社会更值得让人回味与眷恋。
1989年,假借为村民建造消夏游园地的机会,瞒天过海盖了姑姑庙和敬老院,将镇上的“五保户”接过来,名正言顺地得到了国家民政局的拨款。此后国家对民俗活动政策逐渐松动,至2008年“接姑姑迎娘娘活动”被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众的默默坚守功不可没。
“接姑姑迎娘娘”走亲活动将尧舜时代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其框架中,以其独特的方式承续着中国古往今来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生命的见证。保留了“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完整性。
[1]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73,231.
[2][俄]别尔嘉耶夫著.张雅平译.历史的意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