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生产一线问与答(四十七):春节上市的韭菜如何防治病虫害?

2013-01-27 15:51
中国蔬菜 2013年12期
关键词:鳞茎保护地韭菜

1 春节上市的韭菜如何通过田间管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答:春节前上市的韭菜生长期一般需要50~60d(天),田间主要管理措施是施肥浇水、温度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首先在扣棚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于华北地区已经过低温霜冻、地上部干枯的韭菜,应在扣棚前5~7d(天)将干枯叶片耙净,并于晚上覆盖薄膜或草苫化冻,然后清理韭菜盘基部的土至露出须根,进行冻根防治韭蛆。以不伤根为度,晚上持续2~3d(天)不覆盖,以形成干燥的环境,降低幼虫孵化率和成虫羽化率。然后增加覆盖物。地温达10℃以上时用40%辛硫磷乳油1 000 mL,或20%吡·辛乳油1 000 mL,或辛硫磷毒死蜱合剂(1:1)800 mL,稀释成100倍液灌根,防治韭蛆;3 a(年)以上的韭菜地块可加鲁虹1号(稀释200倍)灌根,效果更好。

韭菜开始覆盖时要施足底肥,每667 m2用三元复合肥30~40 kg、商品有机肥160~200 kg,撒施于韭菜行间,浅中耕后浇水,并覆盖薄膜及草苫进行升温管理。

韭菜正常生长早晨温度保持在10~12℃,上午温度升到18℃时开始通风,中午温度不超过26℃,下午当温度下降到22℃时关闭通风口,20℃时覆盖草苫。即前期温度控制在早晨10℃左右,中午20~25℃。遇到灾害性天气,要适当晚揭早盖,保持最低温度在8℃以上。若想韭菜生长快,提高地温是关键,可适当早关闭通风口,晚上增加保温设施,保持早晨温度在12~14℃。夜温不宜过高,否则植株易倒伏,产量低,品质下降。当韭菜幼苗高5~10 cm 时开始喷药预防疫病和灰霉病。喷药后进行第1次培土,以增加韭菜假茎的长度,减少倒伏。

2 韭菜栽培中怎样防治迟眼蕈蚊(韭蛆)

答:迟眼蕈蚊(韭蛆)是韭菜上的重要害虫。幼虫生活在土壤表层,群集在韭菜地下的嫩茎和鳞茎上蛀食为害。春秋季主要为害嫩茎,导致根茎腐烂。受害韭菜地上部分生长细弱,叶片发黄,萎蔫下垂,最后死亡。夏季气温高时,幼虫向下移动,主要为害韭菜鳞茎,导致整个鳞茎腐烂,整穴韭菜死亡。

发生规律:迟眼蕈蚊在各地因气候变化有所不同,如天津等地每年发生4 代。主要以幼虫在韭菜鳞茎内及根际3~4 cm 的土壤中越冬,冬季在温室、大棚、阳畦内仍可继续为害。各代成虫的羽化期为越冬代4月中、下旬,一代5月底至6月初,二代7月中、下旬,三代10月初至11月初。山东地区主要以幼虫在露地韭菜田的土壤内或韭菜基部芽内越冬,保护地内则无明显的越冬现象。成虫活动性较差,不善飞翔,善爬行,畏强光。常聚集成群,交配后原地产卵,常造成田间点片分布为害。卵多产在韭菜根茎周围的土缝内或土块下,多数堆产,少数单粒产。初孵幼虫分散爬行,先为害韭菜地下叶鞘、嫩茎和芽,再蛀入茎内,并转向鳞茎地下部为害。露地韭菜中幼虫大多分布于地下2~3 cm处,不超过5~6 cm,在温室内略深,以地下4 cm处最多,最深达7 cm。蛹的分布与幼虫相似。韭蛆喜湿怕干,成虫喜在阴湿处活动,幼虫喜在湿润多汁的嫩茎、鳞茎内生活。一般潮湿地、壤土地比高燥地、砂土地发生为害重。

防治方法:①剔韭法和灌水法。剔韭是用竹签剔开韭根周围的土,造成干燥的环境,降低幼虫孵化率和成虫羽化率,减轻为害。灌水法是在早春或秋季幼虫发生时连续灌水3d(天),每天早晚各灌1次,灌水时淹没垄背,可减轻韭蛆为害。结合灌水追肥,加入氨水或少量敌敌畏,防治效果更好。②药剂防治越冬代成虫。于早春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在韭菜上和韭菜畦内喷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3 000倍液,也可浇透水促使害虫上行后喷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6~10 g。此外,可用药剂灌根防治:早春(3月上中旬)和晚秋(9月中下旬)选用40.8%毒死蜱乳油600 mL,或11%苦参碱粉剂2~4 kg,或40%辛硫磷乳油1 000 mL,稀释成1 000倍液灌根,然后浇水。③保护地越冬代成虫的防治。保护地韭菜可在早春成虫发生期,用50%敌敌畏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封闭条件好的大棚、温室内,也可用敌敌畏原液浸棉球熏杀。④物理防治。用糖、醋、酒、水和90%敌百虫晶体按3∶3∶1∶10∶0.6 比例配成糖酒溶液,每667 m2放置3~5 盆,诱杀种蝇类害虫。

3 怎样防治韭菜疫病?

答:韭菜疫病是温室、大棚等保护地韭菜的常见病害。韭菜的根、鳞茎、假茎、叶片、叶鞘、花薹均可受害,但以鳞茎和假茎受害最重,能导致腐烂,叶鞘易脱落;鳞茎受害时根盘部呈水浸状浅褐色软腐,纵切内部组织呈浅褐色;根部受害常呈水浸状褐色腐烂,根尖褐色,根部变短,根毛很少,不易发生新根,植株生长势明显减弱;叶片受害,初呈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当病斑扩展到叶片的一半大小时,全叶变黄、下垂、软腐,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稀疏灰白色的霉状物。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韭菜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的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7~9月为发病盛期,一般气温达25~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有利于发病。温室及大棚内的温湿度极有利于发病,雨季早、雨量大的年份,重茬、排水不良、涝洼坑多的地块,保护地内移栽带病的老根韭菜等发病重。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韭菜地要精细整平,挖好排水沟,做到大雨后田间不积水,与非寄主作物实行2~3 a(年)轮作,育苗地要选择无病地块。温室、大棚内的韭菜要做好通风透光管理,降低湿度,将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7月进行田间病情普查,对有病地块及时用药防治。若发现头茬韭菜发病,割后立即清除残株落叶,集中埋掉,然后用药防治。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6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6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或喷雾,10d(天),喷(灌)1次,交替使用2~3次。移栽韭菜时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回生露水剂1 000倍液蘸根后再栽,效果较好。

4 怎样防治韭菜灰霉病?

答:韭菜灰霉病是保护地韭菜的主要病害。韭菜受害后叶片干枯而减产,未干枯的叶片因有异味而失去或降低食用价值。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白色至浅灰褐色的小点,一般叶正面多于背面,斑点扩大后呈椭圆形至棱形,遇到潮湿环境时,病斑表面长出稀疏的霉层。发病后期病斑互相融合成大片枯死斑,直到半叶或全叶干枯。后期在干枯叶表面上密生灰色至灰褐色的绒毛状霉层。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韭菜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潜伏或度过不良环境,遇到合适的条件时萌发,产生病菌孢子传播为害。另外,病残体上的菌丝遇到合适条件也可产生分生孢子传播为害。中温高湿是加重发病的主要条件,如温度在20℃左右,空气湿度在95%以上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防治。保护地中注意通风透光,在温度较高的中午打开通风口,降低湿度,减少叶面结露。每次收割韭菜时,应把病株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再侵染病原。②药剂防治。每次培土前均喷药,重点喷洒新叶及周围土壤,连喷2~3次,也可使用烟雾剂,如每667 m2用10%腐霉利烟剂260~300 g,或6.5%多菌霉威粉尘剂1 kg,分散点燃,关闭棚室熏蒸一夜,7d(天)熏1次;或晴天用40%二甲嘧啶胺悬浮剂1 200倍液,或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1 600倍液喷雾,7d(天)喷1次,连喷2次。

猜你喜欢
鳞茎保护地韭菜
百合鳞茎的采收与贮藏保鲜技术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重叠关系分析
百合
迷你文心兰养护手册(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化草坪为什么不用韭菜?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淮安地区野生薤繁殖技术研究
风云变幻——赫章韭菜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