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华,王前强
广西医科大学 人文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大型医用设备是一类重要的卫生资源,是解决医疗卫生领域民生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新医改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利用管理呈现“机遇与挑战并存,矛盾与发展同在”的形势,这些必须引起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均提出,公立医院大型设备购置由政府“买单”。因此,政府必然从严控制设备配置,实施更加严格、更为科学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发挥卫生资源综合效益。
新的医保制度的推行和医保覆盖率的提升,必然会释放长期受高昂医疗费用压抑的那部分群众的医疗需求,给群众看病就医带来实惠和便利,有效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患者对应用医疗设备检查的治疗服务需求将大幅度上升,这与政府对设备的严控政策存在矛盾。
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机制的建立,以及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将使保险关系能够较顺利地转移,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利。患者流动性的增强将给大型医用设备的科学配置带来不确定因素,卫生行政部门规划大型医用设备区域配置量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和使用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社会意见很大。由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收费高,部分医院存在诱导需求现象,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看病贵”问题。科技含量高的医疗器械设备,由于价格昂贵、维修费用高昂,加之回扣等问题,总费用极其庞大,医院和社会都承受很大压力。
卫生部发布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阶梯配置指导意见(2009-2011年)》(卫办规财发〔2009〕182号)明确要求医疗机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机型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服务量、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等因素按阶梯逐级有序对应配置。因此,大型医用设备医疗机构配置准入条件将进一步提高,准入标准变得更加严格。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人民群众的出行和外出看病就医变得更加便利,人口的流动性也大大增加,患者可以更加自由和便利地选择不同的医疗机构就诊,大型医用设备面向的服务人群和区域的不确定性加大。而以往我们的设备配置都是建立在区域服务人口相对固定、患者一般就近选择医院就诊的假设基础之上的。随着人口的加速流动,卫生行政部门预测大型医用设备区域配置数量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现如今,医疗机构购置的大型医用设备中,国外品牌占了绝大多数,尤其是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三级医疗机构中,国外进口大型医用设备几乎垄断了全部市场。加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型医用设备的产业化、国产化进程较为缓慢,只有少数几个知名厂家,医疗机构在采购大型医用设备中普遍“重洋轻中”,存在明显的“身份”歧视。
目前,出于追求自身利益的考虑,医疗机构的大型设备均归一家机构所有并独立使用。医院各自为阵,相互竞争。医疗机构对建立大型医用设备共建共享机制不感兴趣,缺乏实施动力[1],加之建立共建共享机制还缺乏各方面的配套措施和政策细则[2],没有成熟机制,缺乏有效的执行,建立检治中心也可能会使就医程序复杂,不利于危重、急诊病人。医疗机构对建立区域性的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中心不理解[3-4]。
患者在医院接受检查治疗是一个被动消费的过程,在经济利益趋动下,个别医院鼓励医生多开检查单,导致不少可以通过常规物理检查诊断的病理现象,非要仪器诊断,加重了患者负担。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过多,超出合理检查治疗的资源需求,医院则通过过度检查治疗将配置成本转嫁给患者,自己无需承担不合理资源配置的成本代价。
有些医疗机构由于门急诊量大,一方面为了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缓解就医难、看病难的矛盾,另一方面为了尽快收回购置和维修大型设备的成本,就采取了“人歇机器不歇”的办法,人和机器都处在超负荷工作的状态,设备利用的强度明显增强,有的设备甚至超负荷运转,从而出现利用过度的情况。这样不但会影响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还会对设备的性能造成损害,缩减设备的使用年限,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有研究表明,全国各类大型医用设备的使用率均未达到理想效率的水平,总体上处于“吃不饱”状态[5-6]。从部分地区所做的设备使用效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CT和MRI大型医用设备的总体利用效率严重偏低,还存在较大的潜力,资源浪费显而易见[7-8]。
由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利用中存在着诱导需求的现象以及道德损害问题[9],所以在研究居民对大型医用设备需求时,需要将这部分不必要的需求剔除,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需求量。而事实上,真正剔除这部分不必要的需求非常困难,无法以人群真实需求为依据配置设备资源,致使难以计算出大型医疗设备的真实需求量,难以准确地为各地市配置合理的数量。另外,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大型医用检查设备之间在疾病谱上存在交叉变动,某种疾病往往可以利用多种检查设备来确诊,也影响了估算大型医疗设备的真实需求量。
长期以来,医疗机构竞相购置大型医用设备,国家为了合理配置大型医用设备,规范设备的使用管理,避免重复配置、配置过度,特别制订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以期使大型医用设备管理逐步进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违规装备大型医用设备处理的意见》(卫办规财发〔2008〕220号)政策的出台,显示我国加大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杜绝违规装备大型医用设备现象、维护安全稳定的医疗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的决心。但在各省级卫生管理部门的层面,目前发现的问题是,各地对违规装备的处罚宽严有别,缺乏统一的标准。
据了解,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年内(2011年)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增量配置控制在总增长率10.0%左右(即年均增长率约3.0%左右[2]。而实际的大型医用设备年均增长率远高于这个水平,客观自然增长率与规划增长率之间形成了较大矛盾,从直观上判断,规划时所遇到的设备增量控制压力无疑是很大的。
如何在新的形势与挑战下做好大型医用设备的宏观配置与管理工作,笔者认为,管理层和决策者需重视和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重点问题:科学测算,实现总量控制目标,从源头上遏制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混乱状态;严格准入,实现地区和机构的均衡配置,抑制资源浪费,避免重复配置;配置适度前瞻,以应对随医保覆盖率上升后日益增加的服务需求和日益增加的人口流动性及日益加剧的老龄化;创新机制,建立设备共享的平台,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减轻患者负担;深入监督,强化日常管理,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防范过度依赖仪器的趋势;从严处罚,加大打击违规配置和使用大型设备行为的力度,减少医疗诱导需求;强化保障机制,解决规划执行和落实难的问题。
[1]赵自林.切实把卫生规划财务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赵自林司长在全国卫生规划财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J].卫生经济研究,2006,(1):4-5.
[2]匡莉,张心明,张文燕,等.广东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现状调查和相关政策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7,(2):36-38.
[3]朱平华,王前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经济,2010,(4):33-36.
[4]张晋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现状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9,(20):631-632.
[5]雷海潮,毛阿燕.全国大型医用设备技术效率分析[J].医疗装备,2002,(1):17-20.
[6]朱平华,李晓鹏.广西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现状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1):112-113.
[7]毛阿燕,雷海潮.我国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及管理发展状况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5,(4):3-7.
[8]尤良.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与使用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9,(9):41-42.
[9]雷海潮.中国大型医用设备宏观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4,(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