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重点区域建设规划的探讨
——以余姚市泗门镇为例

2013-01-27 04:48
自然保护地 2013年4期
关键词:杭州湾余姚市林带

阮 伟 建

(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315470)

杭州湾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重点区域建设规划的探讨
——以余姚市泗门镇为例

阮 伟 建

(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315470)

根据浙江省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的要求和目标,以余姚市泗门镇沿海防护林基干带建设规划为例,在总结该重点区域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杭州湾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重点区域建设规划的思路、营造技术、保障措施等建议。

杭州湾;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

杭州湾地处沿海极易遭受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侵袭,缓冲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沿海防护林具有森林所固有的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作用,防灾减灾作用尤其明显。特别是在抗御风暴潮、有效减少农作物损失、护堤固坡、消浪减灾方面,可以与标准海塘达到相同的效果。因此,加强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是消减海啸生态灾难破坏力,减轻台风等自然灾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走海洋强省之路的必然需求,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自然条件

余姚市泗门镇位于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北部,北濒杭州湾。镇域总面积66.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2.5平方公里。区域内地势平坦,地势由南向北呈丘陵-平原-滩涂-海洋台阶式格局,平均海拔3-5米。土壤有红壤、水稻土、潮土、盐土等土类,潮土和盐土分布在海湾冲积平原,是沿海林带建设的主要土壤。泗门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9.3℃,无霜期24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一年中,由于季风交替,常有春秋季的低温阴雨,梅汛期暴雨洪涝,夏季干旱、高温、台风、冰雹、大风和冬季的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出现。北部沿海地区林木植被不足,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态的需要。镇内河网密布,河道纵横,有临周江、济美桥江、四塘横江、五塘横江、七塘横江、陶家路江、谢家路江等。

2 沿海基干林带现状

泗门镇海岸线长7.6公里,是浙江省规划的沿海防护林基干带建设重点区域。早在1981年,泗门镇根据浙江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要求,按设计施工,在泗门镇夹塘海塘指挥部八塘南坡等地栽植刺槐、白榆等树种,营造沿海基干林带22公里;从2009年起实施了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工程建设,至今完成了1680亩建设面积,初步获得成功,效果良好。目前有解放塘、七塘江、九塘横江、十塘、十一塘五条沿海防护林,通过实施开沟排盐、土壤改良、种植穴改土、树种选择、种后抚育等措施,成活率和保存率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现在一条乔灌相间、错落有致的绿色景观防护林带已初具规模。

3 沿海基干林带建设思路

3.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核心,以保护现有森林资源为基础,以较大幅度增加沿海森林资源总量为主要任务,依靠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努力构筑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为创建“余姚生态市”、“森林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提供环境支撑,为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走海洋强省之路保驾护航。

3.2 建设目标

在该区段原有海防林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建成高标准沿海基干林带4公里,通过断带缺口地段造林、加宽加厚、增加树种、优化结构等措施,全面提高基干林带的生态功能,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高标准沿海绿色屏障。

4 主要营造技术

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点工程,主要营造在距海岸较近的滨海盐碱地上,针对这一特殊情况,应采取以下技术保障措施。

4.1 开沟排水排盐

滨海盐碱地造林首先要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盐水运动规律,建设合理的沟渠,降低地下水位,有效快速洗盐拍盐,切实降低土壤含盐量是确保造林成功的关键。根据实际情况,地下水位在2m左右,地势较高的地方,可每隔50m开挖1-1.5m深的排水沟,把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出,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达到土壤脱盐和不易反碱的目的。

4.2 改良土壤

首先在造林前对土壤进行全面清理并开垦,开垦深度一般要求在30cm以上,并在底层翻入杂草作为阻隔层以防止返盐。造林后,在排水沟旁要套种绿肥压青,并割青后深翻入土以改良土壤。种后施用化学酸性的肥料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等,活化土壤中的钙质,降低土壤的PH值。

4.3 种植穴改土

对种植穴填充改土。穴内施入笼糠2.5kg,有机肥5kg,增强土壤通透性,增加有机质含量。填好笼糠、有机肥后,种植穴每穴回填田土50kg,以协助苗木进行过渡适应。

4.4 树种选择

根据适地适树、常绿与落叶、乔灌草相结合、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利用耐盐碱乡土树种和引进树种适应性的调查结果,选择以下树种作为初植主要树种:常绿乔木为女贞、木麻黄、中山杉,落叶乔木为绒毛白蜡、刺槐、无患子、臭椿、国槐、旱柳、金丝垂柳、黄山栾树、苦楝、白榆,灌木为夹竹桃、柽柳、海滨木槿,草本 (主要作绿肥使用)为田菁、紫花苜蓿、结缕草。苗木要求生长健壮的带根球苗木, 乔木苗胸径在3~4 cm。

4.5 造林定植

(1)适时栽种。苗木移栽冬春和晚秋皆可,雨季栽种是盐碱地绿化的最好时机。

(2)适当密植。滨海盐碱地地区具有风速大、蒸发量大、髙盐、高水位、高矿化度的特点,适当密植可以提前郁闭减少盐分的上升。

(3)适当浅栽定植时根球上沿与地相平,避免过深遭受盐害;常绿树种在栽植时必须疏枝摘叶,减少水分蒸发。

4.6 抚育管理

4.6.1 支架支撑

先用竹竿在迎风向斜插人泥土中约1 m深,然后用布条或细麻绳绑紧,使树木不能晃动,再在树林的纵向和横向用竹竿连成一个整体,以增强抗风能力。

4.6.2 抚育养护

树木在栽种后对环境有适应期,这个时期加强其抚育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是绿化成败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1)地面覆盖:利用砻糠、植物秸竿等和种植地被植物(紫花苜蓿、田菁)等进行地面覆盖,保墒增湿,可提髙树木的成活率。

(2)开沟排水:合理灌溉以解决地下水位髙所造成的盐水顶托,同时也有利于雨水的淋洗。根据“大水压碱、小水引减”治盐经验,要做到大雨排水,小雨灌水,水要一次性浇透,才能有效地抑制土 壤返盐,保证植物常生长。

(3)及时松土,补施有机肥:“土生芽、气生根”,土壤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通气透水性能好,在水、肥、气、热充足的条件下根系生长迅速。因此下雨或烧灌之后应及时松土,以保持水分,还可以因切断毛管水分蒸发而减少返盐。

(4)7月后,高温干旱,土壤返盐强烈,利用植物秸竿等覆盖表土可发挥抑盐的作用,但不持久、易损失。因此采用种植地被植物的方式或者保持一定髙度杂草生长,做到黄土不露天是提高树木的成 活率的一种很有效方式。

5 结论与建议

到目前为止,在泗门镇沿海地段范围内,已完成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1680亩。通过上述措施,使造林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该区段防护林带已初具规模,林带内立地条件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原植被以芦苇、碱蓬等为主,现已生长车前草、大狗尾草、藜、空心莲子草、野胡萝卜、狗牙根、棒头草、牛草等杂草,种类已达 40余种,还猫头鹰、天鹅、野兔、雉鸡野生动物出没活动。

根据上述泗门镇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的经验,对杭州湾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重点区域建设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1)施工方案设计:林带建设一般应实行“一造管三年”模式;施工方案应组织各层次林业专家进行评审,综合多方面建议,更全面地完善程序要求。

(2)工程招标:在施工的上年底前完成招标;确定有实力并具有相关实践经验的施工单位;杜绝卖标、转标行为。

(3)施工管理: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对施工按程序过程验收,按林地清理整地关、开沟沟挖穴关、穴内填充关、苗木质量关、造林定植关进行遂项验收,量化管理;达不到要求的,不能进行下步工序。

(4)养护管理:除了强化工程后树木适应期管理,还应确保每年在5月和9月不少于2次抚育,在7、8月有地面覆盖渡旱;在11月下旬挖坑施畜禽肥并覆盖,对分季抚育、成活率、保存率进行阶段性验收。

(5)强化研究:加强盐碱地植物应用 专题研究,探索盐碱地改造的新途径、新方法。

[1] 陈燕儿,陈吉敖,罗建中.余姚市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的对策与研究.宁波市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集.2006.

[2] 姚凤鸣,陈吉敖,王利平,等.余姚市沿杭州湾防护林基干林带的建设.造林与经营,2010.

[3] 沈娜娉,胡娟娟,陈高等.余姚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的探讨.华东森林经理,2010.

[4] 单奇华,张建锋,沈立铭,等.林业生态工程措施对滨海盐碱地草本植物的影响.生态学杂志,2012.

S727.2

B

1004-7743(2013)04-0032-03

2013-10-08

猜你喜欢
杭州湾余姚市林带
不同配置乔灌混交林防风效益的风洞试验
无人机运用于杭州湾
杭州湾跨海大桥信号中继站设置方案研究
走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造林初步研究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农田防护林规划的原则和依据基本情况分析
杭州湾大桥 (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