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涛 周 山 王海威 翁盛鑫 罗 晶 谢邦铁 李 欣
数字化医院是世界各国衡量医疗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医院业务软件、数字化医疗设备和网络平台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患者的诊疗信息、卫生经济信息及医院管理信息等进行最有效的收集、存储、传输与整合,实现医院资源整合、流程优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可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力。然而,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规划建设和实现医院信息化的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因此,科学合理地谋划、统筹医院信息化,结合实际完成医院数字化建设,对提高医院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医院作为连接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桥梁,要求与上级主管部门、其他医院、社区、科室、患者家庭、医院工作人员、银行及医疗保险等部门密切联系,才能充分提高医疗效率。医院内的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及预防等需实现网络化管理,才能使信息共享,提高医院整体工作的效率。数字化医院将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并改变医院原有的工作模式:①影像、实验室等实现检查结果网上传输,可解决医疗资源利用率低、重复检查等缺陷,使医疗卫生资源获得最大程度的利用,使患者获得最方便、快捷的服务;②实现网上预约就诊、网络安排床位,将极大的方便患者就诊及合理安排医疗服务流程;③医疗保健和监护实现网络化,将极大延伸医院医疗能力;④远程医疗的实现将使患者的就诊,特别是危重、疑难疾病的诊治,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得到及时、正确和有效的治疗。
数字化医院将有助于更好的为患者服务。通过“一卡通”为载体的患者医疗服务平台可实现:①挂号、预约、就诊、缴费、查询、打印及结算等功能的自助化,简化就医流程,节约大量的时间和医疗资源;②患者挂号、就诊、预约检查、结果查询、病历和处方管理极为方便,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自己的病情、用药和医疗费用进行准确的了解,医疗过程更加透明化,增加了医疗安全保障、减少了医疗纠纷,更好地方便患者;③患者可以随时进入“健康管理系统平台”,在个人检查数据基础上,通过专业的健康评估技术为就诊患者提前确定某些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提出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方案[1]。
数字化医院为医务工作者的日常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便利,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其主要体现在电子病历系统的建立和医嘱的数字化管理。电子病历以患者为中心建立信息集成与相关服务,包括传统的门诊、住院病历、各类检查、检验报告以及各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2]。医院通过电子病历系统,丰富医院系统的病案信息,提高医疗、教学、科研和保健等工作质量,并建立格式化输入模式,医生在进行医疗行为时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的全过程,尤其是对一些疑难杂症能够根据相关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医生也可通过此平台,及时了解所需药品、医疗耗材的相关信息,为患者安排最佳的治疗方案。通过此平台能及时与医院其他部门相联,确定患者下次就诊及预约检查的信息。通过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能在医院内部实施医疗疑难案例、相关医学知识和医学文献等信息的共享,为医疗、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平台。
目前,许多医院已经实现住院医嘱处理流程的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支持通过应用自动识别、移动医疗、物联网和自动化等技术,可使医嘱过程从医生下达医嘱、护士核对医嘱、药房摆药管理、医嘱执行以及用药确认等环节形成一个闭环链路[3],为医务人员提供方便的同时,对医疗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数字化医院有助于医院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医院的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医院信息化行政管理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系统、成本核算系统、预算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和绩效管理系统等。医院各部门的管理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连接,让医院管理者及时掌握其日常运行情况,实现医院人员、财务和物资的规范化全面管理,并完成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动、整合,确保运营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从而让管理者对医院的人员、财务和物资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科学合理、及时有效的安排,从而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加强对医院内部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做好开源节流,促使资本的合理流动,进一步合理的配置人员,实现资金的最大效益,保障物资采购的全过程置于管理者的全程监控之下。医院的信息化对医院实行科学的绩效考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数字化医院所涵盖的内容是医院业务软件、数字化医疗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平台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对于医院的数字化建设主要包括网络硬件和数字化信息系统,而主体是后者。医院在进行数字化总体设计时应与医院的整体建设相匹配。网络硬件建设主要是指在医院建筑主体内架设能够使计算机、语音及影像进行传输和交换的硬件网络设施,其建设主要注重设施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管理性,其中确定合适的规模尤为重要,并与医院整体设计密切相关。数字化信息系统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医学图像档案管理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检验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临床信息系统(clinic information system,CIS)、放射学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以及区域医疗卫生服务(globe medical information service,GMIS)等,其重点是HIS和PACS[4-5]。
远程会诊系统是数字化医院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8年WHO正式提出明确其定义至今,随着全球网络化信息和卫星通讯等技术的进步,远程会诊系统于近10余年得到迅速发展。可实现即时的患者数字化信息的传输和多方远程视频交流。在欧洲已建立了远程会诊的管理系统,互相联网医院可实现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实现了医疗诊断级的需求[6]。
数字化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是综合以上各信息系统,整合了临床信息系统、医疗资源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安全支持系统等,搭建了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该框架需具备完整的数字化医院模型、标准的电子病历系统、规范的系统集成、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以及标准、全面和开放的临床信息服务等特点。
(1)数字化医院建设是非常复杂的工程,涉及的部门、人员及信息的种类繁多,存在信息系统集成度低、覆盖面狭窄和信息中心职能划分模糊等问题[7]。基础数据规范化设置是所有问题的前提,各种复杂的系统需在统一的平台下运作,虽然现有医疗设备和各种软件与系统平台均预留了可能连接的端口,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如缺乏完整的总体规划,造成各系统之间不能很好的连接。
(2)医院的信息系统多为直接购买的产品或者与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开发的产品。由于每个医院存在相同性和个体差异,常造成所购置的产品针对性较差,单纯研究信息系统的机构对医院的整体运作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各个部门系统难以兼容,不能很好的进行数据共享;信息数据缺乏规范的存储、传输标准。
(3)医院的文字处理系统、储存系统和大量数字化医疗设备(CT、CR、MRI、监护、麻醉、B超、胃肠镜等)每日产生大量的数据,各种数据的编码和存储形式不同,无严格的统一标准,不同系统虽然留有接口,但很难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集成和兼容[5]。
(4)制约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另一问题是经费投入较大,且需要持续性的投入。数字化信息工程涉及方面多,无论是信息系统的开发还是硬件网络平台的改扩建,在医院的经费预算中均占有较大比重,而且该费用的投入是传统医院运营经费中从未涉及且更新速度较快。因此,对数字化信息工程建设的经费投入,每年将是持续性的投入,甚至在某些项目中的投入逐年增加,从而要求医院在每年的预算中留有专项资金,并充分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实施总体规划,注重顶层设计,这样才能整体推进,明确重点。
(5)国内的大型医院通常设有信息部门,其工作人员所学专业以信息技术为主,对医学专业以及各部门的业务需求了解欠缺,不能满足医疗、科研及教学等临床工作的具体需求,因此要求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信息技术人员要熟悉医院各部门的业务,能真正站在医疗的角度去分析流程、构建模块,以更好的满足医院临床的需要。同时,医院各部门人员,尤其是医护人员需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的意识和认识,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医院工作人员要统一对信息化的认识,避免各部门发展不平衡,充分体现数字化医院带给诊疗工作的便捷。
通过对数字化医院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为更好、更有效和全方位地进行数字化建设,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要尽快确立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标准,即顶层设计到位,这是解决规划建设复杂性的唯一有效办法。目前,国内各大医院的发展不近相同,尤其是数字化建设存在明显差别。为更好地发挥数字化信息系统对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促进作用,确立统一的建设标准势在必行。美国Saint Clare医院,在数字化建设之初已形成了管理人员、医务工作者和信息网络人员共同制定的标准化流程,并在模拟实施和实践中不断调整方案,形成了统一的标准[8]。在此类标准下,可有效地解决不同数字化设备、信息传输系统以及信息处理系统的规范化问题,有利于指导医院在数字化建设工作中避免重复开发、重复建设;避免技术更新带来的困难,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其标准可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2)数字化医院建设对传统医疗工作的逻辑关系必然会带来新的变化。临床医疗的传统模式为:医生对患者病程进展的认识往往局限在某个方面,尽管医务工作者详尽询问病史,但限于患者对病情的记忆和语言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生对其既往病史的认识。数字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使患者的就诊成为其医疗信息数据链上的一点,医生通过数据链了解病情进展的全面情况,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增加诊疗的全面性。从管理层面上,数字化建设促进医院管理者对医疗资源进行有效调配。医院传统模式对医疗资源的配比对医院管理者而言,需全面掌握其效率、效能的运转较为困难,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数字化建设可使其动态、即时反映在信息平台上,虽然管理者仍是决策者,但其决策受数字化的影响日益增大,避免主观性对决策的影响。同时,患者和家属通过数字化信息可更为直接地了解诊治的全过程,可有效地配合诊治工作,对不同医疗机构也可进行有效对比,其信息透明;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医患关系的“不对等”,使医患双方增加了信息的沟通和了解,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3)数字化医院建设对医院现有的管理框架会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国内多数医院的信息部门不具有自己独立的管理部门。随着医院数字化建设的进程,其涉及的内容愈来愈广,可涉及医院的每个部门。因此,对信息部门的有效管理可涉及到对医院各部门的有效管理,信息的管理层可属于医院的决策者之一,与传统的医学管理模式有较大区别,需要对新的逻辑关系引发的变化提出新办法[8-9]。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能够促进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反之将阻碍医院信息化建设、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医疗流程。
(4)数字化系统将信息安全提到了更高的层面。医疗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医疗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隐私性和保密性,医疗信息的外泄将造成对患者工作生活的严重影响,甚至对社会造成恐慌。同时,医疗信息又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因此信息储存系统如果遭到破坏将无法补救。尤其当医院数字化接轨到整个社会信息化中,信息安全的破坏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影响极大。解决信息安全的前提是建立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医院信息存储模式[11]。选择适合的存储模式,如企业级虚拟化存储、云存储,可实现数字化医院数据安全、高可用性、高扩展性的存储[10]。无论数字化建设进程到达何种层次,信息安全始终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在信息化建设的每个阶段重视信息安全的防范,使之全时保证安全。其中,安全网关等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能够在医院的网络安全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12-13]。作为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最后防线,容灾备份技术得到越来越多重视。容灾备份技术包括高可用性技术、数据备份技术、数据复制技术和集群技术等,并需要配合使用才能共同保证信息系统总体安全的实现[14]。
医院数字化建设是趋势,是方向,但目前还存在很多发展中的问题。只要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正确认识,处理好当前与长远、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构建高效优质的集成平台,可以做到全面推动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促进医疗、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全面和谐发展。
[1]王海林.科学统筹规划提高数字化医院建设水平[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6):501-503.
[2]黄鑫,胡艳波.关于电子病历系统在医院应用中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9):89-91.
[3]陈敏亚,郑孔林,满祎.医嘱闭环管理在我院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11):858-859.
[4]郭京海,欧阳亚雄.浅谈医院数字化建设[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4):410-412.
[5]傅征,任连仲.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9.
[6]Ricke J,Bartelink H.Telemedicine and its impact on cancer manage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2000,36(7):826-833.
[7]钱宇澄.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155-156.
[8]By Larry T,Hegland MD,Mary Kruger,et a1.From the Ground Up:Building an All-Digital Hospital[J].the Physician executive,2008(9):6-11.
[9]David Veillette,Christy Kindler.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gital Hospital and Patient Safety[M].Global Healthcare-Advanced Medical Technologies,2004:30-32.
[10]韩爱华,汪兆来.基于网络环境的存储技术在数字化医院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8):75-77.
[11]吕刚丽,刘爱中,杨凌翔,等.医院Oracle数据库的安全策略[J].中国医学装备,2012,9(4):54-55.
[12]宫彦婷,常建国,王彪,等.安全网关技术在医院内网安全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2,9(4):11-14.
[13]韩爱华.容灾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2,9(8):19-20.
[14]王敏,葛毅,邓厚斌,等.数字化医院的安全性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8,30(3):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