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科技信息
电力储能技术发展近况
电力储能技术是智能电网、可分布式发电、微电网以及可再生能源并入常规电网不可或缺的支撑技术,有助于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大规模储能技术有望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并入常规电网的比例提高到20%以上。据专家预测,从2011—2021年,储能技术应用领域的全球总投资将超过1220亿美元,其中用于可再生能源并网(特别是风电)和电力市场削峰填谷的投资将分别占50%和31%。
储能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储能(如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化学储能(如铅酸电池、钠流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和电磁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三大类。根据各种储能技术的特点,飞轮储能、超导电磁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适合于需要提供短时较大的脉冲功率场合,如应对电压暂降和瞬时停电、提高用户的用电质量,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提高系统稳定性等;而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和电化学电池储能适合于系统调峰、大型应急电源、可再生能源并入等大规模、大容量的应用场合。
目前最成熟的大规模储能方式是抽水蓄能,其能量转换效率在70%~75%。但由于受建站选址要求高、建设周期长和动态调节响应速度慢等因素的影响,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目前全球抽水储能电站总装机容量9 000万kW,约占全球发电装机容量的3%。
压缩空气储能是另一种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的储能方式。利用这种储能方式,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将富余电能用于驱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高压密封在山洞、报废矿井和过期油气井中;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推动燃气轮机发电。由于具有效率高、寿命长、响应速度快等特点,且能源转化效率较高(约为75%左右),因而压缩空气储能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储能技术之一。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