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荣
(内蒙古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014060)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逐年好转,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及百万吨死亡率都有了较大幅度下降,但事故总量仍然很大,非法、违法生产现象严重,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暴露出一些煤炭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管理薄弱、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地方和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同时,矿井发生事故后,如何安全、迅速、有效地抢救人员,控制和缩小事故影响范围及其危害程度,防止事故扩大,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是救灾工作的关键。任何怠慢和失误,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我国煤炭企业曾出色地处理了很多非常复杂的重大灾害事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多次出现灾情扩大,增加了灾害损失。灾情扩大的原因多数是对灾情估计不足,救灾方案有误或指挥不当。
长期以来,煤矿抢险救灾存在对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只要存在1%的希望,就要付出200%的努力”等口号片面理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冒险蛮干的行为。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在面对灾害时,思想观念、应急机制、救灾措施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许多科学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普及和应用,在巨大灾害来临时,要有充分的准备。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通风救人、排水救人、科学救人”的理念正逐步形成,由过去的忌言灾害,变为正视灾害、重视灾害。在井下条件复杂、灾害频发的采煤大国,在应对突发危机和重大灾害时,能重视科学决策、科学处置和科学管理,确实很不容易,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
综观各矿编制的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不尽相同,各有其优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领导认识不足,安排不细;内容不全,遗漏颇多;针对性差,应付检查;方案单一,可操作性差;缺乏有效地通知灾区人员撤退的方法;缺乏准确统计灾区人数的方法;避灾路线单一,避难位置不明确;安全设施设备不完善;例行公事,审查批复不认真;贯彻不力,培训不够;一编了之,不及时修订;不进行救灾演习,难以发现不足;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所以,在事故突发时,难以及时实施有效的救援,导致灾情扩大。具体表现在:
(1)对井下险情反映迟钝。发生事故的一些煤矿在井下出现了瓦斯超限或透水预兆时,值班领导接到井下险情报告,当时无法判断事态趋势,未要求所有员工立即上井,白白耽误了撤人的最佳时机。
(3)非专职救护队员盲目进入灾区施救。发生火灾或瓦斯爆炸事故时,矿领导惧怕事故扩大,往往组织在场的未经过专业救援训练的煤矿工人入井抢救,不但对控制事故于事无补,反而造成更大的事故,扩大了灾情。
(4)盲目实施 “人海战役”。无论是 “一通三防”方面的事故还是溃水溃浆事故,煤炭企业在盲目实施 “人海战役”方面的教训非常惨痛。
(5)在火与瓦斯共存的未知环境中冒险施救。在处理火灾期间,井下瓦斯集聚,由于措施不当导致瓦斯爆炸,致使灾害升级。
(6)对于自救器的作用理解不清。自救器是供被困矿工自救用的仪器,绝对不允许只带自救器盲目去灾区救人。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领导为了撤出更多的工友,升井后只带着自救器返回井下进行救援,致使更多矿工在撤离过程中丧生的。
(7)抢救指挥部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风流调度。实践证明,爆炸事故和明火火灾事故时期,风流调度正确与否对灭火救灾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特别强调,救护小队进入灾区处理爆炸事故,确知人员已经牺牲时,必须先恢复灾区通风,再进行处理。实践证明,这是处理矿井爆炸事故和火灾事故的一条重要行动原则,过去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多次事故都是在未恢复灾区通风的情况下急于抬运遇难者尸体,使救护队员丧生。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 〔2010〕23号)要求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煤矿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安全防护水平。要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快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完善企业应急预案。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要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备案。企业应急预案要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保持衔接,并定期进行演练。赋予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因撤离不及时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要从重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科学施救,提高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水平的指导意见》(安监总应急 〔2012〕147号)要求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安全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救援理念,以加强科学施救、提高救援能力为目标,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和队伍装备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提升装备水平,切实做到决策科学、指挥有力、组织有序、救援有效。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应用工作)。强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建设,提高救援保障能力 (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技战术水平、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体系)。完善安全生产应急工作机制,提高组织指挥能力 (完善安全生产应急响应机制、完善应急联动机制、规范事故救援现场管理、加强事故救援的总结评估工作)。夯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工作,提高预警预防能力(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及预警预报工作、加强应急预案与演练工作、加强高危行业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
救援指挥的各种命令都应该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上。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应该以抢救现场伤亡人员为基本原则;另一个方面应充分保护救援人员的生命,不能盲目救援。在任何情况下,首先要将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救助被困人员,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生产条件;再次才是处理和控制灾害的发展;最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搜救遇难人员。要坚持 “先重后轻、先活后死、先易后难、先多后少”的原则,切忌以活人换死人。
(1)及时报警。发生事故初期,应认真准确地分析判断灾情,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迅速地向可能受到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
(2)积极抢救。当灾区现场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期或防止事故扩大。
(3)安全撤离。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4)妥善避灾。如无法撤退 (通路冒顶堵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或者选择灾区较安全地点,进行自救和互救,妥善避灾,努力维持和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火灾、瓦斯突出和爆炸事故的最大危害就是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导致灾区人员中毒或窒息伤亡。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及时稀释和排除有毒有害气体,提高氧气含量,可以减少事故伤亡,也是保障安全、快速救援的基础。重点要做好防止控制火区进风时导致灾区人员窒息,防止实施矿井反风造成火烟进入非事故区,防止在封闭火区过程中发生瓦斯爆炸。
对于水灾事故,要坚持 “通风救人、排水救人,科学救人”原则。首先要分析判断被困人员的生存条件。要及时组织排水,采用钻孔输送空气和食品时,务必注意钻孔与水位的关系。
对于顶板事故,首先要判断、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及生存条件。采用钻孔输送空气和食品。利用采空区或者从邻近矿井挖掘通道接近被困人员。
对于外伤人员,要把心肺复苏、止血放在第一位;如果现场没有再次发生事故的危险且伤员没有生命危险,没有绝对把握时,要尽量让医疗专家抓紧时间来现场进行正确救治,严防因为非医务人员的急救措施不当而扩大伤势,甚至导致伤员死亡。
必须在第一时间形成强有力的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员要纵观全局、抓住战机,巧妙地组织力量运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力争最快地抢救事故。战机是控制灾害、消灭事故的最好时间。从时间上看处理任何事故都是宜早不宜晚,灾害初期总是易于控制的,要及时、果断地采取有效对策与措施,决不允许犹豫、拖拉。对于火灾事故,此点尤为重要,因为着火初期火势不大,易于扑灭,而井下易燃物多,如果火势发展开去,受空间和灭火器材的限制,要将其扑灭不但困难重重,如果形成火风压或瓦斯浓度上升,极易产生爆炸。因此火灾初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灭火,控制火势,如果灭火失效应考虑其他控制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何种事故,救人是关键,只要具备条件就要先把人救出。或者边控制灾情边救人,切忌只顾控制灾情而忘记救人,以免灾情控制不了又耽误对灾区人员的施救。
[1] 刘丽亚.坚持 “三并重”原则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J].中国煤炭,2010 (3)
[1] 李希勇.对现代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煤炭,201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