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港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 承德067000)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发鸡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鼻腔和窦的炎症,出现流涕、面部水肿和结膜炎。此病分布于全世界,产蛋鸡群感染后产蛋率下降10%~40%,生长鸡感染后直接影响增重并导致淘汰鸡数增加。近年来,承德地区一些农村散养柴鸡量不断增多。通过临床观察,鸡传染性鼻炎在承德地区集中发生于每年的9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鸡群小至30日龄左右,大至400日龄以上,发病初期呈零星发病,1周左右扩大到全群,发病率一般在15%~60%,病死率达2%~10%,给饲养户带来一定经济损失。现将一起散养柴鸡群发病后的具体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2011年10月初,承德县养鸡户张某在山脚下围养的150日龄左右的2 000羽散养柴鸡发病,发病前期见有个别鸡只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流浆液性鼻液、甩头、打喷嚏等症状;5d后发病鸡数不断增多,达20%左右,严重的出现一侧性或两侧性颜面红肿,眼睑肿胀甚至失明,呼吸困难有啰音,张口伸颈、甩头,甩出黏液性鼻液,鼻孔外结痂,病鸡卧伏不动,食欲废绝。鸡群产蛋率下降近30%,并且出现沙壳蛋、软蛋和畸形蛋,截止就诊时病死鸡数已达112只,之前曾用恩诺沙星混饲给药,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该鸡群未接种过鸡传染性鼻炎疫苗。
通过剖检10只病死鸡,可见头颈部皮下有胶冻样渗出液,鼻腔和窦黏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大量黏液,窦内有干酪样渗出物。结膜充血、肿胀,内有干酪样物,严重的眼睛混浊失明。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内有干酪样渗出物,严重者阻塞呼吸道,气囊混浊。病死鸡消化道内缺少食物,其他器官如心、肺、肝、肾等均无明显可见病变。
3.1 病原分离 用消毒棉拭自2只病死鸡的窦内及气管内无菌采取病料,分别接种于鸡血清肉汤琼脂及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在5%CO2培养箱中37℃培养36h,在鸡血清肉汤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白色、半透明、边缘整齐、针尖大小的菌落;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白色、边缘整齐、细小露滴样菌落,分离菌符合鸡副嗜血杆菌的菌落特征。病料接种血琼脂平板,然后再接种葡萄球菌,在平板上划横线,放在微需氧条件下37℃培养24~28h,在葡萄球菌菌落边缘可长出透明的露珠样菌落,呈明显卫星现象。挑选菌落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革兰阴性的小球杆菌,呈两极着色单个、成双或呈短链状排列,证明是鸡副嗜血杆菌。
3.2 鸡胚接种试验 将培养的菌落接种于鸡血清肉汤培养基中培养24h,再用培养物分别接种于8日龄左右的10枚健康鸡胚卵黄囊,每只接种0.1 mL,同时设对照组。接种后48h内10枚鸡胚全部死亡,死胚呈全身性弥漫性出血,对照组鸡胚发育正常。从死亡鸡胚的尿囊液中均可分离到接种菌。
经以上实验室检验,结合发病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等,最终确诊本病为鸡传染性鼻炎。
3.3 药敏试验 将分离菌接种到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用强力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土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卡那霉素、泰乐菌素、头孢噻呋钠等药物常规试纸片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现出泰乐菌素、磺胺间甲氧嘧啶高敏。
4.1 用0.3%过氧乙酸溶液对围养地面进行带鸡喷雾消毒,每天2次。及时隔离病鸡,对病死鸡进行深埋处理。
4.2 用鸡传染性鼻炎油乳剂灭活苗进行紧急接种,每只鸡0.5mL肌肉注射。
4.3 全群鸡用磺胺间甲氧嘧啶按规定浓度混饲,连喂5~7d,同时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碳酸氢钠;用泰乐菌素饮水,每日2次,连用5d;饮水中加入速补、电解多维等富含电解质和维生素的添加剂。
4.4 病重鸡肌肉注射长效复方制菌磺,每只鸡每天1mL,并用2%硼酸水冲洗眼部,同时滴入环丙沙星滴眼液1~2滴。
4.5 中药治疗:黄柏15g,黄连9g,蒲公英15g,金银花9g,连翘12g,桔梗9g,穿心莲9g,苍术12g,木香9g,黄芪9g,大黄15g,马齿苋15g,甘草6g,共为末,按2.5%~3.5%拌料混饲,连用3~5d。
经上述处理5d后,鸡群停止发病逐渐恢复正常,2周后产蛋率逐渐回升接近原有水平。
5.1 本病发生于各年龄段的鸡,4周龄以上的鸡较为敏感,1周龄以内的鸡有一定抵抗力,以育成鸡和产蛋鸡最易感,秋季多见。未免疫散养柴鸡最容易经呼吸道感染本病,加之秋季承德地区昼夜温差较大,成为本病发生的诱因。
5.2 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途径,但该病原菌有A、B、C 3个血清群共9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呈不完全交叉保护,所以不同养殖场(户)应将鸡传染性鼻炎纳入鸡的免疫程序,并根据本地区该病的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一般采用2次免疫,第1次在30~40日龄,第2次宜在110~120日龄,可以保护鸡群度过整个产蛋周期。
5.3 本病在诊断上容易与一些呼吸道疾病,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相混淆,需进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