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翠萍
随着结核病的复燃,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结核病的治疗通常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对患者来说已经是相当漫长的过程, 而糖尿病的患者需要终身治疗。于是患者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心理上的问题, 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大量研究表明[1]心理积极作用可通过神经内分泌, 神经免疫调节机体潜能, 积极的心理应急可缓解应急原的冲出,能消除患者的抑制情绪, 唤起患者的积极应对机制。因此心理护理在这些患者整体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回顾分析2008~2012年本院收治的182例确诊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例。患者均为肺结核涂片(+)或者肺结核培养(+)。其中男103例, 女79例, 发病年龄42~70岁之间, 平均年龄56岁, 平均住院天数52 d。
2.1 心理反应 糖尿病患者长期需要用口服药, 有的甚至注射胰岛素, 且进食量须严格控制, 而结核病急需机体高蛋白、高能量, 使之成为矛盾体, 所以本类患者的心态往往无所适从, 十分紧张焦虑。一部分患者打算先放弃一种疾病的治疗, 专门只治疗其中一种病, 但是单纯治疗一种病肯定是不够的, 但若两种疾病一同治疗, 大多数医院的呼吸科缺乏相关经验, 疗效无法保证, 这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疑惑。另外, 由于社会认知等原因, 目前对结核病患者的社会及家庭支持较其他疾病低很多, 甚至招人歧视, 这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 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自备和压抑的心理。很多患者悲观无助, 有的甚至打算放弃治疗,但同时患者从内心最希望得到医生及护士的理解[2], 寄希望于医生、护士帮助他们得到合理的治疗, 早日走出病魔的阴影, 恢复正常的生活。
2.2 心理护理干预
2.2.1 应反复仔细向患者解释 结核病和糖尿病都是可治性疾病, 二者治疗并不矛盾, 特别是本院是专科医院, 治疗结合病合并糖尿病有着近40年的历史, 医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是正规结核病治疗机构。在有力的抗结核药物保护下, 合理使用降糖药不会影响结核病的疗效, 反复与患者及家人沟通, 使他们了解相关知识, 改变原来错误的观念, 坚定治疗信念,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2.2.2 力争通过反复与患者及家人交流, 告诉他们患者的悲观与焦虑只会破坏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 导致病情的恶化, 在精神上给安慰, 耐心疏导, 在生活上悉心照料, 给患者提供实质性的保证, 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干预治疗患者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在认识障碍上得到不同程度消除, 绝大多数患者表示对治疗很有信心, 很大部分患者由悲观转为积极配合, 使得药物能及时、长期、规范的用上, 由于作者将护理干预从院内延伸至院外,与患者家庭建立紧密、有效、科学的联系, 指导家属督促患者实行自我管理[3], 使各项干预措施得以延续, 从而保证了干预效果及用药效果, 使得半年里病灶会吸收且血糖稳定, 肺结核涂片及肺结核培养转阴(-)为122人/182人,占61%, 其他绝大部分患者病情日趋稳定。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 正确及时的心理护理是必需的, 护理人员要多与他们谈心、交流,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进入患者的内心世界, 把自己所学的知识, 对疾病的理解告诉他们, 引起患者的共鸣, 给患者信任感, 使患者由冷漠、悲观、不配合转为主动配合、积极配合。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及信任机制, 改善患者自卑、悲观等心态, 树立坚持治疗、彻底治疗的信念, 保持治疗的决心与信心, 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1]王裕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的管理.中国临床护理, 2013, 5(3):207-208.
[2]周爱民, 应燕萍.短信息在I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 2012, 19(27):17-18.
[3]马金秀, 陈运香.家庭强化教育对农村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护理学杂志, 2009, 24(17):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