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企业如何有效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2013-01-26 19:16吕宏光张虎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3年7期
关键词:质量体系医疗器械预防措施

吕宏光 张虎

1 上海恩可埃认证有限公司(上海 200122)

2 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杭州 310018)

1.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要求和现状

在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纠正和预防措施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 在国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医疗器械Quality System Regulation 21 CFR Part 820 和国际标准ISO13485:2003 标准中,都明确要求企业要建立形成文件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我国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法规在第十二章“分析和改进”中,同样提出了对纠正预防措施的要求,对潜在或已发生的不合格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不合格再次发生或潜在不合格的发生,以促进质量管理系统的持续改进。尤其是美国FDA 的医疗器械质量体系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系统更为关注,在FDA 对医疗器械企业的质量体系检查指南中,明确把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系统”审查作为重点项目。另外,全球医疗器械协调工作组发表了指南性文件GHTF/SG3/N18:2010,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指导企业如何建立并实施一个充分而有效的纠正和预防系统。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器械企业发展快速,国内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做出日益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然而,现实情况是国内多数医疗器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系统的理解还很粗浅,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并存在错误理解;在实践方面,也往往流于形式,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管理者,特别是各部门负责人主观意识上排斥纠正预防措施,错误地理解为如果本部门负责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就说明本部门在质量体系方面是犯了很严重的错误;

(2)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不予重视,大多数企业都是象征性地建立一个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而并未真正运行,即使运用,也是挑一些低级且很容易关闭的错误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3)泛滥成灾,有些医疗器械企业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到处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实际大多数纠正预防措施原因分析不到位,措施制订不充分,导致多而无效,白白浪费管理成本。

2.如何实施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系统

2.1 在此,结合多年医疗器械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和审核经验,就如何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实施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2.1.1 定义

虽然ISO9000 标准引入我国已经20年,关于标准的理解方面的文章也是层出不穷,但是,笔者还是要从企业质量体系引入纠正和预防措施系统前,正确理解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这三者的定义及关系谈起。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比如说返工、降级等,纠正可连同纠正措施 一起实施;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原因。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可以消除并减少不合格事件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发生,不合格事件可能是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者过程,也可能是质量管理体系。

2.1.2 目的及意义

医疗器械企业要深刻理解实施纠正预防措施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和预防措施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都要作为企业管理评审输入内容之一,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充分性。无论是内部审核还是外部审核,人人都希望见到每一个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结论是有效的,并且每一个过程都保持文件化的记录,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非常关键。

2.2 如何实施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2.2.1 医疗器械企业要建立文件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程序要具体规定一个完整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需要哪几个步骤?每个步骤又有什么样的规定?谁或者哪个部门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什么时间完成?如何判断纠正和预防措施有效性?

通常情况下,纠正和预防措施分7 个步骤来完成,分别是纠正预防措施的启动、评审、调查、措施制定、措施实施、有效性确认和资料整理归档等。

2.2.2 纠正预防措施的启动

医疗器械企业要培训员工积极主动去识别和发现质量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交纠正和预防措施方案,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总是针对已发生的不合格事件而忽略潜在还未发生的不合格事件,实际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启动来源有很多方面,它可以来源于质量管理体系任何一个过程,除了已发生的不合格品,体系审核不符合项,产品客户投诉及医疗器械的市场召回外,还可以来源于物料让步接收、生产过程异常和偏差、工艺分析和改进、数据分析报告等。

2.2.3 纠正预防措施的评审

当一个问题被发现后,企业首先对其进行编号管理,以便于后续的跟踪和统计分析工作,然后确认问题的严重性、涉及的医疗器械产品范围、风险程度及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如果这个问题引起的风险很低而且发生概率也很小,经评审可能仅需要采取纠正就可以了,反之,需要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其再次发生。纠正措施可以是输出再次培训这么简单,也可以是重新设计整个产品或者整个过程那么复杂。

医疗器械企业应安排有资历的或者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或者团队对问题及其风险进行评审。目前多数医疗器械企业都是由质量保证部QA 来执行,因为QA 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比较熟悉,评审人员职责主要是针对所发现问题及提交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方案进行评审,通过评价其所提问题严重性及发生概率,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可行性,来决定是接收还是拒绝方案,必要时,需要考虑最终实施所需要的成本与收益对比。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评审结果是拒绝此问题启动纠正预防措施及其实施方案,要有书面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拒绝、是如何进行风险评价的?举例来说,对于一个很细微的质量问题,再次发生的概率特别低,或者可以通过现有的其他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能够发现并有效解决,这种情况下不需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当然,对于实施一个纠正和预防措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医疗器械企业也可以通过成本与收益对比来评价是否需要实施。

2.2.4 纠正预防措施的调查

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调查非常重要,是实施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关键所在,要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这就是医学中常讲的对症下药。因此,一旦问题被接收,那么就要指定专门的部门负责原因调查,调查者完成调查后,应整理出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至少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问题背景:具体描述针对什么问题展开原因调查?来源于哪里?

(2)调查过程:问题涉及质量体系体系中哪些过程和产品,对这些过程及产品做了哪些调查和确认,比如评价了哪些质量体系文件及产品实现过程、实施了哪些实验、启动纠正和预防措施之前有无类似问题发生等。

(3)原因分析:根据调查、收集的信息,汇总分析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如果问题的根本原因无法确定,那么调查者应列举出调查过程发现的任何可能的因素。

(4)风险评价:原因确定后,要进一步评价原因会对质量体系、过程、产品的影响程度。

2.2.5 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

在质量问题的原因调查确认后,接下来应根据调查的结果,安排相关部门和人员来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同时对每一项措施的预期完成时间做出规定。制定人可以是调查者也可以是非调查者,所制定的措施要与调查出的原因一一对应,措施可以是纠正,也可以是纠正措施,或者预防措施。针对不同的原因,可以是一个原因一条措施,必要时,也可以一个原因几条措施,或者需要根据具体的不合格事项来具体分析和确定。

纠正预防措施制定人可从“人、机、料、法、环、测”等影响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和体系运行的角度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对于医疗器械企业来说,在制定措施过程中,除了综合考虑执行性及执行效果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要确认对所制定的措施计划是否会对最终医疗器械产品产生不良影响。很多医疗器械企业总是觉得既然启动纠正和预防措施,就必须制定措施,这样才算完整的,实际上,制定人根据实际问题及调查、评审结果,如果认为不需要制定进一步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可以在进行风险评价后写明书面理由关闭该纠正和预防措施。

措施计划一旦批准,很多人认为接下来只需要指定专门部门或者人员在预期完成时间内实施就可以了。事实上,有些措施很简单,很短时间内完成,但对于那些很复杂的,涉及多个部门,需要一年甚至一年以上时间才能完成的措施,所以建议企业作为一个项目来完成,这样便于管理和实施。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常常忽略两个问题,一是很多企业提供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中,没有关于对不合格事件本身的纠正记录,多数记录都是关于如何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或者预防措施,而当行业主管部门或外部审核人员问及关于不合格品如何处理了,企业才开始到处收集信息及记录;二是很多纠正措施或者预防措施完成时间很长,大家都去关注如何实施具体的措施,而忽略在这个期间内,是否考虑制订临时措施防止不合格事件再次发生。因此,这两点应给予充分的关注。

2.2.6 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企业在实施纠正预防措施过程中,要保留好相关的文件和记录,为后面的措施完成提供证据。通常,企业常见的措施有培训,修订和完善目前的质量体系文件、验证报告或者确认报告,医疗器械产品召回程序及记录等。在实施过程中,除了定期跟踪措施的实施进度,还要关注如果措施中途有变化,或者失败了,实施者要及时向问题提出者、原因调查者、措施制定者和纠正预防措施协调部门进行反馈,以重新评价该措施预计完成时间或者重新制定新的措施,确保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2.2.7 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确认

在这里,很多人会误以为,只要所有的措施都完成了,并且都有书面证据证明这些措施已完成,那么整个纠正和预防措施就是有效的、充分的。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事实上,我们所制定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目的是防止不合格事件的再次发生和潜在不合格事件的发生,因此,有效性确认主要是围绕不合格事项来进行的。进入有效性确认阶段前,要再次评审原因调查是否到位?措施制定是否充分?措施完成是否及时?一般情况下,有效性确认是这三方面都通过评审,以所有纠正预防措施中最迟完成的措施日期开始,收集三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数据,比如质量检验数据、不合格品数据、客户投诉数据、生产过程数据等,进一步分析和对比不合格事件发生频率,以此作为评价依据。

另外,有些医疗器械企业在有效性确认中狭义地认为,只要采取了措施,那么不合格事件就不应该发生,如果发生了就是无效的措施。这样的理解也是偏颇的,举个例子,一个医疗器械企业的质量数据统计发现,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接到同一个客户投诉30 起,平均每月5 起,在启动纠正预防措施,经过原因调查,采取措施后,跟踪了1 个月,数据显示仍然有5 起投诉,因此认定该措施无效。在这个案例中,首先1 个月有效性确认时间不充分,不合格事件来源于6 个月的数据,公司从产品生产、客户收货、到客户使用产品这个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段,因此,理想的有效性确认时间应根据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后客户接到的第一批改进后产品时间算起,6 个月内投诉数据作为评价纠正和预防措施有效性的依据。如果6 个月内投诉降低到6 起,平均每月1 起,这说明已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接下来,企业需要根据实际的质量体系运行状况及资源配置,评审是否继续采取新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来降低该客户的投诉。

2.2.8 纠正预防措施的资料归档整理和统计分析

完成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确认后,需要将所有的记录进行归档,企业应能够输出一个总结报告,按时间的顺序列出几个关键的步骤,清晰地表述出从事件发生、原因调查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有效性确认的完整脉络,可以使企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清晰地了解整个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过程。

定期对所启动和实施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回顾和统计分析,同样是促进有效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对公司产品的投诉信息、不合格品信息和产品合格情况来分析和判断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不断提高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确保医疗器械产品质量。

3.总结

医疗器械产品是关乎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商品,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严格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督和管理,这些法规中均包了对医疗器械企业质量体系的要求,而在医疗器械质量体系中,纠正和预防措施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医疗器械企业质量体系自我调整、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机制,一个有效运行的质量体系,必然包括一个运行良好的纠正预防措施系统;一个有效运行的质量体系可以确保法规的符合性,为生产和制造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提供保障。

[1]国食药监械[2009]833 号《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2]ISO13485:2003《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 用于法规的要求》

[3]YYT0595-200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YYT0287-2003 应用指南》

[4]FDA 21 CFR Part 820 Quality System Regulation

[5]GHTF/SG3/N18:201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Medical Devices–Guidance on corrective action and preventive action and related QMS processes.

猜你喜欢
质量体系医疗器械预防措施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浅析质量体系内审效率低效果差的原因及改进对策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策略
房建过程中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欧盟医疗器械法规MDR正式执行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军工企业质量体系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