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安身立命的事

2013-01-26 19:07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伦理学伦理医学

杨 放

(第二军医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上海 200433)

《中国医学伦理学》已经创刊25周年了。25年,是一个世纪1/4的时间,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孩成长为英姿挺拔的有为青年的时间。在这1/4的世纪里,《中国医学伦理学》从创刊走到今天,在社会各界的呵护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终于初成规模。这份期刊的成长历程,见证了中国医学伦理学事业从萌发初创到足够成熟的筚路蓝缕,记载了中国医学伦理学界同仁们的共同奋斗和不俗成绩。

回顾25年来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我们不仅大量吸收引进了国外医学伦理学研究的先进成果,有选择地学习了发达国家的新理论、新思想,而且积极加以本土化改造,提炼形成了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架构;我们不仅进行理论上的构建与创新,而且直面现实,深入思考,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的医学伦理学的概念、原则、方法、主张,特别是在生命伦理学、军医伦理学以及伦理机构建设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今天,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逐步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既与全世界医疗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医护观念的不断发展息息相关,也与整个中国社会的快速变迁特别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在艰难探索中前行的进程密切联系。面对着物质的繁荣、体制的调整、精神的多元和技术的更新,我们有时会觉得,理论上抽象繁复的探讨,终究难以应付现实中扑朔迷离的变化。在这样的阶段,我们更需要回到起点来讨论一些基本的问题,以彰显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

对于道德,我们应该有一种更加根本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关注其外在的功效和价值,而是关注道德本身对于人的意义。道德的堕落当然不好,我们距离道德远了,我们距离幸福、信任和内心的安宁就会更加远一些。我们需要道德,不仅因为道德有用,而且因为道德涉及一些更加根本的事——道德让我们成为我们所应成为的人。道德,是安身立命的事。道德真正关心的,是你要成就什么样的自己。道德终究是一个人自己的事,它关心的是,在面临一个道德境遇时,如何作出选择、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自己。我们做出一个道德判断或道德选择,往往不是因为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不是因为某种外在的要求,或是要用某种符合伦理规范的行为来换取预期的好的结果,而是因为,只有这样做,我才是我。我们生而为人,才对自己有道德的要求,而一旦明确自我,这种道德的要求就无法摆脱,就缠绕着全部生存的过程。

道德是每一个人自己的事。每一个人为自己做出的一系列道德选择,使他们在生活实践和人生历程的磨砺中成为独特的自己,也使整个社会在某一个时代形成了具有特定运行态势的一种社会。我们相信,有什么样的道德体系,就会影响以至塑造出什么样的社会主体,就会以此为基础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写在纸上的思想体系,固然不等于社会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伦理习俗和道德规范,后者还需要绕过复杂坚硬的体制性难题,需要以个体自觉为前提的长时间社会训练。但是,任何真正成功的教化和社会习惯的养成,都无疑首先是从个体的自觉开始的,而这种自觉,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于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自觉。让一个人能够获得安身立命的依据,让他或她能够籍以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目标。

我们对于道德的研究,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一个人何以安身立命的关心,以及对一个社会何以良序运行的期待。正如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塑造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想像和近代科技的基本形态,康德的批判哲学同样塑造了现代人的道德世界并为整个现代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本规范,而我们今天对于道德生活的思考与探索,尽管只是着眼于特定的领域,但同样是在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成长做出不懈的努力。这终究能够为我们每一个个人在作出道德抉择时提供更多论证,从而为了让他或她有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提供更合宜的空间。

中国医学伦理学的真正发展,就在于思考并努力解决我们正在面临的根本性难题。我们要沉下心来,去直面、去尝试解决一系列关键的医学伦理问题,真正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道德路标,为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提供道德议案,为全社会的生命健康福祉贡献才智。只要我们更深地扎根于社会现实的土壤,更充分地沐浴学术的空气与阳光,中国医学伦理学这颗大树就会更加枝繁叶茂,它所结出的思想硕果就会更加丰厚甘美。

猜你喜欢
伦理学伦理医学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医学的进步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