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市蕉柑产业情况调查与发展思考

2013-01-26 17:09王泽明黄汉羽张晓佳蔡泽源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5期
关键词:普宁柑桔果农

文/王泽明 黄汉羽 张晓佳 蔡泽源

【导读】普宁市蕉柑种植历史悠久,曾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因环境污染、树龄老化、黄龙病等问题,蕉柑被大量砍伐,种植面积、产量锐减。如何使普宁蕉柑产业早日走出低谷,再现昨日辉煌,是摆在每个普宁柑桔从业人员面前的迫切课题。

一、曾经的辉煌

普宁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潮汕平原西缘。 气候类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2 129 mm,年平均气温21.3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3.5 ℃。 平原地区土壤多属肥沃的冲积土、黏壤土和沙壤土,全市坡度15°以下、可开发种果的坡地、山坑田面积有1.33 万hm2。 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有利于蕉柑的生长,因此,早在18 世纪当地就已有蕉柑种植。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普宁市蕉柑生产得到蓬勃发展。 到20 世纪90年代,普宁市蕉柑种植达到历史高峰, 全市蕉柑种植面积达0.4 万hm2多,年产量9 万t 多,形成了南溪、洪阳和赤岗等蕉柑种植大镇。 普宁蕉柑内销湘、赣、桂、鄂和京津等地,外贸则至东南亚、前苏联和我国的港澳地区。1996年,普宁市被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蕉柑之乡”;同年,被国家农业部农垦局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确定为“南1号、南3 号、85-2 蕉柑生产基地”;2000年,被广东省政府确定为 “省级潮州柑区域性良种中心”。 为了推动普宁蕉柑桔产业科学发展,这期间普宁市先后成立了水果蔬菜局、 果树研究中心、蕉柑研究协会等机构,制订了《蕉柑生产技术规程》和《普宁蕉柑》两套地方性生产标准,在建园、苗木质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2010年,“普宁蕉柑”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年,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普宁蕉柑” 品牌价值达6.36 亿元, 跻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迅猛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导致当地柑桔园土壤污染加剧,加之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桔园管理水平下降,树体老化严重,柑桔黄龙病的蔓延更是雪上加霜。 至2008年,全市上世纪种植的蕉柑树几乎已被砍伐殆尽。 为了扭转蕉柑生产颓势,从2004年起,在普宁市果蔬局的支持下,由市供销联社牵头,成立了蕉柑生产专业合作社,先后在占陇镇的西社西南村、里湖镇石牌片区、云落镇的榕树埔村与湖寨片区等4 个新片区种植蕉柑, 期待走出困境,重振辉煌。 其中,占陇镇的西社西南村开辟新区工业污染程度小,水源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十分适合蕉柑栽培, 目前蕉柑种植面积已近66.67 hm2,并准备进一步规划扩种;里湖镇石牌片区和云落镇的榕树埔村、 湖寨片区, 山地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蕉柑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目前里湖镇石牌片区已成为全市蕉柑连片规模面积最大的片区,面积近133.33 hm2,云落镇的榕树埔村和湖寨片区种植面积近66.67 hm2。另外,历史上就曾大面积种植蕉柑的大池农场新星村, 由于农场发展规划改变,以前种植的蕉柑几乎全部被砍伐掉,2002年后因蕉柑种植效益逐年上升,当地村民开始争相发展蕉柑, 目前全村蕉柑种植面积已达66.67 hm2多。此外,目前全市其他镇乡零星种植的蕉柑也有66.67 hm2,只是连片较小,多则十几亩,少则百来株。

二、面临的困境

果品品质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历史上普宁蕉柑以其质优色靓、易剥皮、耐贮运、鲜食品质极优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现如今,部分果农重产量而轻质量,缺乏科学化管理,导致蕉柑品质明显下降,如甜度低,果形大小不一,耐贮性差等,与同类产品相比,缺乏市场竞争力。

销售网络建设迟缓,市场开拓不够。 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果农销售手段单一,基本上依靠中间商上门收购,习惯等客上门。 加之农户组织化程度低,缺少对市场的预见性,产量、市场行情等信息难以把握,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低。 全市虽然成立了蕉柑协会,但其作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仅限于收购、组织小规模蕉柑运销,离产业化经营之路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精深加工严重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 目前普宁市从事蕉柑精深加工的企业几乎为零,基本上以鲜果销售为主,每到采收上市高峰期,市场价格波动下滑明显,直接影响果农收益,打击了广大农户持续投入发展蕉柑的积极性。

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土壤肥力下降。 果农缺乏对地力肥力的保护意识, 不根据植物生长特点,过量施用商品化肥,不施或少施农家肥,日常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机械作业后未能及时对土壤回青压绿,造成地力肥力下降严重,蕉柑果实品质下降。

三、对策和建议

综观普宁蕉柑产业历史,呈现交替式、周期性发展特点,目前普宁蕉柑新产区已初具规模,要实现新一轮的蕉柑产业持续高效发展, 笔者建议应扎实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技术培训, 建立蕉柑标准化生产体系。 涉农部门及相关单位要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对蕉柑从业人员进行科技、 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环保意识,恢复地力,提高土壤肥力。 严格执行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的两大蕉柑生产技术规程, 实现从建园种植到采摘销售的全程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实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是完善配套服务,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大力扶持蕉柑专业合作社, 把分散农户统一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其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切实维护果农利益,激发果农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建立蕉柑产业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对蕉柑的产销形势判断,市场行情的预警分析,以市场为导向,有序引导蕉柑生产和销售,解决果农信息不畅、 果品消化渠道过窄导致的增产不增收等一系列问题。 此外,要开展多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保证成熟蕉柑能够及时销售,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在稳定蕉柑零售价格的同时维护广大果农利益。

三是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大力引进食品加工企业, 鼓励民营资金进入加工领域,大力发展蕉柑加工产业。 坚持走“公司+基地+ 农户”的路子,不断完善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格局,理顺利益关系,延伸蕉柑产业链条,提高普宁蕉柑产业化经营水平。 鼓励现有加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探索蕉柑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生产,尽快形成一批产业链长、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在生产示范、科技推广、市场开拓、品牌创建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四是严格检疫监测,加强防控体系建设。 鉴于柑桔黄龙病的惨痛教训, 必须整理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包括严格苗木检疫制度;加强蕉柑苗木脱毒体系建设;及时防治柑桔木虱等传播媒介,控制病害蔓延;常年开展柑桔黄龙病监测;标准化建园,做到品种一致,加强肥水管理和整形修剪,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猜你喜欢
普宁柑桔果农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普宁讲述方方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对普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思考
诺奖得主普宁的爱情三角梅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柑桔树青苔病的发生与防治
柑桔园冬季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