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军犬训练队,新疆 乌鲁木齐830002)
兽医工作在临床一线,为患病动物做各种治疗工作,如配药、注射、输液、采血以及进行各种抢救,与患病动物密切接触。在这些环境中,存在多种危险因素,易导致治疗人员受到损伤,现已成为严重的职业性健康问题,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提高防护意识,降低损伤程度,刻不容缓。
1.1 锐器伤 治疗人员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各种锐器,如各种注射针头、手术刀片、针剂安瓿、碎玻璃等。有时在抢救危重患病动物过程中,为争分夺秒,治疗人员进行治疗操作时极易受到不同程度的锐器损伤。不规范的操作行为,也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率增高。如加药过程中粗心、徒手分离针头、操作后重新回套针帽、拔针时处理不当等,特别是掰安瓿可导致24%的锐器伤,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时刺伤率高达36%。
1.2 电器意外伤害 治疗人员经常为患病动物做各种检查,因此治疗人员会多次少量接触各种放射线而受到电离辐射的危害。机体蓄积作用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致癌、致畸。对血液系统也会造成慢性损伤。
1.3 化学性危害因素 兽医门诊是各种疾病集中场所,为预防交叉感染,对兽医门诊环境的消毒,仪器设备的消毒保养,以及医疗垃圾的清理等,需要经常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化学消毒剂的挥发,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产生不良影响。可引起变态反应疾病、哮喘,甚至导致流产。紫外线等消毒设备,使用不当可引起紫外线眼炎或皮炎。
1.4 生物性危害因素 兽医门诊内患病动物多,病种复杂,动物流量较大,各种细菌、病毒、人畜共患病原体可在空气中形成溶胶,造成空气污染,并难以控制,因为手部、眼睛、鼻腔、皮肤等这些部位不易保护,因此,造成损伤的几率较大,尤其治疗人员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又因治疗人员与患病动物密切接触,例如,在抢救危重患病动物时,为患病动物行气管插管、洗胃、包扎止血、抽取血标本、静脉穿刺等,不可避免接触到患病动物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增加了感染各种人畜共患病传染病的机会。
1.5 心理社会性危害因素 治疗工作突发事件多,治疗人员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大脑紧张,情绪压抑,得不到宣泄,极易导致身心疲劳,抵抗力下降,出现各种症状,如头痛、周身乏力、胃肠部不适、睡眠障碍、抑郁、血压升高、心悸等,当急诊患病动物病情急重,犬主人情绪不稳定,容易对治疗人员的言行产生误解,治疗人员工作繁忙或抢救工作中没有过多的解释时间,易引起争端,遭到辱骂,甚至受到殴打,使治疗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导致严重的心理创伤,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创伤。
2.1 定制防护措施 将治疗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提到议事日程,定制防护措施。改善工作环境,更新防护设备、用品,加强防护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学习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医护人员操作时,常规实行适当的保护,预防皮肤、黏膜同患病动物血液及体液接触,操作应戴手套。当手或其他皮肤、黏膜表面被血液及体液污染时,应立即彻底冲洗,摘除手套后洗净双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
2.2 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治疗人员在进行治疗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专心致志,小心谨慎。在抢救过程中,忙而不乱,防止被各种锐器伤害。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经血液、体液等传播的疾病,促使治疗人员必须在为患病动物服务的同时,也应保护自己,以便保持持久的工作能力。戴手套可以起到屏障作用。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护人员接触血液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可见操作时戴手套的重要性。对医疗废弃物不能乱丢乱放,应严格按要求销毁处理,一旦不慎被带血针头刺伤,应立即对伤口进行处理。
2.3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加强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在配制和使用消毒液时可使用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以尽量避免消毒液对眼睛、皮肤、黏膜的直接刺激,对于挥发性消毒液,要加盖密封保存。
2.4 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治疗人员要了解各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对有潜在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必须戴手套,穿隔离衣等。同时,洗手是预防细菌感染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洗手时严格按照六部洗手法。
2.5 心理社会危害的防护 治疗人员应具备专业修养和职业道德,还应该加强心理调控能力的锻炼,具有较强的判断、应急、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治疗及抢救技术,还必须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而且,还要学会自我心理疏导,放松情绪,把自己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