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暴发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2013-01-26 03:04周廷宣
中国兽医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杀性雏鸭氏杆菌

周廷宣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 荣昌402460)

2012年3月,重庆市永川区某养鸭户12日龄雏鸭暴发疫病,通过流行病学、剖检病变、实验室诊断,确诊系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并采取了相应防治措施,结果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2年3月10日,该养鸭户在当地市场购买10日龄雏鸭500只,当日下午腿部皮下注射鸭病毒性肝炎抗体1.0mL/只,次日部分鸭精神委顿,尾翅下垂,缩颈似睡,离群独处,食欲减少,饮水增加,并有5只鸭突然死亡,第3天发病数量增加,病情加重,严重者食欲消失,口鼻流涎,呼吸困难,张口摇头,剧烈下痢,排出黄绿色或清水样混有血液稀粪,恶臭。2d共发病315只,死亡163只,发病率63%,死亡率51.7%。立即送病死鸭到实验室诊断。

2 剖检病变

共剖检病死鸭3只,肉眼可见心包内充满透明的橙黄色液体,心包膜、心冠脂肪有小点状出血或出血斑;肺气肿和出血;肝脏肿大,表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腹膜、肠系膜、肠浆膜有广泛性出血;肠道充血和出血,以小肠前段和大肠黏膜最为严重。

3 实验室诊断

3.1 细菌分离鉴定 取3只病死鸭心血、肝脏涂片,瑞氏染色后镜检,均见呈卵圆形,两端着色深,中央部分着色较浅,像并列的两个球菌,根据细菌形态特点,初步怀疑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将病死鸭心血、肝脏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37℃培养24h,培养基上长出水滴样小菌落,无溶血现象,菌落经革兰染色镜检为两端钝圆、单个存在或成双排列的革兰阴性球杆菌。该菌培养48h可分解葡萄糖、蔗糖、果糖、木糖、半乳糖、甘露醇和山梨醇,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菊糖、麦芽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棉子糖,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不生长,M.R.和V-P试验均为阴性,靛基质试验阳性,在马丁肉汤中培养,表面形成菌环。根据细菌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确定该细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3.2 动物试验 选择20只10日龄健康雏鸭,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只,1组做试验组,另1组做对照组,隔离饲养。试验组腿部皮下注射细菌培养液0.1mL/只,对照组腿部皮下注射无菌生理盐水0.1 mL/只,试验组在接种后24h内全部死亡。取死亡鸭的心血、肝脏接种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培养24h,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可见到与病料分离菌株形态、染色相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而对照组10只雏鸭未见发病和死亡,证明其分离菌株毒力强。

3.3 细菌药敏试验 选择青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麦迪霉素、土霉素、奥复星、氨苄西林、诺氟沙星、复达欣、复方新诺明12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新分离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复达欣、氨苄西林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土霉素、奥复星、诺氟沙星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新霉素、麦迪霉素、复方新诺明不敏感。

4 治疗

由于该病发病突然,来势凶猛,死亡快,在发病第2天初步怀疑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时,全群注射庆大霉素,每天1次,连续3d,同时对污染场地和圈舍用百毒杀彻底消毒,每天1次,连续3d,因及时选择了敏感药物治疗,3d后病情得到了很好控制。

5 小结

本次雏鸭暴发的巴氏杆菌病,首先是从市场购回病雏或处于潜伏期的雏鸭;其次在没有确认全群鸭健康的情况下注射鸭病毒性肝炎抗体,促使雏鸭应激反应增加,机体抵抗力降低,并在注射过程中,没有严格进行注射1只鸭更换无菌针头,而是全群鸭通用一个针头,针头带菌引起感染;还因该病是接触性传染病,鸭舍潮湿拥挤为该病快速蔓延提供了条件,导致全群暴发巴氏杆菌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杀性雏鸭氏杆菌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PCR检测方法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定种中的应用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