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鹏 王茂生 邓 嫔 郅 晓(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8)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通过对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准确把握,《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1]提出要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快行业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一步降低产业能耗和排放,推进行业转型升级。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和我国建材行业排头兵企业,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以科技创新为首要战略,围绕国家、行业以及集团自身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制定了集团“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重点推广应用的技术成果,将立足国家需求、强化产研结合提到了集团的战略层面,为集团所属企业的科技发展指明方向,全面推动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
在集团科技创新战略和“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指引下,集团技术中心积极促进集团所属院所与企业在研发和成果产业化方面的密切合作,有力提升了水泥、石膏板、玻璃等建材产品品质及成套设备制造与精密加工能力,并为完善集团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行业资源重组和产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水泥领域,中国建材总院为中联水泥提供的基准水泥生产技术使其成为全国基准水泥唯一指定生产单位,填补了我国基准水泥市场的空白;与曲阜中联水泥开展特种水泥与工程材料科技合作并建立研发基地,促进了相关新产品、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同淮海中联合作开发的核电工程专用水泥规模用于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核岛关键工程部位;API油井水泥在鲁南中联2500t/d试生产圆满成功;开发的“熟料分段烧成动力学及过程控制”高效窑炉系统工艺技术使鲁南中联单线熟料产量提高33%以上、热耗降低3-5%;合肥水泥院与江西玉山南方水泥合作的岩鹰线2500t/d 烧成系统节能改造示范线正式投产,效果显著,计划在南方水泥内全面推广;中联水泥与合肥水泥院合作,在河南南阳兴建的日产3000吨和日产6000吨的两条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为合肥水泥院从事新型干法生产线提供了新的技术实践平台。
在玻璃领域,中国建材总院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人选汪洪博士与中建材玻璃在新型Low-E膜系开发项目上开展了有效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蚌埠玻璃院自主创新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浮法玻璃窑炉全氧燃烧技术在华光中国建材改造的全国首条全氧燃烧超白玻璃生产线投入运行,为我国浮法生产线采用全氧燃烧技术探索出了一个新的模式;杭州新材院开发了国内首创的浮法玻璃冷端实时动态仿真控制系统,并已成功应用于中联玻璃日熔化700吨浮法三线以及国内其它知名玻璃企业。
在其他领域,北新建材与杭州新材院合作,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大型纸面石膏板生产技术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从最初一条生产线发展到目前的全国性战略布局,实现了亚洲石膏板第一的阶段性战略目标;中复连众联合哈玻院共同进军复合材料碳芯电缆产业,合作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缆芯的研制”项目,正式成立了中复碳芯电缆科技有限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投产;杭州机电院与中复连众就一步法预浸机共同进行研发,研制成功国内首台溶剂法预浸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北京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继了中国建材总院在耐火材料领域的科研成果和科技实力,顺利实现上市并增资扩股,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熔铸耐火材料企业,打破了我国高档玻璃熔窑熔铸耐火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中国建材在产研合作方面所取得的这些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集团科技发展规划的战略定位和方向指引。集团立足国家需求,强化产研结合,针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应用技术作出重大科技战略部署,对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建材将在科技创新战略和科技发展规划的指引下,进一步发挥科技对加快转变中国建材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行业科技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国建材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建材企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 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EB].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gjkjgh/201107/t20110713_88230.htm,201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