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文
(黑龙江省山河屯林业局,黑龙江 五常 150232)
栗山天牛在我局突发趋势为中等,于2011年为栗山天牛成虫期,虽然在成虫期采取了各项防治措施,但是还是造成部分发生场所有虫株率和虫口量的上升,建设、磨盘山、永胜等场所标准地平均有虫株率37%,监测点调查最高有虫株率为82%,最低13%,虫口量平均达38头。山河屯局近几年发现为害柞树的栗山天牛暴发成灾,影响了柞树的正常生长,形成“夏树冬景”现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破坏了生态环境。栗山天牛世代多,繁殖量大,易暴发成灾;柞树树体高大,不易喷雾防治,且喷雾防治易影响林分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在防治栗山天牛的同时结合推广新型树干打孔注射机防治,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该技术对林木周围环境不会产生药害,不仅有利于提高整体防治效果,也有利于保护林间生态环境。经过近几年的推广,林业局各场相继配置了打孔注射机,并组建了由病防站牵头的专业防治队,提高了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平。实践证明,推广新型打孔注射机的方法是防治林木病虫害的有效途径,应加强组织,大力完善推广。现将栗山天牛打孔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栗山天牛为柞树的主要害虫,其发生与林龄、立地等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林龄愈大危害愈重,南坡较其它坡向重,坡上比坡下严重,山脊最重。该虫在五常地区3年1代,以幼虫越冬。幼虫期较长,蛀食树干长达1000天左右。蛹、成虫、卵期较短,三个虫态加在一起仅2个月左右时间。成虫需要补充营养,具有趋光、群集性和飞翔能力等习性。幼虫在林间呈聚集扩散分布型。因此,防治栗山天牛一定要掌握在3龄以前。2011年为栗山天牛成虫期,栗山天牛幼虫将在2012年进入危害期,对危害严重的林分及新扩散的林分要抓住幼虫的幼龄期,采取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尽量降低危害程度。
组织病防员对施业区内的所有林地进行全面调查。调查共历时近20天,调查范围包括了含柞树组成20%以上、林龄25年以上的全部天然林,调查覆盖率达到100%,在小班内布设100m2样地,发现有不健康的柞树进行采伐,劈成木绊子,检查幼虫数量,分布的情况,危害程度、发生期、发生量、传播蔓延趋势,确定防治计划。随着森林生态系统的演变、栗山天牛的世代繁衍、其他地区的疫情蔓延,计划在今后要加大加强对栗山天牛的预报工作。
成虫期可在树干喷洒绿色威雷防治;2~3龄幼虫期可进行树干打孔注药防治。防治方法:沿主干各方位打均匀下斜孔,孔深2cm,钻孔孔径应与树干注射机钻头大小相同,孔深2~3cm,打孔数量视树木大小而定,一般胸径10cm打2个孔,20~30cm打3个孔,40cm以上适当增加打孔数量。打注药孔时,应沿树干一周均匀配置,保证树木受药均匀。孔打好后,用专用树干注射机注药,注药量按树木大小确定,一般用药量按胸径1cm注药1mL,每个孔的注药量按打孔数均匀分配。例如,1株胸径200cm的柞树,可注药20mL,每孔注药10mL。注射药剂可选择氧化乐果、康复多(吡虫啉)原液等内吸性药剂,配制成1∶1或1∶2的药液。
通过打孔机打好注射孔后,利用注射机的高压力把高浓度农药注入树干后,药液从注入部位随树液运动扩散,在树木的蒸腾作用下,将注射进去的药液均匀输送扩散到树体各部分,药液参与树木整体循环,不受外界影响,药效在树体存留时间长,当年虫害树木经防治后没有虫情反弹现象,防止效果明显,还可兼治其他刺吸类害虫。由于药液在树体内发挥毒杀作用,不污染环境,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防治用药成本低,较常规用药可节省农药80%,且节约大量用水,并解决了喷雾防治受树木高度、降雨、光照等环境因子制约的问题。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以营林措施为基础,远山的成过熟林应综合运用生物、化学和物理防治方法,改善寄主林分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自控能力,有效控制栗山天牛的发生和危害。
5.1 加强监测,定期普查,及时掌握害虫发生情况为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5.2 及时清理虫源木,对受害严重的林分及时进行更新改造,适时择伐成过熟寄主林木,在择伐空地适地适树补造针叶树种,促使林分向针阔混交林方向发展,不断增强林分自身的稳定性,提高林分自控能力。
5.3 在栗山天牛老熟幼虫期,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进行生物防治,可获得一定的持续生物控制作用。
5.4 采取灯光引诱、人工捕杀成虫的方法杀灭怀卵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