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伟,曹维伟,朱凯宗
(山东省寿光市畜牧兽医管理局,山东 寿光262700)
近几年来,寿光的养猪业迅猛发展,猪病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原来的单一病种,向多种病混合型发展。由于多种原因,仔猪的死亡率逐年增高,给养猪户造成极大的损失,同时也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笔者对仔猪死亡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报告如下。
笔者调查了寿光市35个猪场,共调查仔猪12 500头,发现从出生到断奶前后,死亡的仔猪有3 125头,占调查总数的25%。其中在7日龄前死亡的有1 680头,占死亡数的53.8%;8~15日龄死亡的有956头,占死亡数的30.6%;16~35日龄左右死亡的有489头,占死亡数的15.6%;由于仔猪腹泻引起死亡的1 895头,占死亡数的60.7%;由其他原因引起死亡的1 230头,占死亡数的39.3%;由调查对比可发现仔猪死亡早期多,后期少。
主要包括:仔猪能量代谢失调死亡的,断奶应激综合征引起的死亡等。
2.1 刚出生就死亡 在调查中,由此原因造成仔猪死亡的有105头,占死亡总数的3.4%。由于母猪孕期病(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猪瘟、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和外伤是导致死胎、弱胎等仔猪早死的主要原因;仔猪脐带早断流血过多、脐带缠颈、母猪分娩时间过长等引起仔猪死亡。母猪怀孕期饲养管理不善:如给怀孕母猪喂酒糟,会引起胎儿慢性酒精中毒,分娩时多为死胎,有时采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救活,3d之内也会死亡。所以母猪在怀孕期间一定不要喂酒糟;仔猪吃不到母乳。有些体质瘦弱的仔猪,由于抢不到奶头,吃不到母乳而变得更加衰弱而死亡。因此,最好在仔猪出生之后有专人值班,使每头仔猪都有固定的奶头吃奶。在母猪妊娠期间应加强饲管,适当饲喂一些优质青贮料,促进消化吸收和粪便排出,严禁饲喂霉变和冰冻饲料,发现孕期病及时治疗。
2.2 仔猪能量代谢失调死亡 由此原因造成仔猪死亡的有50头,占死亡总数的1.6%。由于甲状腺机能过度亢奋,血液中高浓度的乳酸造成[1]。仔猪生后1~2天后低血糖、颤抖、委靡、不吃奶、预惊尖叫,昏迷后死亡。
2.3 断奶应激综合征引起的死亡 由此原因造成仔猪死亡的有345头,占死亡总数的11.0%。在断奶期应倍加精心护理,及时添加优质全价颗粒料,如疏忽,造成营养缺乏,妨碍正常生长发育。
在此次调查中由腹泻引起仔猪死亡的1 895头,占死亡总数的60.7%。仔猪腹泻是引起仔猪死亡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
3.1 临床仔猪腹泻发生的基本的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此病在寿光发生范围广,发病的规模比较大,主要集中在春节前后发病,现在仔猪腹泻病例基本没有发生。全市14处乡镇兽医站调查35个猪场在春节前后都发生过仔猪腹泻的病例,其中发病率达到45%,共有5 625万头仔猪发病,死亡率达到33.7%,共有1 895头仔猪死亡。
3.2 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是非传染性腹泻。包括:仔猪断奶前后消化机能不全;饲养管理和应激因素:压死、踩死、冻死、母乳不足饿死、异食癖咬死、弱胎等原因造成的死亡主要集中在哺乳母猪阶段,因对母猪饲管不当造成其乳汁不足或品质差,仔猪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引起下痢;母猪乳中缺铁等微量元素,导致仔猪食欲减退、生长停滞,出现异嗜癖、皮毛蓬乱、皮肤黏膜苍白,严重下痢而死[2-4];天气骤变,圈舍潮湿,天气阴凉,雨后猪圈潮湿,卫生不良;猪场内有传染性下痢病史,忽略了必要的消毒措施,导致大肠杆菌长期存在猪场内,如遇条件恶化则随即侵袭仔猪,造成腹泻[2];仔猪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食物变化,伙伴变化,环境及其温度、湿度的变化等非常敏感,应激反应会导致腹泻。二是传染病腹泻,包括传染性肠胃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猪痢疾、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副伤寒。三是寄生虫性腹泻主要是猪球虫病,由艾美耳属和等孢子属的球虫寄生引起的腹泻性疾病。
3.3 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适当增加母猪的蛋白能量饲料;提早诱食,仔猪一般是从出生后第5天开始试喂,每天6次,每次补料量不要大,每个仔猪50g,并提供充足干净饮水;不要突变饲料,尤其断奶时饲料不要突变,断奶后采取乳猪饲料再喂10~15d,1周内换完,使仔猪消化系统逐步适应新饲料;控制日采食量,要求此期间按正常采食量80%饲喂较好,过渡3d后达到正常采食量[5];保持适宜的温度,仔猪舍保温不好或温度过高容易导致腹泻;保持适宜湿度,仔猪舍的湿度维持在65%~75%为宜;仔离母不离圈,仔猪与母猪要逐步分开;提倡仔猪网育;适当降低饲粮的粗蛋白水平;定期消毒;饮水保证充足和干净的饮水;疫苗预防,母猪在分娩以前3周注射黄、白痢四联苗,仔猪出生后5d时注射水肿病疫苗,20日龄二免[6];25日龄仔猪需预防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降低,到目前为止,寿光市境内的猪场已很少发生仔猪腹泻。
3.4 存在的问题及防控建议 产房建设不到位,母子护理不到位;母猪的饲养管理跟不上;防疫保健做不到位。防控建议:慎重购猪;全面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侵入;猪场建立疫病监测监控制度;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驱虫、灭鼠、杀虫;做好常规免疫预防:仔猪的免疫接种,种猪的免疫接种等。
母猪孕期病(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猪瘟、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和外伤是导致死胎、弱胎等仔猪早死的重要原因;仔猪能量代谢失调死亡的;仔猪水肿病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断奶应激综合征引起的死亡。
4.1 皮下水肿 新生仔猪皮下水肿严重时,因行动不便影响吮乳而致死亡。所以,一旦仔猪发生皮下水肿,可用注射器吸出皮下液体,并用碘酒涂擦;如仍有体液流出,应继续及时吸出,直至好转为止。
4.2 低血糖 仔猪娩出24~28h后,常出现战栗、委靡、停止吮乳、惊动时发出微弱的尖叫声,最后昏迷而致死亡。这种死亡,不是细菌、病毒、中毒母猪异常,可认为是低血糖引起。发病时,用葡萄糖注射可延长其生命,有些可以治愈。最好办法,母猪怀孕期供给母猪营养丰富的优质饲料。
4.3 受冻 外界气温低时,仔猪在出生后,如不注意保温会导致仔猪冻死。因此,母猪产仔时,当外界温度低于12℃时,就应采取加温、保温措施。
4.4 管理不善 如仔猪被母猪咬噬、脚踏或挤压而死亡,其中尤以压死为多。所以,在仔猪出生后3d内,必须有专人值班。
4.5 防治仔猪黄痢 仔猪出生4h~3d,常患黄痢病,患猪精神委靡,脱水消瘦,死亡率极高。所以,母猪分娩前应做到圈舍干净,可用石灰、草木灰消毒清扫,母体应用0.3%高锰酸钾液擦洗乳头、阴部,仔猪产下后不管是否患黄痢,每头仔猪均喂服1片调痢生片,每天1次,连喂2~3d,方法是,将药片研细用少量温开水调成糊状,用薄小竹片取药糊抹入仔猪口腔舌根部,喂前将猪嘴挤开,也可用链霉素100万μg调凉开水喂服,每只仔猪每次5~10万μg,每天2次,连喂3d。
[1] 邢艳君.哺乳仔猪死亡率过高的原因及防制[J].山东畜牧兽医,2012(5):53-54.
[2] 余成林.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2):69-70.
[3] 王宝昌.仔猪腹泻的预防和治疗[J].新农业,2003,11:33.
[4] 刘芳,杨正文.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J].山东畜牧兽医,2011(10):14-15.
[5] 秦卫忠,李秋艳,谭九林.预防和治疗哺乳仔猪腹泻的一种方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2(4):61.
[6] 张洪友,杨隽,刘胜军.一起断奶仔猪死亡病例的诊治[J].中国兽医杂志,2001,37(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