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浩浪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皮肤科,广东 中山 528415)
皮肤湿疹的影响因素分析
吴浩浪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皮肤科,广东 中山 528415)
目的探讨皮肤湿疹的影响因素及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皮肤科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皮肤湿疹患者。对其进行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162例患者进行了检测试验之后发现,各项检测阳性率由低到高分别是: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为22%,特异性IgE食物性变应原检测为45.1%而特异性IgE吸入性变应原检测高达59.5%,斑贴试验为60.9%。结论在皮肤湿疹的发病机制中存在自身免疫机制,同时还有多种外源性变应原参与。
皮肤湿疹;致病因素;免疫机制;变应原
皮肤湿疹是临床常见皮肤病,发患者群从年龄到性别没有显著性差异,它的发病机制以及致病因素,医学界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标准,但是,普遍认为是由于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相结合造成的[1]。为了能够确切的了解皮肤湿疹的影响因素及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来我院皮肤科就诊并被确诊为皮肤湿疹的患者,筛选出162例,进行了自体血清试验和斑贴试验以及特异性IgE食物和变应原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1.1 资料
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62例患者,都来自于我院皮肤科,并征得了患者或家属意见,并同意参与研究的。其中包括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者66例,年龄在12~64岁。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和年龄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别。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接受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研究对象中46例接受了斑贴试验,51例接受了特异性IgE食物性变应原检测,42例接受了特异性IgE吸入性变应原检测。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对患者没有特殊要求,对其他项目的受试者则要求在最近1周内未服用过抗组胺药以及糖皮质激素。
1.2.2 检测工具及标准
自体血清皮肤检测试验:观察结果判断标准是当血清侧风团直径比对侧小5mm,或是表现为潮红,红斑比对侧小10mm均为阴性;在5~10之间为弱阳性,10~15之间是阳性,在15~20之间是强阳性。斑贴试验:我科选用的是“瑞敏牌”斑贴试剂盒,判读标准为:可疑(+-),弱阳性(+),强阳性(++),严重(+++)。阳性反应强度在(+)及以上才具有诊断意义。特异性IgE检测:选用美国进口的IVT706试剂盒为IVT708试剂盒。判读标准为:呈黄色者为阴性,迅速变成深紫色者为强阳性,一个半小时内变成紫色者为阳性。
2.1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
对照组30例均为阴性,研究组162例有36例呈阳性,占22.2%,两组有显著性差别(P<0.01)。
2.2 斑贴试验结果
接受试验的研究对象有46例,结果28例呈阳性,占60.9%。其中只对一种物质有阳性反应的19例,对两种及两种以上物质有阳性反应的9例,最多的可对6种物质呈阳性反应,但仅见1例患者。阳性率排名前三位的物质依次为硫柳汞、硫酸镍、甲醛。
2.3 特异性IgE检测结果
研究对象中有42例接受特异性IgE吸入性变应原检测,结果有25例呈阳性,阳性率为59.5%;其中有13例只对一种物质有阳性反应,有12例对两种以及两种以上物质有阳性反应,10种物质中阳性率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桉树、黑根霉、交链孢霉、点青霉、猫、狗毛发皮屑、粉螨、尘螨、蟑螂、蒿属植物、普通豚草。研究对象有51例接受了特异性IgE食物性变应原检测,结果呈阳性23例,阳性率占45.1%。16例只对一种物质呈阳性反应,7例对两种及两种以上物质呈阳性反应,10种物质中阳性率从低到高的物质排列顺序是:花生、大豆、干贝、扇贝、大比目鱼、大马哈鱼、龙虾、虾、螃蟹。
2.4 研究组有25例病患同时接受了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斑贴试验和特异性IgE检测结果有18例占70.82%呈阳性反应。其中,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呈阳性6例,特异性IgE吸入性变应原检测呈阳性7例,特异性IgE食物性变应原检测呈阳性有10例。
根据皮试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组和阴性组,将两组作了特异性IgE和斑贴试验的强阳性率比较。结果表明:6例自体血清皮肤检测呈阳性的有2例斑贴试验有强阳性反应,在12例阴性的患者中有3例斑贴试验表现出强阳性反应,两组阳性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果还显示6例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的患者包括1例血清特异性 IgE呈强阳性,12例阴性患者中8例血清特异性IgE呈强阳性,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阴性组的血清特异性 IgE 强阳性率比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率更高。两组阳性率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这26例患者中仅有1例四项检测均为阴性,有3例患者自体血清皮肤检测呈阴性,而其余三项均呈阳性,未发现四项检测都呈阳性的患者。
162例皮肤湿疹患者经过检测试验后,发现各项检测的阳性率由低到高分别为:自体血清皮肤试验22%、特异性IgE食物性变应原检测45.1%、特异性IgE吸入性变应原检测59.5%、斑贴试验60.9%。可见,皮肤湿疹的外在因素影响较大。在本研究中将皮肤湿疹患者分为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患者组与对照组, 两组比较阳性率有明显差异性(P<0.01),说明皮肤湿疹的发病机制中存在自身免疫机制,可见,皮肤湿疹的内在影响因素同样值得重视。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阴性组的血清特异性IgE强阳性率与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组相比较,更高,两组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斑贴试验强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显示:在湿疹的发病中除了存在患者自身的免疫机制外,同时还有多种外源性变应原的参与,内在和外在因素关系复杂,诱导过敏反应的途径也变化无穷[2]。
总之,在皮肤湿疹的发病机制中存在自身免疫机制,同时还有多种外源性变应原参与。
[1] 郝飞.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35(1):73-75.
[2] 程少为,刘春玲,兰东,等.荨麻疹患者特异性IgE及过敏原检测与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11): 637-639.
R758.23
B
1671-8194(2013)12-02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