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一)东北地区产量与质量双增,华北黄淮地区局部减产 9月下旬,东北地区新季玉米收割陆续开始。从已收获上市的新季玉米来看,今年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和质量呈双增态势。从个别地区的实地调研情况来看,局部地区玉米单产较上年提高7%~10%,容重较上年提高一个等级。今年东北地区降雨较多,特别是传统旱区由于降雨较多,玉米长势好于上年,东北地区玉米产量较上年有显著增加。
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河南南部、安徽北部等局部地区玉米单产较上年减少18%~20%。但河南东部及北部地区虽遭受干旱,但由于当地灌溉条件良好,加之农户及时抗旱,所受影响较小,当地玉米产量较去年持平略增。
(二)新玉米开秤价格低于上年,后期价格主要看农户售粮 9月份,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价格普遍下跌,河南玉米迅速大量上市,但山东玉米上市速度偏慢。由于库存处于低位,山东地区部分加工企业按照陈玉米行情混收少量新玉米,体现为新玉米收购价格逐步下调,也有加工企业库存充裕,开秤价格一步到位。截至10月初,山东滨州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到厂价格为2260元/t,较9月初下跌50元/t;石家庄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入厂价格为2160元/t,较9月初下跌80元/t。河北和山东有少部分陈玉米库存,市场行情偏弱,因贸易商挺价,下跌空间有限。用粮企业认为,如果新玉米上市受到影响,用粮企业可以采购陈玉米,新玉米价格难以上涨,同时价格过低容易引发农户惜售,因此可根据收购数量来逐渐调整收购价格。后期收购价格走势主要受农户售粮和短期天气的影响。
9月份,东北多数地区深加工企业挂牌收购新季玉米,价格低于上年水平。截至10月初,黑龙江绥化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挂牌收购价为2080~2140元/t,小幅下跌10元/t。9月25日长春某公司公布新玉米挂牌收购价格为二等2100元/t,三等2080元/t,较去年开秤定价降低60~70元/t,也较陈玉米收购价格降低100元/t;该企业在锦州的公司目前新收购价格为2200元/t,较上年开秤价格低150元/t。今年东北地区玉米增产压力大,市场价格存在走低预期,市场普遍认为秋粮上市之后农户会积极售粮。吉林省加工企业开秤价格低于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价140元/t,意味着国家托市收购启动之前收购价格处于季节性的低谷,价格走势还要关注农户售粮是否积极。
(三)新玉米陆续上市稳定内陆销区市场,沿海玉米价格大幅波动 9月份,华北黄淮部分地区新季玉米上市,当地用粮企业开始大量采购,销区河南新玉米供应也开始增加,河南新玉米有明显的价格优势,逐渐挤占东北玉米市场份额。四川地区玉米供应主要以陕西、山西、新疆玉米为主,也出现新粮供应,销区新陈衔接顺畅。9月底东北地区新季玉米陆续开始收割上市,但除辽宁新玉米上市已有一定规模外,吉林、黑龙江玉米仍处微量上市阶段,今年东北玉米水分低于上年,批量上市应该在11月份之后。内陆销区玉米价格呈现稳中偏弱的态势,新玉米供应将继续压制价格走低。但运输、需求以及市场心态的变化导致沿海港口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10月上旬南北港口库存约216万t,较上年同期高36万t。其中北方港口玉米库存约176万t,较9月初下降86万t左右,比去年同期高31万t。9月中旬受贸易商平仓量减少、台风天气以及国庆节前集中备货的多种因素影响,港口玉米价格大幅上涨,月底北方港口平仓量增加,新季玉米陆续上市,广东玉米价格迅速回落。本次价格波动对前期过于看跌心态进行了重估。截至10月初,北方港口贸易企业平仓价2350~2370元/t,与9月初持平,9月下旬价格最高达2420元/t;广东港口东北优质玉米成交价2480~2500元/t,较9月初上涨50元/t左右,下旬价格最高达2620元/t。
(四)美国玉米开始收割,CBOT价格呈现持续回落 9月份以来CBOT玉米价格震荡回落。截至10月8日收盘,CBOT玉米期货12月份合约收于441.75美分/蒲式耳,较8月30日下跌40.25美分/蒲式耳,累计跌幅在8.4%。美国玉米开始收获,由于春季美国玉米播种进度大幅推迟,所以收割开局较晚。据分析机构Informa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美国玉米产量将高于美国农业部9月份的预期,因为单产潜力改善。Informa预计今年美国玉米产量为140.1亿蒲式耳(3.559亿 t),单产为 158.8 蒲式耳/英亩(663.99 公斤/亩)。美国农业部9月份预计玉米产量为138.43亿蒲式耳(3.516亿 t),单产为 155.3蒲式耳/英亩(649.35公斤/亩)。美国玉米产量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刷新了2009年创下的前期历史纪录,当时为131亿蒲式耳(3.325亿t)。由于新粮即将上市,陈作库存对于玉米市场行情的影响降低。在没有较大的利好因素出现前,新季玉米创纪录的产量水平将继续压制美国玉米行情,玉米价格下行态势难以改变。
(一)制粉企业收购量下降,饲料企业收购量减少 9月份,小麦收购主体的收购量较8月份略有下降。9月份面粉经销商的双节备货结束,大型制粉企业保持了较高的开工率,不过多数中小制粉企业的开工率下降较多。饲料企业的小麦采购量较8月份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华北黄淮地区新玉米即将上市,且价格预期较低,饲料企业的小麦采购积极性较低。饲料企业的小麦饲用消费量同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玉米价格偏低,山东地区饲料企业采购量同比下降较多。目前小麦饲用消费量较大的地区主要是长江流域,而这些地区9月份的小麦饲用消费量也较8月份出现一定幅度下降。
(二)农户出售小麦减少,小型贸易商售粮减少,临储小麦成交量增加 9月份,农户的小麦出售量减少,主要是由于存粮逐渐减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9月份农户的售粮比例为6%,9月底农户售粮进度达到66%,9月份的售粮比例较8月份减少一半。制粉企业反映,农户散粮已经无法作为制粉企业的主要粮源。9月份,小型贸易商和收粮点出售小麦数量也较8月份减少,因为9月份小麦价格上涨加快,贸易商持粮待涨心理加重。今年小型贸易商和基层收粮点存粮数量较上年增加,其售粮节奏对价格的影响能力提高。9月底,小型贸易商和基层收粮点增加了小麦出售量,一方面是因为小麦价格出现明显涨幅,取得了一定利润,另一方面是为收购秋粮准备资金和仓容。
9月份,临储小麦成交量较8月份明显增加,用粮企业对政策性小麦需求旺盛。9月份托市小麦共进行了3次投放,累计成交量为179万t,平均每周成交60万t,较8月份每周成交量增加33万t,增幅达122%。
(三)主产区小麦价格涨幅加大,预计10月份仍将上涨 9月份,主产区小麦价格涨幅大于8月份,尽管小麦需求下降,但小麦有效供给下降的幅度更大。9月底,河北石家庄地区大型制粉企业三等小麦进厂价2660元/t,较8月底上涨100元/t;山东济南地区进厂价2630元/t,较8月底上涨100元/t;河南郑州地区进厂价2600元/t,较8月底上涨80元/t;安徽宿州地区进厂价2540元/t,较8月底上涨110元/t;江苏徐州地区进厂价2620元/t,较8月份上涨120元/t。
(四)国际小麦价格触底反弹,部分主产国丰产预期减弱 9月份,美国农业部上调2013/14年度全球小麦产量至7.09亿t,较上月预测值上调350万t,较2012/13年度提高5370万t,创历史新高。预计2013/14年度美国小麦产量将达到5754万t,与上月预测值持平,较2012/13年度减少442万t。预计2013/14年度黑海地区三个国家的小麦产量为9300万t,较上月预测值上调50万t。
全球小麦产量大幅增加对国际小麦价格形成持续打压,但小麦增产预期压力已经得到充分消化,9月份国际小麦价格因此触底反弹,CBOT软红冬小麦12月合约报收于678.50美分/蒲式耳,较8月底上涨35.25美分;KCBT硬红冬小麦12月合约报收于739.5美分/蒲式耳,较8月底上涨38.75美分。部分主产国丰产预期开始减弱,小麦价格还有上涨空间。澳大利亚小麦东部产区遭遇干旱天气,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巴西和巴拉圭出现霜降,农作物面临严重损失,8月份以来澳洲和南美地区小麦价格逐渐上涨。因为霜降伤害了阿根廷小麦产量,8月份以来阿根廷小麦出口暂停,促使巴西从美国进口小麦。加拿大小麦丰产预期同样减弱,夏季高温天气加快了小麦作物成熟,可能导致单产潜力下降。小麦贸易开始活跃,美国小麦出口进度较快,市场对中国和巴西小麦进口需求预期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升小麦价格。
(一)夏收菜籽托市收购结束,临储大豆拍卖总成交率超50% 国家粮食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湖北、四川等12个油菜籽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夏收油菜籽616万t,比上年同期增加25万t。今年国家给中储粮总公司下达了500万t临时存储菜籽托市收购指标 (包括秋收菜籽)。跟踪监测显示,夏收菜籽托市收购量在450万t左右。据悉近日中储粮总公司将下达秋收菜籽托市收购计划,托市收购价格仍为国标三等菜籽5100元/t。8月8日有关部门决定公开竞价销售临时存储大豆,截至9月26日,共举办7次临储大豆竞价交易会,累计成交188.38万t,总体成交率保持在50%以上。其中2008年大豆成交
0.336 万 t,2009 年大豆成交 23.77 万 t,2010 年大豆成交164.27万t,预计10月份临储大豆竞价销售工作将会继续进行,去年临储大豆竞价销售在11月份停止。近日东北地区新产大豆开始上市销售,但由于国家没有公布今年大豆托市收购政策,购销双方观望心理较强,成交量保持较低水平。
(二)9月份国内植物油价格震荡回落,蛋白粕价格震荡上涨 受美国大豆即将收获上市以及大豆产量好于市场先前预期的影响,9月份美盘大豆期价呈现震荡回落走势,美盘豆油期价和马来西亚棕榈油期价也全线下跌,美盘豆粕期价因供应紧张呈现相对坚挺的走势。国内油脂油料期价走势出现分化,其中植物油期价震荡下跌,大豆和豆粕期价震荡上涨。国内食用植物油供应充裕,需求疲软,国际市场植物油价格下跌对国内油价形成打压。9月份大豆进口量大幅下降,国内豆粕供应偏紧,饲料养殖业对豆粕需求强劲,刺激粕价上涨。今年国产大豆产量下降,为保护农民种植利益,国家可能继续提高大豆托市收购价格,对大豆期价形成有利支撑。
9月初沿海地区43%蛋白豆粕价格集中于5150~4250元/t,月底上涨至4350~4650元/t;棉粕和菜粕价格继续上涨,现货供应紧张和原料价格居高不下是主要原因。9月初黄淮地区和长江流域42%蛋白棉粕价格集中于3600~3800 元/t,月底上涨至 3800~4000元/t;长江流域菜粕价格由月初的3200~3300元/t上涨至月底的3500~3600元/t。
9月份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价减少,进口成本下降。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进口大豆470万t,较8月份的637万t大幅减少167万t,也低于去年同期的497万t。9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平均到港价格为603.22美元/t,较8月份的608.97美元/t下降5.75美元/t,在连续3个月上涨后首次出现下降,预计10月份到港进口大豆价格难以明显下降。今年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大豆4575万t,较去年同期的4430万t增加145万t,增幅为3.37%;进口大豆平均到港价格为605.19美元/t,较去年同期的577.35美元/t提高278.84美元/t,涨幅为4.82%。
(一)10月份玉米市场展望 由于国内玉米阶段性供大于求,玉米销售压力有所显现,而玉米价格在临储价格持续提高的支撑下居高难下。一方面是美国玉米丰产价格持续走低,另一方面临储收购价格不断提高造成国内外市场玉米差价不断拉大。我国优质玉米匮乏加上国家临时大量收储,市场流通的优质玉米较少,贸易商一般通过进口渠道以弥补对优质玉米需求。随着进口压力增加,现行的玉米政策正面临巨大挑战。
国庆期间,少量玉米收购企业开秤价格不断微幅下调,谨慎收购,而广东销区玉米现货较节前下跌50元/t,在新粮上市的情况下,价格压力较大,预计短期内期货价格将延续向下试探。新季玉米上市后,阶段性供过于求的格局将有所显现,国内玉米价格可能跌破临储收购价格。
(二)10月份小麦市场展望 预计10月份小麦市场需求总体会较9月份进一步减少。制粉企业开工率预计下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制粉企业开工率将从9月下旬的54%降至10月中下旬的52%,制粉企业的小麦采购量可能较9月份有所减少,但具体还要看企业增加库存的力度。10月份,预计饲料企业采购小麦的数量可能有所下降,华北黄淮地区玉米将陆续上市,价格可能较陈玉米进一步下降,小麦将失去成本优势。10月份贸易商的收购难度加大,主要是因为农户余粮减少以及农户可能优先出售玉米。
10月份,农户出售小麦的数量将明显减少。农户进入收获和出售秋粮阶段,预计售粮数量将较9月份明显减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9月份农户售粮进度已经达到66%,10月份的农户售粮比例可能为3%,10月底售粮进度可能达到69%。相比之下,9月份的农户售粮比例为6%,10月份农户售粮数量可能较9月份下降一半。
10月份托市小麦投放量成为小麦市场供给的最大影响因素。如果后期河南2012年产托市小麦的投放量大幅增加,达到每周投放30~40万t甚至更多,那么托市小麦补充市场粮源的能力将显著提高;而如果投放量低于每周20万t,那么补充市场粮源的能力将较小。从地区结构看,河北、山东、江苏三省已经停止投放托市小麦,河南2012年产托市小麦能否补充上述三省的粮源,需要看河南2012年产托市小麦的投放量。预计10月份小麦价格涨幅可能超过9月份,小麦市场供应偏紧。
(三)10月份油脂油料市场展望 预计10月份进口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到港量继续下降。据进口大豆装运船期和到港预报统计,10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在430万t左右,低于9月份的实际进口量470万t,但高于去年同期的403万t,连续第3个月下降。监测显示,10月份我国到港大豆仍以南美大豆为主,但有少量美国大豆到港。11月份后进口大豆到港量将会大幅增加,预计11~12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将达到或超过1200万t。
预计10月份植物油和蛋白粕价格呈现震荡下跌走势。进入10月份后,美国大豆收获工作陆续进入高潮,今年美国大豆增产已成定局,未来3个月大豆压榨量和出口量将大幅增加,可能会对美盘大豆期价形成打压。在今年美国大豆产量基本确定后,市场关注的焦点将转向南美天气和大豆种植情况。今年南美大豆播种面积增加基本已成定局,如果后期不出现严重灾害性天气,明年南美大豆产量将继续增加,短期内也不支持大豆期价的上涨。未来几个月东南亚地区棕榈油产量将继续增加,美国大豆和加拿大油菜籽开始集中上市,全球油籽压榨量将会提高,植物油供应量压力再次加大,国际市场植物油价格呈现下跌的可能性较大。
监测显示,10月份国内大豆进口量继续下降,但最近两个月200多万t临储大豆投放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9~10月份大豆进口量的减少,国内大豆供应仍将保持充裕局面。随着国内秋收油籽开始上市销售,尤其是11~12月份进口大豆和进口油菜籽到港量大幅增加,到港成本明显下降,未来几个月国内油厂开工率将会不断提高,植物油和蛋白粕供应量不断增加。在国内植物油供应明显过剩,蛋白粕供应偏紧状况逐渐得到改善,国内油粕消费需求难以大幅增加,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震荡下跌的情况下,10月中下旬以后国内植物油和蛋白粕价格可能会走出一轮下跌行情。
进口大豆压榨利润在达到一年内高点后可能会下降。受国内豆粕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8月中旬以来,沿海地区油厂进口大豆压榨利润自年内低点开始回升,8月底扭亏转盈,9月底达到一年内最高点。监测显示,9月份进口大豆平均到港价格为4400元/t,按照江苏地区43%蛋白豆粕成交价格4400元/t,四级豆油成交价格7000元/t,加工费用150元/t计算,不考虑期现套保,油厂压榨进口大豆盈利393元/t,连续第8周盈利,并达到一年内的高点。考虑8月份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上涨,10月份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可能会出现提高,但豆油和豆粕价格呈现震荡下跌的走势,进口大豆压榨利润将会再次出现下跌。尽管11~12月份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将会出现下跌,但豆粕现货价格下跌幅度可能会超过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的下跌幅度,进口大豆压榨利润可能会继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