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玲
(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青海 西宁 8100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特别是高原地区,由于空气稀薄,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导致二氧化碳潴留〔1〕。高原老年肺心病患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脏损害、脑、肝、内分泌系统、胃肠系统、血液系统改变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地区〔2〕。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在临床已广泛用于各种疾病肾损害的监测,本研究旨在评价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价值。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老年肺心病患者82例,其中男42例,女40例,年龄61~71〔平均(65.5±5.5)〕岁;根据有无肾损害分为两组,肾损害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61~70〔平均(65.4±5.3)〕岁;无肾损害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61~71〔平均(65.6±5.9)〕岁。同时选择健康老年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60~70〔平均(65.5±4.5)〕岁;各组年龄、性别等差异不显著(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肺心病患者均为急性发作入院,符合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1980年制定肺心病诊断标准〔3〕;同时排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排除合并尿路感染、结缔组织病继发的肾小球疾病、尿路结石、痛风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及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史患者。
1.3 检验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清晨空腹中段尿5 ml于试管中,3 000 r/min离心后待测。Beckman Ar-ray360特种蛋白分析仪;试剂为浙江温州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尿液离心放置10 min后,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以肌酐(Scr)>133.3μmol/L;血尿素(BUN)>7.1 mmol/L为肾损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
1.5 结果 肾损害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276.39±118.24)mg/L〕明显高于非肾损害组〔(40.07±21.83)mg/L,P<0.05〕,两组肺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10.63 ±6.28)mg/L,P <0.05〕。
尿微量白蛋白的分子量为6.9万,是肾小球滤膜允许通过的最小蛋白质分子之一,而尿微量白蛋白分子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后,肾近曲小管会对其进行重吸收〔2〕,该指标一直是评价肾小球功能灵敏指标之一。高原地区老年肺心病患者由于免疫调节能力低〔4,5〕,缺氧及饮食摄入不足,容易感冒和继发感染,从而引起病情的反复和急性加重〔6〕,本研究提示高原地区老年肺心病患者普遍存在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偏高的现象。原因可能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其一,由于高原地区老年肺心病患者缺氧,易出现呼吸衰竭,从而导致动脉血氧降低,致右心衰竭,当动脉血氧降低到一定水平时,肾血流量减少,肾功能受到抑制;其二是由于患者尿量减少,肾脏瘀血,临床表现为肾功能减退,尿微量白蛋白增加;其三,当肺心病患者发生感染时,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产生多种炎症介质,包括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等,而TNF可激活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直接引起多脏器功能不全及肾损害的发生。
通过对高原地区老年肺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检测,可早期反映患者有无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而且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取样方便,操作简便,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1 郝福庆,史胜平,钟利英,等.肌钙蛋白测定在肺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9):4559-60.
2 陈 旭,王明斌,夏成云,等.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在慢性肺心病患者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4;19(3):28-30.
3 郝青林,张力燕,王家翠,等.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肺心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21(12):747.
4 张鑫生,郭雪薇,刘丽萍,等.不同海拔健康人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测定〔J〕.中华医学杂志,1994;74(6):344.
5 杨生岳,冯恩志,沈君礼,等.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痰液中P物质浓度与病情及肺通气功能的关系〔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4;25(2):91-3.
6 刘 忠,李永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新认识〔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9):9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