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设,王巍贺,周炼清,周 颖,史 舟
(浙江大学,浙江杭州 310030)
信息技术与其他新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研究和发展,既促进了21世纪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创新研究与新产品开发,也为适应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的试验实践开发智能化作业打下了良好基础[1-2]。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3-4]。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重视基础建设投入,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大大推进了萧山农业现代化的进程[5-6]。
萧山区地处东部沿海长三角地区,总面积1 420 km2,人口117万。200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4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1 730元,萧山区多次荣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 (市)”称号。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连续4年列全国县 (市)第7位,浙江省第1位。至2005年底,萧山区22个镇全部进入了全国千强镇[7]。
萧山区农村信息化工作在浙江省有亮点。2006年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大项目“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与示范”,其中在东部沿海选择3个示范县 (市),萧山区在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萧山区农业局产学研合作下被国家科技部选为其中1个示范区。该项目从2006年11月开始在萧山区进行示范应用研究,共选取了2个镇、3个村作为信息化示范镇村,6家企业/协会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示范研究内容涉及农村低成本信息化建设,基层政务管理,蔬菜、茶叶、花卉、水产、生猪、林特等萧山特色产业信息建设等,研发推广了一批实用新型农业信息化软硬件,建立了若干有引领辐射效果的示范单位,初步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产出[7-8]。
2008年萧山区经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又成为浙江省首批省级农村信息化试点单位。现将萧山区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萧山信息化基础设施已日渐完善,全区基本建成了以光纤通信为地面骨干传输网络,卫星和数字微波通信为有效补充的现代化通信网络。至2007年末,全区已有局用交换机及接入网设备59.78万门,光缆线路6 340 km,光缆纤芯130 690芯km,固定电话70.5万户,小灵通20.99万户,移动用户113万户。电话主线普及率 (含小灵通和移动电话)每百人139.77线。宽带用户13万户。城区已实现了千兆到小区、百兆到大楼、十兆到住户,城域出口带宽10 G,城区已完成有限电视网的双向增容和改造,建成萧山广电的千兆级宽带IP城域网。以区信息中心为核心的区、镇、村三级电子政务网已100%连接到村 (社区)。全区已有3 000多家企业建立了独立域名的网站,上网企业达95%以上。
萧山网络已经成为浙江电信网络重要的接口之一,网络直连上海、广州、成都、南京等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骨干节点,网络带宽达20 G以上。机房严格参照国际电信级机房地建设标准,遵照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93)配备了高端网络设备,先进完善的机房设施以及充沛的电力供应系统,在安全性、稳定性和伸缩性上均为国内最高级别。机房空调设备采用先进的艾默生精密空调系统,通风采用下送风的方式,特别适宜服务器的散热。多组空调系统相互冗余备份,并且双路供电,自备独立变电站,后备大功率柴油发电机,使得任何机器的故障都不会影响正常运行。
杭州市萧山区花木协会采用农业产业协会信息化服务模式,其模式为:农业产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市场+种植户。
萧山花卉苗木有着40多年的生产历史,随着改革开放,萧山的花卉苗木生产逐步走上产业化的道路,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有“中国花木之乡”的美誉。特别是近10年来,花卉苗木作为萧山区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势产业而异军突起,成为萧山区农业5大特色主导产业之一。为更好地规范和引导萧山区的花木市场,2002年6月18日,杭州市萧山区花卉协会应运而生。这是一个从事花卉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园林工程等方面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组成的行业性民间组织。协会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实现萧山花木产业可持续发展根本目标,较好地发挥了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指导、服务作用,在做好政府助手、服务好会员企业、组织好对外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萧山花木界已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为了全面提升信息服务水平,萧山市花木协会于2006年专门开办了萧山花木网 (www.18yl.com/XiaoShan),打造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协会会员和广大农户提供公开的信息服务。萧山花木网经过2年多的发展,为会员们积累了相当量的信息和商机。会员单位可在网上发布供求信息,通过网络电子商务来完成线上各项订单,从而实现产品的流通,拉动萧山苗木产业的发展。
萧山花木协会的信息化服务,对萧山花木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萧山全区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已连续3年稳定在1万hm2,2007年实现产值13.88亿元,销售收入11亿元。全区现有300多个村、500多家企业、3万多农户,6万多人从事花卉苗木的生产、经营、销售、园林工程及与之相关的服务,产品销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美国、韩国、日本、欧盟、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花卉苗木已成为萧山都市型效益农业新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是萧山农业的一张金名片。萧山花卉苗木的产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呈现出生产规模化、品种多样化、经营产业化、栽培设施化、种植标准化、交易现代化等特点。萧山花木网对内成为企业交流的平台,对外成为展示萧山花木的窗口。2007年实现网上销售达5 000余万元。
汇林集团采用农业企业信息化服务模式,其模式为:农业龙头企业+电子商务+农户。
作为一家涉足农业领域10多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杭州汇林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曾经做的是单一的炒货生意,每到逢年过节,老总都亲自出马跑市场、搞推销,但收效甚微,忙碌一年,营销只不过三五百万。
董事会经认真分析,深刻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2002年,集团专门成立了信息情报中心,注重收集国内各地知名土特产产品的种植、加工技术及市场行情等信息,作为公司生产销售种养殖的依据。2005年,汇林集团应用浙江省农民信箱,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可以解决目前国内农业土特产行业市场信息孤立、农产品流通不畅、社会信息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不仅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交易成本,而且还可以及时获取各类市场信息。2005年7月,汇林集团跳出传统的经营模式,走电子商务发展之路,开辟农业专业信息网站。
汇林集团的生产经营从此柳暗花明。公司从网站每天获取的商情信息达3 800条左右,并与全国2 000多个特产之乡、近3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联系,客户群与日俱增,已达到30万个,网站的日访问量达15万~20万次。其中,除了一小部分是多年结交的老客户,绝大多数是来自天南海北的新客商。
中华名优土特产网面向企业,服务大众,不仅为企业招揽了大量客商,而且使企业节省了大量跑供销的业务费用,实现了农产品资源源源不断的在线流通,小企业赢得了大市场。网站坚持立足“三农”,面向全国,立志建设成为集“三农”信息交流、名优土特产数据储备,在线交易及物流配送于一体的权威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网站运行2年多,不仅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给社会企业同仁、种养殖农户等带去巨大商机。
经过2年的苦心经营,网站已积累了相当量的信息和商机。网站现拥有供求信息10万余条,会员单位近10万家。会员单位在网上发布供求信息,通过网络电子商务来完成线上各项订单,从而实现产品的流通。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主要内容,是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一大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实行农业企业化运作,采取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率化。如何充分利用农业信息技术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服务于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和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化,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新课题。
萧山区拥有亿元产值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9家;拥有绿色食品220个,占浙江省的1/3。在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萧山区做了不少探索。如在大型养猪场、淡水养殖与加工企业、蔬菜种植与加工企业等,进行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益。2009年萧山区农业局为农业企业信息化投入专门的资金,通过每年评选10家农业企业,推进信息化工作。
杭州天海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水产养殖、加工、进出口于一体的外向型企业,为浙江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2006年度实现产值1.57亿元,产品80%出口欧美及日本市场。企业带动养殖大户250户,一般农户2 000户,联接生产基地0.169万hm2,年为农民创收9 000万元,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900人。企业拥有高效无公害养殖生产基地320 hm2,2 500 m2南美白对虾养苗场1个和年加工10 000 t各类水产品加工厂1个。但是,企业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影响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等问题,2006年开始通过与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支持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若干生产环节改造。如针对养殖场分布广,且位置偏远,人工监控困难,不能及时掌握水质情况,开发了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水质监测系统。水质传感器实时收集相关的水质信息,并以无线传输网络传送至企业中心服务器,在电脑上实时显示,出现异常情况能自动警报,并通过短消息通知管理人员,大大减少了对虾养殖的损失风险。另外,作为出口型企业,对虾质量至关重要。企业引入信息技术,结合HACCP质量体系,建立了虾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信息采集、数据库管理和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解决了传统纸质报表工作效率低下、流程脱节等老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与效益。
在示范企业原有信息化基础上开发完成猪场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生猪溯源销售系统,实现企业日常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在溯源系统中实现消费者对生鲜猪肉追溯,通过生猪耳标标识,消费者和相关部门在销售点使用POS机系统,能反向查询到生猪的饲养过程、屠宰过程、销售过程。生猪屠宰、销售可以实现农田到餐桌的追溯,提高食品安全。
面对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日益高涨的呼声,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实现对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的质量档案记录、标准比对、产品追溯和质量跟踪等,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农产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浙江吉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蔬菜、瓜果、苗木种植、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配送、销售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耕地333.3 hm2,蔬菜基地100 hm2,养殖水面233.3 hm2,员工350余人,总资产3 600万元。有实现生产、加工和销售全程跟踪的基础条件,为信息化集成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硬件基础。针对农产品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容易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各环节,对源头的产地环境到生产销售的整个流程进行了全程监管,建立了产地环境档案、产品生产档案、产品采收档案、产品检测档案、产品加工档案和产品流通档案,各档案信息由专门的生产主管负责,并进行档案信息的实时记录与更新。农产品配送车辆安装了车载GPS定位跟踪系统,可实时动态监测配送车辆的具体位置和行驶路线,为准确及时地将农产品配送到专卖店和各配送单位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与示范,形成了以吉天千亩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源头、农产品配送车辆为纽带、吉天农产品专卖店及配送单位为窗口的企业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达到输入编码可查询、跟踪与定位、产业数据可统计、安全可溯源,有力地保障了消费者食用农产品的安全。
在示范镇、村两级建立统一平台、统一数据标准的集人口、计生、党群、资源、社务、农村社保、便民服务、政务公开、经营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政务系统。示范镇村相关人员可以对镇级各项政务数据进行统筹管理,方便查询统计。
“三网合一”综合服务平台选取了新湾镇、河庄镇建一村为示范单位。根据示范单位需求及软硬件条件基础,分别采取了2种接入方案。
新湾镇小型信息服务中心平台方案是基于互联网为主的小型信息服务中心平台,网络潜在覆盖面达新湾镇的全部区域,具有自主播发权。建一村局域网终端用户接入方案基于建一村电子阅览室,采用 (边缘媒体服务器)局域网终端用户接入的方式部署农村基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民在电子阅览室通过浏览器直接观看边缘媒体服务器上存储的各种媒体节目或实时转发的媒体电视节目。
引入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力量,针对萧山区农业产业优势和特色,不同层次农业信息化的需求,研发系列信息化软硬件设备和产品。
如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农村以农业企业为主体的信息化技术研究执行期间,开发研制了一系列适合本示范区的软硬件产品,申请并获批准国家专利7项,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25项,并在示范镇村和示范企业推广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萧山区的农村信息化进程以及农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目前,部分示范成果的关键技术已通过成果鉴定或获得浙江省科技奖[9]。
通过产学研的3方合作,也使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能很快走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走入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如浙江大学2008年获得浙江省科技成果1等奖的“田间信息的传感器快速采集系统”,集GPS、GIS、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于一体,实现田间土壤、作物、气象等信息的快速采集和处理。该成果首次在萧山区美人指葡萄园进行集中应用,园内安装了设施栽培生态信息无线传感和滴灌智能控制系统,办公室里“种”葡萄成为现实。此项技术不但是国内首创,而且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安装该系统就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对葡萄园设施栽培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坐在办公室就能正确掌握葡萄园的土壤和环境参数,并通过自动方式控制水泵和电磁阀启停,实施电脑远程滴灌,从而及时优化葡萄园的设施栽培环境,确保葡萄健康生长,以利于提高葡萄生产的产量和质量,进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产学研相结合,不仅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而且加快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让科学家从机房走到田头,让易用、实用、用得起的信息化产品真正走入农村,服务于现代农业与信息农村建设。
[1] 王人潮,史舟,王珂.农业信息科学与农业信息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吴业东.农业集约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机理分析与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2(10):1363-1365.
[3] 董越勇,朱莹,陶忠良.浙江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考 [J].浙江农业学报,2010,22(5):689-695.
[4] 茅临生.理清思路加快发展扎实推进浙江农业信息化[J].信息化建设,2005(10):7-10.
[5] 张艾理.强化农业信息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J].新农村,2005(11):5.
[6] 李小毛.建设“数字新农村”:访浙江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高鹰忠[J].中国信息化,2006(10):44-46.
[7] 张艾理.萧山区农民信息需求调查与思考 [J].杭州农业科技,2007(2):12-13.
[8] 周方,张艾理,贾明,等.萧山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现状与对策 [J].农业网络信息,2008(1):54-57.
[9] 周方,张艾理,贾明,等.萧山农村信息服务现状调查[J].杭州农业科技,2008(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