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志坚
(永新县中医院,江西 吉安 343400)
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汤志坚
(永新县中医院,江西 吉安 343400)
目的 研究并分析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我院2009年8月1日至2013年2月1日期间共收治腰椎滑脱症患者45例,其临床手术方式分别为第一组,单纯椎弓根钉固定术、锥板间椎骨融合术;第二组,半锥板开窗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第三组,全锥板减压、锥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本组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不等,平均随访时间为14.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感染或神经功能损伤。手术后,所有4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其植骨融合状况良好,未出现再滑脱等现象。第一组17例患者的优良率为88.24%,第二组16例患者的优良率为87.5%,第三组12例患者的优良率为91.67%。结论 腰椎滑脱症在临床中极为常见,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保障患者的临床疗效。
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腰椎滑脱症在现代临床中极为常见,它是导致中老年人腰腿疼痛的重要病因。当腰椎滑脱症患者出现根性卡压症状的时候,传统的保守治疗已经得不到满意的临床疗效[1]。为了进一步探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式,为了更为深入的分析三种手术方式与植骨融合对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特组织本研究,并做出系统的研究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8月1日至2013年2月1日期间共收治腰椎滑脱症患者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患者的年龄为35~78岁不等,平均(52.3 ±2.4)岁。本组大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均表现出明显的腰背部不适,部分患者表现出严重的腰腿疼痛,严重的甚至跛行。本组患者中,L5滑脱患者21例,L4滑脱患者18例,L4~5滑脱患者6例。以Meyerding的滑脱分类为主要依据将本组患者进行分类,即Ⅰ型滑脱患者23例,Ⅱ型滑脱患者18例,Ⅲ型滑脱患者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了细致的身体健康检查,包括CT与核磁共振等检查,检查结果显示,22例患者的腰椎间盘膨出、11例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了患者的一侧神经根,8例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并发了椎管狭窄,另外4例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关节突增生。
1.2 治疗方法
第一组,单纯椎弓根钉固定术、锥板间椎骨融合术;第二组,半锥板开窗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第三组,全锥板减压、锥间植骨融合术。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取患者的俯卧位,对其进行常规的后正中入路,待其融合腰椎间隙的上下锥板与双侧的小关节突完全显露之后进行常规操作。手术的过程中,运用C型臂X线机透视准确定位患者的滑脱椎体,在直视的情况下确定患者的进钉点,之后,在C型臂X线透视下将提拉椎弓根螺钉打入到患者的滑脱椎体内,再将角度钉打入到患者下位椎体的椎弓根上,将螺纹棒安装后进行提拉复位和固定即可。手术操作过程中,若患者的神经根出现压迫症状,则可为其进行压迫侧的半锥板开窗减压手术,清除其峡部裂处的纤维瘢痕组织,从而彻底松懈患者的神经根[2]。若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患者出现椎管狭窄硬膜囊压迫等症状,则可为其进行全锥板切除手术,并进一步为患者的椎管进行常规减压,以保障临床疗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假性滑脱,或其在滑脱的同时伴有椎管狭窄等症状,则可对其进行全锥板切除术。将患者增生、肥厚的关节突进行切除,最大限度的扩大其神经根管,使患者的硬膜囊与神经根得到充分减压。对于进行椎体间植骨的患者,应将其滑脱的椎体和下位椎体之间的椎间盘清除干净,以免造成术后并发症。手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24~48h,运用抗生素等为患者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患者在卧床出息8周左右即可下床进行轻微活动。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1.5数据处理系统的分析与处理,当P<0.05时,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不等,平均随访时间为14.5个月,所有患者均为出现严重的感染或神经功能损伤。手术后,所有4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其植骨融合状况良好,未出现再滑脱等现象。按照相关标准对本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第一组17例患者的优良率为88.24%,第二组16例患者的优良率为87.5%,第三组12例患者的优良率为91.67%。
腰椎滑脱症在现代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发生率约为5%左右,现代临床中的腰椎滑脱症一般以患者的退变性滑脱与峡部崩裂性滑脱最为多见,其约占椎体滑脱症患者的95%以上。临床中,医务工作者应根据患者腰椎滑脱的具体状况为其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对于此疾病的治疗,一般应遵循减压、复位、固定与融合等几大原则[3]。
综上所述,腰椎滑脱症在临床中极为常见,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治疗前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科学评估其腰椎间盘突出和关节突增生等对其神经根的压迫情况,在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保障患者的临床疗效。
[1] 李宏九,李志伟.腰椎滑脱后路固定融合术后并发症分析[J].临床医学,2010,30(6):73-74.
[2] 姜为民,王根林,杨惠林,等.腰椎滑脱术后失败病例后路再手术的疗效[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1):11-14.
[3] 何小勇,凌义龙,许杨,等.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5):320-322.
R681.5+3
B
1671-8194(2013)21-01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