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2013-01-25 08:33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4期
关键词:体病出血点虫体

(福建省长泰县武安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福建漳州 36390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不仅能感染各种年龄猪,还可感染其他动物和人类。其能引起猪的高热、贫血、黄疸和全身发红、怀孕母猪流产,严重感染还会引起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2012年12月,笔者接诊了一个病例,经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1 发病情况

12月10日,长泰县武安镇金里村戴某养猪场饲养250头45日龄的仔猪开始发病,主要以发热、厌食、皮肤发红及耳部皮肤坏死和慢性死亡为主要症状的疫病。发病初期,有2头突然发病,精神沉郁,厌食,体温升高至41.5℃,呼吸急促,眼角有分泌物,可视粘膜苍白,四肢末端、尾部、耳廓边缘的皮肤发紫,病猪尿液呈浓茶色,发抖,扎堆并发出尖叫声。畜主曾用青霉素、磺胺嘧啶钠、头孢拉啶、链霉素等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截止12月13日,该猪场共发病86头,死亡17头,畜主前来工作站求诊。

2 临床症状

初期:病猪体温突然升高至40.5℃~42℃,皮肤发红,指压褪色,食欲减少,精神不振,怕冷聚堆,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尿液淡黄。中期:行走时后躯摇晃、喜卧,便秘或腹泻,精神沉郁,呼吸困难;血液稀薄,色淡;皮毛枯燥,背腹部毛色铁锈色,皮肤苍白,耳内侧、背侧、颈背部、腹侧部皮肤出现暗红色出血点,可视粘膜轻度肿胀,初期潮红,后期苍白,轻度黄疸。尿液淡黄、淡红或呈红褐色,卧地不起;后期,耳部变蓝色、坏死,排血便和血红蛋白尿。最后,四肢呈游泳状,呼吸困难,衰竭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濒死猪,可见肝脏肿大,质地较脆,呈土黄色或棕黄色,并有少量小点坏死灶,胆囊胀大,里面充满浓绿色粘稠胆汁,脾脏肿大,质地较软,表面有明显暗红色出血点,心肌质地柔软,色泽淡白,心外膜、心冠沟脂肪有少量出血点和黄染,淋巴结肿大、出血,血液稀簿,凝固不良。

4 实验室检查

4.1 细菌分离

取病猪心血、肝、脾、肺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37℃培养24 h,未见细菌生长。

4.2 鲜血压片镜检

取病猪血液1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盖上盖玻片,在高倍镜和油镜下观察,血浆中有多量圆形、短杆形及月芽形强折光性的虫体,大小约(0.12~0.35)×(1.3~1.8)μm、虫体不停地翻转、摇摆和作不规则运动,大量红细胞出现变形,呈狼牙棒状。

4.3 血涂片镜检

取病猪血液制成血涂片,然后用瑞氏染色油镜观察,可见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有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虫体,瑞氏染色的虫体呈淡蓝色。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6 防治

6.1 病猪处理

将病猪并栏,与健康猪隔离;病死猪做无害化处理。

6.2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猪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粪便,减少应激因素,同时做好灭蚊防鼠工作。

6.3 药物治疗

血虫净,按5~10 mg/kg体重,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别肌肉注射,1次/d,连用3 d。阿散酸,按200 mg/kg拌料,连用5 d,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7 体会

7.1 猪附红细胞体病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吸血昆虫来传播,多发生于高温潮湿、吸血昆虫大量孳生且活动较多的夏秋季节。因此,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减少吸血昆虫孳生,消灭吸血昆虫,是防制本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环节。

7.2 感染猪终身带菌

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后,当猪群受到某些应激因素影响时,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亚临床感染的猪群就会发病,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对防制本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体病出血点虫体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
如何选购冬虫夏草
儿童阑尾蛲虫感染病理诊断1例
Mutually Beneficial
吡喹酮衍生物DW-3-15对日本血吸虫PZQ抗性虫体的生物学效应观察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