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四因制宜”改革和创新地方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的思考

2013-01-25 05:02陈清华孔春芹李媛骆始华彭灵张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1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医药乡镇

陈清华孔春芹李 媛骆始华彭 灵张 超△

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省牟定县人民医院,云南 牟定 675500

基于 “四因制宜”改革和创新地方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的思考

陈清华1孔春芹1李 媛1骆始华1彭 灵2张 超1△

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省牟定县人民医院,云南 牟定 675500

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是推进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云南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医疗卫生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问题,这与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对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特征不明确密切相关。本文主要调查了云南版纳、普洱、景洪、保山、大理、丽江、怒江、临沧、文山、玉溪等州市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综合分析了人才需求与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特征。并对地方中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做了一定思考。

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改革;创新

“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依然存在,这与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人才资源缺乏,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与地方乡镇医疗卫生机构需求不相适宜有着重要关系,导致了医疗卫生人才 “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符合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需求,面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便成为了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以云南省版纳、普洱、景洪、保山、大理、丽江、怒江、临沧、文山、玉溪等州市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特征,并对地方中医药院校改革和创新教育模式作了初步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1级50名中医学定向班学生到生源地县级或乡镇卫生院,对当地县或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进行人才需求情况问卷调查。生源地涵盖云南版纳、普洱、景洪、保山、大理、丽江、怒江、临沧、文山、玉溪等州市。

1.2 调查方法 问卷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医学科研方法学》相关内容[1]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6份,有效问卷240份,有效回收率81%。问卷数据结果采用SPSS-17.2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所调查医院的性质特征及人才需求情况方面

2.1.1 调查对象从事岗位中,临床岗占60.48%,管理岗占26.46%,其它岗占15.46%。

2.1.2 调查医院的比例:中医院32.99%,西医院23.71%,中西医结合医院18.9%,其它22.34%。

2.1.3 调查医院需要中医学学历层次:中专占5.5%,大专占26.8%,本科占66.67%,研究生6.19%,其它占1.37%。

2.1.4 调查医院主要接诊疾病中,常见病占89.35%,多发病占46.05%,特色专科病占15.46%,疑难杂症占7.22%,其它占0.34%。

2.1.5 调查医院急需中医人才的科室为:内科占52.58%,妇科占30.93%,外科占23.71%,儿科占13.4%,其它占19.59%。

以上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所调查的医院中,医院诊疗疾病及人才需求方面特征方面大致情况如下:常见病及多发病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接诊疾病,而本科学历层次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急缺人才,内、妇、外、儿科室的人才相对比较缺乏。

2.2 所调查医院对我院目前培养毕业生总体评价结果

2.2.1 中医功底知识方面,认为好的占45.36%,一般占50.86%,差的占3.09%。

2.2.2 临床动手能力方面,认为强的占27.49%,一般占68.04%,差的占3.78%。

2.2.3 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方面,强的占27.84%,一般的占68.04%,差的占3.44%。

2.2.4 临床独立工作处理问题能力方面,好的占31.62%,一般的占63.23%,差的占4.12%。

2.2.5 临床急诊急救应变处理能力方面,强的占23.37%,一般占67.01%,差的占8.59%。

2.2.6 认药识药采药用药能力方面,好的占38.14%,一般占54.30%,差的占6.87%;其中,认为有必要加强该能力培养的占92.10%,没必要的占7.22%。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毕业生理论知识、临床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处于一般水平的占绝大部分,说明目前的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2.3 中医学知识结构需求及不足方面的特征

2.3.2 目前培养模式下中医学专业人才知识结构欠缺情况:实践技能欠缺的占71.82%,专业知识欠缺的占34.71%,基础理论知识欠缺的占32.30%,医学职业素养欠缺的占29.9%,人文社科知识欠缺的占29.21%,计算机知识欠缺的占16.84%,外语水平欠缺的占15.81%,其他的占1.37%。

调查结果显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对中医专业的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呈现出 “知识面广,注重专业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的特点,而认为目前中医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欠缺方面普遍存在着实践技能及专业知识不足的特点。

2.4 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升方面

2.4.1 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升方面:认为所学专业最重要的占22.68%,认为学校重要的占6.19%,认为个人过硬的本领和能力最重要的占85.22%,认为学历重要的占6.87%,其它的占2.75%。

2.4.2 如何提高中医专业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认为早见习的占47.42%,跟名师的占38.83%,进综合医院实习的占45.7%,诊疗技能强化培养的占71.48%,加强急诊训练的占54.64%,实行导师制的占36.08%。

调查结果显示,针对毕业生,用人部门更加强调学生自己本身过硬的本领和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这些方面的锻炼和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方面,早见习、跟名师、进综合医院实习、诊疗技能强化培养方面等是大部分人认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四是不断增强流域科技和水利信息化支撑能力。编制《海委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方案》,加快推进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实施海委水文基础设施2013—2014年度应急建设工程,建设漳河上游局麻田、西黄漳、故驿水文站。以滦河流域水资源问题为重点的4项2014年科研项目成功申报立项,海河流域下垫面要素变化及对洪水影响等8个科研项目取得重要研究成果,水利科技合作交流进展顺利。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拥有除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25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15个,各民族繁衍发展至今,与其各民族的医药保健传统知识以及本民族特色防病治病的诊疗技能密不可分。然而民族医药的现代教育起步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原会长诸国本指出,对民族医药认知不足,是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重大缺陷之一。因此,在此次问卷中,也涉及部分民族医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2.5 民族医药知识方面

2.5.1 对民族医药是否感兴趣方面:87.63%的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感兴趣,11.34%的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不感兴趣。

2.5.2 民族医药在当地是否受欢迎,84.88%的人认为受欢迎,11.34%的人认为不受欢迎;其中,认为受欢迎的理由中,认为简单、便捷、验效的治疗技能和方法的占69.42%,丰富药材资源的占39.86%,较低的医疗费用的占49.83%,其它的占2.75%。

2.5.3 民族医药人才需求方面,需求的占83.51%,不需求的占12.71%。在需求人才培养方面,认为以中医为基础,学习民族特色的诊疗技能和方法的占49.83%,以中医、西医为基础,学习民族特色疗法的占59.11%,只学习民族理论特色疗法的占8.25%,依靠师传的占6.87%,其它的占1.03%。

调查结果显示,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对民族医药在服务地方医疗卫生工作的作用及期望值是比较高的,因此如何培养 “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符合地方需求的复合型中医药 (民族医药)人才值得引起地方医学院校考量。

3 讨论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目前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需求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人才资源不足,尤其是真正缺乏一批具备理论及临床功底扎实的医护人员来服务基层。因此,结合云南边疆民族实际,培养中医功底知识扎实,西医知识面广,又能掌握简、便、廉、效特色诊疗技能的全科医师是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紧缺的人才,是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让更多人能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基本保障,充分发挥民族医药优势在构建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中应有的作用。

4 地方医学院校医学专业人才模式的建议

我国的传统医药,不仅包括了汉文化为基础的中医学,还包括了多元的民族医学,从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国传统医药,而现行的中医药教育模式中没有充分体现我国传统医药有机组成的现实。因此,中医药教育应本着 “四因(地区、文化、民族、需求)制宜”的原则,改革和创新中医药教育模式,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增加各地区民族医药的课程设置,这样有利于民族地区传统医药的传承,也有利于解决因文化、信仰差异形成的中医药难以进入民族地区的难题。同时提出了以下建议。

4.1 在基础理论学习中,以确定中医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以中医、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内容为主线,精减中、西医知识模块的教学时数,节省教学时数,用于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方法课程的传授,优化师资队伍,着力培养一批中医功底扎实,西医知识面广,又能掌握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能的全科医生。

4.2 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 “分阶段、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理念一年级阶段,利用寒暑假到县或乡镇卫生院见习,了解基层卫生医疗现状,明确学习目的、培养专业兴趣;二年级阶段,在具备一定中医基础知识后,利用课余时间及寒暑假安排到临床从事抄方、中药配方识药、认药等锻炼;三年级阶段,在具备一定基础及临床知识后,安排到医院进行阶段实习,参与临床工作,巩固加强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四、五年级阶段,继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及临床能力的学习和提高,及时完善和补充理论及临床不足方面,在通科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措施,提高其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的综合诊疗能力培养。

4.3 在社会实践培养环节,开展中草药辨认和强化训练,通过 “认药-识药-采药-用药”的反复实践,掌握运用当地中草药、民族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有效治疗。

4.4 加强学生规范化培训 对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临床病种和临床技能培训考核,内容包括中西医急救诊疗技能、护理技能、医疗器械操作技能、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能等。通过反复训练培养,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不依赖使用大型的、先进的、昂贵的检查设备,能对基层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及地方病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从根源上解决广大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替代弥补西医昂贵诊查费和诊疗费。发挥民族医药优势在构建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4.5 注重师承教育 安排学时跟随学习名老医生的名验方、特色诊疗技术诊法,使名中医精华得到继承和发展。弥补名医消逝、名方流失、特色诊疗技能消失的窘迫局面。

通过以上途径,注重培养一批能够满足面向乡镇卫生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人才,能够利用地方中草药资源与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与方法防病治病,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全科医生,成为“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四有人才。

[1]梁万年.医学科研方法学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R19

A

1007-8517(2013)11-0025-02

2013.04.1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二五”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中医药高等教育模式下的民族医药人才培养研究。

陈清华 (1978~),男,独龙族,云南贡山人,讲师,从事民族医药研究工作。

张超,zhangc19@21cn.com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医药乡镇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传统医药类非遗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