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猪瘟的病因分析及防制措施

2013-01-25 04:51王志荣
中国动物检疫 2013年5期
关键词:头份母源种猪

王志荣

(山东省莱西市望城动物防疫监督站,山东莱西 266600)

由于我国多年来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猪瘟的急性发生和大面积流行已得到有效地控制,但近年来因免疫失败、饲养管理落后、疫病净化不彻底、猪瘟流行毒株发生变异等方面的原因,猪群在受到猪瘟病毒感染后屡屡会发生非典型的温和性猪瘟,非典型性猪瘟常并发或继发呼吸道综合症等其它传染病,引起猪只大批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1 发病特点

主要发生于经猪瘟疫苗1~2次免疫过的猪群或免疫情况不明的外来仔猪,以10~20日龄和40~60日龄的仔猪多见,外购仔猪易发。以零星散发为主,跳跃式传播,发病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死亡率相对较低。病程较长,可达10~30天,有的长达1~2个月,较大的猪一般能耐过,耐过猪在数月后甚至可终生带毒、排毒,引起健康猪感染发病。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会发病,仔猪发病后的死亡率高于成年猪。猪场一旦遭受感染,除了出现部分病猪外,还呈现隐性或潜伏感染,不易察觉,代代相传,长期流行,一时难以扑灭。

2 临床症状

仔猪在发病初期,精神沉郁,头低耳耷,尾巴摇摆不停,扎堆而卧,体温升高达40~41℃左右,稽留热,眼结膜潮红,喜饮臭水,食欲不振或废绝,起初出现便秘,以后持续腹泻,粪便稍带黄绿色,具有明显的恶臭味,上面附有黏膜,耳后及四肢下皮肤有出血斑点,有的连一片,指压不褪色;后期极度消瘦、四肢麻痹站立不稳,最后衰竭死亡;耐过仔猪增重非常缓慢或者形成“僵猪”。母猪引起繁殖障碍,出现不孕、流产,胎儿木乃伊、畸形,死产,产出有颤抖症状的弱仔胎等症状;子宫内感染的分娩仔猪皮肤出血较多见,且初生死亡率高;新生胎儿衰弱,精神沉郁、吃奶无力或不吃奶,拉稀,陆续死亡。成年猪症状不大明显,体温略高,40 ℃左右,食欲不振、身体消瘦、被毛粗乱、精神萎顿、行走无力呈摇摆状,终日打堆挤卧,便秘和腹泻交替,体表通常没有出血性变化。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猪症状大部分不太明显,具有多样性、综合性、不典型性,需仔细观察。仔猪可见到皮下水肿,腹腔积水;病猪全身脏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黏膜和黏膜器官、浆膜有出血点;喉头及胃底部有出血点,肾脏颜色变淡,肾表面有出血点,脾脏稍肿大,个别猪有黑色突起梗死灶;胃腺区有弥漫性出血点,肠道黏膜有出血点,在回盲部有的病猪有溃疡,淋巴结水肿并有出血点,切面周围出血,有的呈大理石状。

4 发病原因分析

4.1 猪瘟免疫失败

4.1.1 免疫程序不合理或存在缺陷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大多数养猪场(户)一般采用种猪集中统一免疫、断奶时母猪与其仔猪同时免疫、超前免疫三种免疫程序。这三种免疫程序各有利弊,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排除母源抗体的干扰,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使免疫不存有空档。这就需要有条件的场(户)先行测定仔猪断奶时的母源抗体效价,再确定适宜的免疫时间和剂量。

在实施免疫接种时既要考虑母源抗体的滴度,又要注意母源抗体的整齐度,保证空怀母猪猪瘟的抗体水平不低于1:64,分娩母猪猪瘟的抗体水平不低于1:32。对反复接种抗体水平仍然很低的母猪以及带毒母猪应彻底淘汰。

4.1.2 免疫次数过少或过频繁

免疫密度过低,抗体水平在1:40以下仍长时间不接种疫苗;在仍有较高水平的抗体(HI在1:80以上)就接种疫苗而发生中和,产生拮抗作用,抑制了免疫抗体的产生,不能抵制猪瘟病毒的入侵;免疫接种的密度不高,有漏防、遗防猪只;长期大量使用疫苗,带毒猪产生免疫耐受性。

4.1.3 疫苗剂量应用不当

每头猪一次免疫剂量应不低于600个兔体感染量(相当于4头份)。有的猪场(户)盲目加大或减少,将每头猪瘟苗用到10头份,甚至每头50头份,造成免疫耐受;或疫苗剂量过少,以致产生抗体水平不够,抵抗疫病侵袭的能力不足。

4.1.4 免疫抑制疫病的干扰

猪繁殖和呼吸道综合征(PRRS)、圆环病毒2型(PCV-2)、猪流感、气喘病、伪狂犬病等免疫抑制性的疾病影响猪的免疫功能,可使猪瘟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造成免疫失败。

4.1.5 应激因素影响

长期饲喂霉菌污染饲料,会引起猪群猪瘟抗体水平参差不齐;仔猪出生后一系列的保健针、防疫针,剪牙断尾及编耳号等出血性的手术易诱发应激;若在猪瘟污染的猪场,也是一种危险的传播途径;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过高,使猪群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应答能力下降,造成免疫失败。

4.1.6 疫苗效价的影响

有些疫苗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或者疫苗未经严格检验就出厂,以致疫苗达不到规定效价;在运输、储藏过程中因方法不妥造成疫苗效价降低;稀释液中含有影响疫苗的活性物质;稀释后的疫苗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或置于高温环境下,引起疫苗效价降低。用“三联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代替猪瘟单苗,很多养殖场(户)误以为接种“三联苗”比接种猪瘟单苗免疫全面,殊不知,当前的猪瘟三联苗已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力,“三联苗”中含有“吐温-80”成分,会干扰猪瘟的免疫效果。

4.1.7 药物影响

在疫苗免疫前后,使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会对动物体内抗体的生成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效果,引起免疫失败。

4.2 疫病净化不彻底,猪群中有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带毒母猪

猪群中广泛存在着自身无临床症状的猪瘟持续感染带毒猪,特别是种猪及后备种猪群中隐性感染带毒母猪的存在是造成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及仔猪先天性带毒,从而引发猪瘟长期持续存在、反复感染、恶性循环的主要根源。

4.3 母猪在怀孕期接种猪瘟活苗

研究表明,猪瘟病毒能穿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引起胎儿持续感染猪瘟,导致胚胎死亡和仔猪成活率下降。

4.4 猪瘟病毒毒力的变异

目前认为猪瘟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致病力有强弱之分,不排除猪瘟病毒在免疫压力下发生变异。

4.5 感染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

猪瘟病毒与牛黏膜病病毒具有共同的抗原性,猪能自动感染这种病毒。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的一些地区牛群中,查出牛黏膜病毒抗体的比例较高,可以推测其病原感染猪的几率是存在的。

5 防制措施

适当而合理的免疫、有效的接种方式、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是防制该病的关键。

5.1 加强饲养管理

实行科学饲养管理,确保有足够的饲料营养,提高猪群的抗病力和免疫力。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从出生到出栏采取分阶段饲养,不可同舍混养。

5.2 适当合理的免疫,正确的操作程序

选用知名品牌厂家的合格猪瘟单苗,并从出厂到使用时全程冷藏贮运,疫苗稀释后4小时不能再使用。

免疫时按说明书操作。注射器、针头等消毒彻底;每注射一头猪应换一个经煮沸消毒的针头;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猪瘟单苗,吸取疫苗时规范,避免和伪狂犬苗同时注射以免造成免疫干扰;免疫前后3天禁止使用抗病毒药物或免疫抑制药物,如地塞米松、新霉素等;对发烧、减食、呼吸困难的有病猪只应暂缓注射疫苗,待恢复后再补免;杜绝打飞针,在一个猪场内,猪瘟的免疫注射应达到头头不漏。

5.3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的制定应综合考虑饲养方式、疫病流行特点、本地区本场污染程度、管理水平等因素。过早免疫会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而影响免疫反应,过晚则因免疫空白期而面临环境中猪瘟病毒侵袭的危险。仔猪猪瘟疫苗的首免日龄及二免日龄应根据仔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及抗体监测结果确定,在仔猪母源抗体降低到保护的最低临界(保护率80%)时进行首免,这样既能避免母源抗体干扰,又能维持血清抗体效价;二免日龄也应根据抗体监测结果来确定,即在血清抗体降低到保护的临界值时进行二免。在生产实践中,要做好母猪和仔猪猪瘟抗体水平的监测,随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免疫程序,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非典型猪瘟的发生。

若猪场进行猪伪狂犬病弱毒苗、蓝耳病弱毒苗免疫时,必须与猪瘟免疫相隔一周,以免对猪瘟的免疫产生干扰。在猪20日龄及65日龄左右各免疫一次,每次注射疫苗1~2头份。

繁殖母猪在配种前15天或在仔猪断奶时注射疫苗3头份;配种或怀孕期不要注射猪瘟疫苗。种公猪每年注射2次猪瘟疫苗,每次均为4头份。

5.4 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和隔离工作,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

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选用对病毒效果较好的消毒药;人员、车辆进出猪舍要注意消毒;定期对栏舍、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猪舍空舍后用2%~5%苛性钠或20%热石灰乳涂白消毒;粪尿要定点堆积发酵,病死猪要做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严格禁止无关人员,尤其是贩猪者进入猪场;从外地引进猪,应在场内单独区域隔离饲养观察2周以上,经过确认为健康的猪,方可按生产安排进行饲养,并及时进行预防注射疫苗。

5.5 搞好免疫监测,对后备猪群和种猪群进行净化,清除持续感染带毒猪,培育健康无猪瘟带毒猪的种猪和后备种猪群

不定期随机抽样进行抗体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确定适时免疫时间;定期监测好种公母猪的抗体水平,淘汰猪瘟抗体水平一直低下的种公母猪。

非典型猪瘟带毒种猪可通过水平传播而感染其它猪只,更严重的是带毒母猪通过垂直传播感染胎儿而发生流产、死胎、弱仔等繁殖障碍,其产下的貌似“健康”的先天性感染仔猪可长达数月大量排毒而无临床症状,可能被留作种母猪,免疫无效,又会成为猪瘟带毒隐性“杀手”。 彻底清除带毒种猪是控制非典型猪瘟持续感染的关键措施,正确做法是:将全场所有公、母种猪逐头活体采扁桃体样,通过猪瘟荧光抗体试验直接检测抗原,对检出猪瘟抗原阳性(带毒)的种猪,一律立即淘汰。每6个月检测1次,连续进行3次,便可彻底清除带毒种猪。

5.6 及时准确诊断,按照“早、快、严、小”的处置原则将疫情扑灭在疫点内,净化染疫猪场猪瘟,仔猪实行超前免疫法。发现可疑疫情,立即采集血清和病料,送正规诊断机构作抗原和抗体检测,尽快确诊。

在患病初期,将出现症状的猪全部隔离饲养,全场2周龄以上的仔猪、种猪和育肥猪紧急免疫接种猪瘟弱毒疫苗,免疫剂量按育肥猪10头份、仔猪15头份、种猪20头份肌肉注射,先注射无症状猪,最后注射有症状猪。

病猪隔离并采取辅助治疗,连续1周用抗菌素、解热镇痛药物及VC肌肉注射,以防继发细菌感染。病重猪结合用轻度导泻盐,加补液、补糖和维生素等治疗。

可用一些免疫增强剂和营养物质,常用的有电解多维、活力健、VC等,连续用药5~7天,增强抵抗力、促进康复。

扑杀病猪和疑似病猪,并作无害化处理,严格消毒;实施超前免疫方案,坚持三年;全群种猪逐头检测猪瘟抗体,淘汰猪瘟持续感染种猪,加强免疫,然后再检测猪瘟抗体,反复多次直到完全淘汰猪瘟持续感染种猪,以净化染疫猪场猪瘟。

在仔猪出生后马上注射猪瘟疫苗,并隔离1小时再吮初乳,疫苗稀释后置于带冰的保温杯内,超前免疫的剂量是注射1头份;在保证超前免疫成功的前提下,要让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初乳。

[1]刘忠琛,张作华,刘洪江.非典型性猪瘟的病因类型与综合防治策略[C]//青岛市畜牧兽医学会第八届理事会.青岛市畜牧兽医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青岛:青岛市畜牧兽医学会第八届理事会,2006:101-104.

[2]黄菲玲,黄良保,刘新平.非典型性猪瘟的病因剖析及防制措施[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7(6):57-58.

[3]柳久恩.猪瘟免疫失败原因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9):78.

[4]刘桥成.非典型性猪瘟发生的原因及防制措施[J].畜牧兽医杂志,2006,25(3):50.

[5]马强.规模化猪场非典型猪瘟综合防制措施研究及应用[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头份母源种猪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sncRNAs调控植入前胚胎母源因子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秋季要注射疫苗防猪患乙脑
鸡新城疫攻毒保护及不同母源抗体起点鸡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研究
广西柳州市部分山羊规模养殖场小反刍兽疫母源抗体田间检测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