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明 沈 丹 彭 聪 梁卓粤 段晓冬 彭南秀 薛 红 谢月优 曹爱巧
(广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广州 510440)
2012年上半年国际马病疫情概况
张海明 沈 丹 彭 聪 梁卓粤 段晓冬 彭南秀 薛 红 谢月优 曹爱巧
(广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广州 510440)
2012年上半年,世界各地发生了几十起规模不等、大小不一的马病疫情。其中,既有马传染性贫血、马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传染病,也有马接触传染性子宫炎、马鼻疽等细菌性传染病。这些马病疫情的出现,不仅给疫情发生国的马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也给未发生国带来了极大的引入风险。本文就2012年上半年世界各国的马病疫情发生情况和处理对策进行汇总,不仅为我国从国外引入马匹提供警示信息,也为我国相关部门处理可能发生的马病疫情提供参考。
马病 流行病学 疫情报告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养马大国,据统计,2003年全国存栏马匹达790万匹之多,居世界之首,同时,我国也是马品种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1]。马业历来是我国非常重要传统产业之一,马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骑马运动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选择之一,马术比赛也在全国蓬勃发展。另外,随着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的建成[3]和广州市政府与香港马会签订50年的合作协议,香港马会预计投资7亿多元建设从化赛马场,届时将极大地促进广东乃至全国的马业的发展。
因此,在目前我国国内、国际间马术比赛、交流和马育种等日趋增多的情况下,了解世界各地新近发生的马病疫情以及发生国的疫情处理方式,对我国马业和马病防控特别是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的无疫状态的维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根据OIE每周疫情通报,笔者现将2012年上半年国际马病疫情动态和马病发生国家的疫情处理对策进行汇总如下。
马传染性贫血(Equine Infectious Anaemia,EIA)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aemia virus,EIAV)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4]。马感染后主要表现为高热稽留或间歇热、出血、贫血、黄疸、心脏机能紊乱、体重下降等症状。该病潜伏期通常为1~3周,但也可能长达3个月。马匹一旦感染EIA病毒,血液中将终生带毒,成为带毒者,并传染给其他马匹[5]。本病主要是通过吸血昆虫(虻类、蚊类、刺蝇及蠓类)传播,但也可通过诊疗器械散播传染、随分泌物及排泄物(乳汁、粪、尿、精液、鼻液、唾液等)进行传播。此外,通过交配也可能传播该病。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为准确而可靠的方法,可用于检测除感染初期的马或感染母马的马驹以外马匹的EIA。尽管ELISA能检测到比AGID更早期和更低浓度的EIA抗体,但由于目前已发现ELISA易产生假阳性结果,ELISA阳性结果需要用AGID进一步证实。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AGID作为诊断EIA的推荐方法。
2012年2月1日,法国自2011年11月发现马传贫疫情后再次确认发生马传贫。在本次疫情中,一共从8匹疑似马匹中用琼脂扩散试验确认了4匹马传贫阳性马匹,随后对所有阳性马匹进行了扑杀处理。根据法国相关兽医部门的流行病学调查,所有8匹疑似马匹均来自一个私人马场,但是本次疫情的来源还不清楚。出现疫情以后,法国相关部门采取了在全国范围内马属动物的移动控制、监测、扑杀、节肢动物控制和感染马场消毒等相关措施,但没有对马属动物进行免疫。
2012年5月10日,德国自2011年8月17日发生马传贫疫情后再次确认1匹马属动物感染马传贫。本次报告的疫情共涉及5匹疑似病例,疫情来源不明,疫情确认后采取了控制节肢动物、检疫、全国范围内的移动控制、筛查、感染场所/设施消毒、扑杀阳性动物等一系列生物安全措施。
马流行性感冒(Equine Influenza,EI)是一种由马流行性感冒病毒(Equine Influenza virus,EIV)引起的马属动物的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在临床上以发热、咳嗽及流浆液性鼻液为主要特征,多呈暴发性流行,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OIE将其列为B类疾病,是法定报告的动物疾病,我国列为三类动物疾病。马流行性感冒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传播途径是直接或近距离接触,病马咳嗽喷出含有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是马流行性感冒主要的传染方式。此外,衣服、车辆、马厩或饲料污染了马流行性感冒病毒,也会引起马流行性感冒传播。病毒分离、抗原ELISA、RT-PCR方法和HI可作为马流行性感冒的诊断方法,OIE将HI作为马流行性感冒诊断的替代方法。
2012年1月19日到3月7日,智利各地共发生8起马流行性感冒疫情,所有疫情均有H3N8亚型马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共涉及877匹马。其中,220匹确诊为马流行性感冒阳性。智利国家实验室通过实时定量PCR和病毒分离方法确诊了病原,这是智利自2007年8月1日以来再次发现马流行性感冒疫情。疫情发生之后,智利对感染马匹和其他相关马匹进行了紧急免疫,但未采取其他措施。
2012年3月10日,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附近的约2 500匹马发生马流行性感冒,发病率约为40%。经乌拉圭国家农业技术中心和位于阿根廷的病毒研究所(区域参考实验室)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确诊为H3N8亚型马流行性感冒,阿根廷的病毒研究所的核苷酸测序分析确定本次H3N8亚型马流行性感冒病毒为American clade 1 lineage(Florida sublineage)。据调查,本次疫情的发生是由于合法的动物移动所造成的。疫情发生之后,乌拉圭国内的马匹的移动全部停止,国内所有的赛马活动全部暂停,包括所有准备去国外比赛的纯种马。但对于其他准备出口的马匹,只要其拥有进口国要求的所有卫生证书,则允许离开乌拉圭。另外,未对马匹进行免疫和采取其他措施。
非洲马瘟(African Horse Sickness,AHS)是由非洲马瘟病毒(African Horse Sickness virus,AHSV)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的非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热、皮下水肿及脏器出血为特征。在所有马属动物中,马最易感,死亡率为50%~95%,其次为骡,死亡率约50%,驴抵抗力较强,仅呈亚临床感染。本病不能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而只能通过吸血昆虫(库蠓、按蚊、尖音库蚊、厩螫蝇、蚋及白蛉等)的叮咬才能使健康马发生感染。对于非洲马瘟的诊断,OIE优先推荐ELISA和补体结合试验,实时定量PCR和病毒中和试验作为替代方法。
2012年3月1日,斯威斯兰曼齐尼市的4匹马确诊感染了非洲马瘟,该国上次发生非洲马瘟的时间是2011年2月7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本次疫情发生所在马场位于曼齐尼市西南9 km处,在2011年12月底全群免疫非洲马瘟疫多价弱毒疫苗时共有42匹马,但在免疫后不久的1月份即出现2匹马死亡,目前正在调查是否是因为免疫失败而导致疫苗无法保护非洲马瘟的感染,但推测与免疫操作失误和管理不当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生非洲马瘟的马匹和马场与2011年1月该国发生非洲马瘟的是一样的。
疫情发生后,该国采取了移动控制、检疫和对感染马匹进行支持性治疗(用抗炎症药物和抗生素)等措施。另外,相关部门还对疫情发生马场和周边马场的马匹进行了紧急免疫。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后,确诊的第4匹感染马(有临床症状)已经康复。2匹死亡马的肺脏组织和其他6匹马的抗凝血送到南非的Onderstepoort兽医研究所(区域参考实验室)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除肺脏组织为非洲马瘟病毒阳性外,其余样品均为阴性。
截至到2012年5月2日,该国共向OIE提交了5次后续报告,均未发现新的疫情。
马鼻肺炎(Equine Rhinopneumonitis,ER)是马属动物几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的总称,病原为马疱疹病毒1型(Equid Herpesvirus-1,EHV-1)和马疱疹病毒4型(Equid Herpesvirus-4,EHV-4)。由EHV-1或EHV-4引起的感染以原发性呼吸道疾病为特征,EHV-1感染还可引起流产、初生驹死亡或神经机能障碍等。本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气溶胶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等进行传播。OIE将病毒中和试验作为该病的替代诊断方法。
2012年1月1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南部的一个马场的1匹小雌马出现临床症状并发生死亡,随后又有4匹母马发生流产,一些马出现如共济失调、虚弱等神经症状,另一些则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2月25日,以色列Kimron兽医研究所马病毒病诊断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用病毒分离和PCR方法将本次疫情确诊为马疱疹病毒1型感染,并于当日向OIE提交了报告。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本次马鼻肺炎疫情发生地位于马匹养殖数量较多的特拉维夫市南部地区,共涉及可疑病例60例,确诊16例,死亡2匹。疫情发生以后,以色列相关部门采取了移动控制、检疫、筛查、紧急免疫、感染场所/设施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上一次该国发生马鼻肺炎疫情为2011年4月。
水泡性口炎(Vesicular stomatitis,VS)是由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所致的多种哺乳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马属动物在感染后全身症状不太明显,可在舌、唇、颊黏膜、乳头和蹄冠上皮出现水泡。VS通常经过皮肤或黏膜直接传染,但目前已从白蛉和蚊子中分离到VSV,这说明该病可能通过昆虫传播。OIE将补体结合试验、ELISA和病毒中和试验作为该病诊断的推荐方法。
2012年4月18日,美国新墨西哥洲Otero县一个马场的两匹马突然出现水泡性损伤,随后经美国国家兽医服务实验室(NVSL)确诊为水泡性口炎(补体结合实验、c-ELISA和病毒中和实验均为阳性,但病毒分离为阴性)。随即,美国相关部门采取了隔离、媒介昆虫控制、治疗的生物安全措施,但禁止免疫。
2012年5月19日到6月18日,美国新墨西哥洲Valencia县、Socorro县、San Miguel县和Sandoval县又连续发生了13起水泡性口炎疫情,共涉及62匹马属动物和3只羊,其中17匹马确诊感染了VS。在所有发生的疫情中,Valencia县占了10起。所采集的样品送美国国家兽医服务实验室(NVSL)进行补体结合实验、c-ELISA、病毒中和实验和病毒分离实验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本次美国发生的水泡性口炎疫情均由新泽西毒株引起。上一次美国发生水泡性口炎疫情为2010年7月2日。
马接触传染性子宫炎(Contagious Equine Metritis,CEM)是一种由马生殖道泰勒菌(Taylorella Equigenitalis)引起的马的急性传染病。本病无全身性临床症状,只侵害母马生殖道,以发生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及阴道炎为特征。感染的母马一般在交配后2~14 d出现阴道内流出大量黏液或脓性渗出物。病马可逐渐康复,但部分成为长期的无症状的带菌者。该病主要通过与从不表现临床症状的带菌种公马交配而传播,也能通过人手、衣物、用具等发生间接传播。OIE将病原分离作为该病诊断的推荐方法。
2012年3月28日,英国英格兰格洛斯特郡在进行配种前马泰勒生殖道杆菌的例行监测中,发现1匹15岁的种母马呈病原学阳性。同年4月4日,英国该郡北尼布利的1匹种公马和1匹种母马经位于英国Bury St Edmunds的兽医实验室(OIE参考实验室)进行细菌学和PCR检测,确诊感染了马泰勒生殖道杆菌。这次是英国自2010年5月21日发现马感染马传染性子宫炎后再次确诊该病。疫情确诊后,英国相关部门开展了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了隔离检疫、移动控制、筛查、感染场所/设施消毒、阳性动物治疗等生物安全措施,但禁止免疫。自4月13日起,没有新疫情的报道。
2012年4月26日,爱尔兰戈尔韦郡的2匹种公马经细菌学和PCR方法确诊为感染了马传染性子宫炎,这是爱尔兰自1982年以来第一次发现马属动物感染该病。据调查,这2匹种公马中的其中1匹是在2009年从其他国家进口至爱尔兰的,并且在2009年、2010和2011年的马接触传染性子宫炎的检测中均为阴性。另外,本次阳性马匹所在马场的所有马(包括公马和母马)均未表现任何的相关临床症状。在发现阳性马匹后,爱尔兰采取了隔离检疫、移动控制、筛查、感染场所/设施消毒、阳性动物治疗等生物安全措施,但禁止进行免疫。另外,爱尔兰对所有与阳性马匹直接接触过或者接受其精液的动物、对阳性马场内的其他动物和阳性马场周边的马场内的动物进行了检测,均未有阳性结果发现。截至到4月13日,没有新疫情的报道。
鼻疽是由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mallei)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流行于马属动物中,虎、狮、狗等肉食动物也可因采食患畜的肉和内脏而被感染。马鼻疽通常呈慢性经过,可存活几年,鼻腔结节可发生鼻腔流出粘稠的黄色分泌物,肺脏结节可则伴有进行性衰竭、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等。驴、骡发生鼻疽通常呈急性经过,出现高热和呼吸道症状。本病的特征是在鼻腔、咽喉头、气管或皮肤形成特征性鼻疽结节、溃疡或星状瘢痕,在肺脏、淋巴结及其他实质脏器中形成鼻疽结节。鼻疽感染的主要途径为消化道,可通过直接接触、吸入或摄入污染的饲料和水槽或伤口感染等传播。OIE将补体结合试验和马来因试验作为该病诊断的推荐方法。
2012年4月2日,巴西官方兽医部门在动物移动控制监测中发现了马鼻疽疫情,1匹位于巴西Montes Claros市的马经补体结合试验证实为感染了马鼻疽,但这匹马随后因被蛇咬致死而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出现疫情之后,巴西官方兽医相关部门立即对出现马鼻疽阳性马匹的马场以及周边马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对2匹出现呼吸道症状的马匹进行采样,并将样品送往位于Recife/Pernambuco(Lanagro/PE)的国家农业实验室进行检测。其中,1匹位于Varzelandia马场的母马经补体结合试验和马来因试验确诊为马鼻疽阳性,随后在官方兽医部门的监督下对该匹马进行了无害化处理。2012年5月18日,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又有3匹没有临床症状的马匹经马来因试验确诊为马鼻疽阳性,并随后进行了扑杀。据调查,上述感染马匹所在马场与2012年4月2日发生马鼻疽疫情的马场邻近。出现疫情后,巴西采取了隔离检疫、移动控制、感染场所/设施消毒、扑杀等生物安全措施,但禁止免疫和治疗。巴西上次马鼻疽疫情发生于2010年4月27日。
[1] 丁鹏.中国马文化及武汉马文化[J].科技信息,2011,(3):429-442.
[2] 刘新春,时晓寒,文武.我国马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牧业通讯,2008,(9):18-19.
[3] 彭聪,王奕青,周彩信,等.广州亚运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建设与探讨[J].中国动物检疫,2011,28(8):9-18.
[4]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5] OIE.Manual of Diagnosis Tests and Vaccines for Terrestrial Animals[M].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