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优秀新建筑初探★

2013-01-24 03:51肖絮张茜吕嘉晨耿旭东
山西建筑 2013年10期
关键词:建筑师北京建筑

肖絮 张茜 吕嘉晨 耿旭东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144)

北京优秀新建筑初探★

肖絮 张茜 吕嘉晨 耿旭东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144)

以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北京优秀建筑为对象,从建筑分布、建造年代、建筑类型方面对北京新建筑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就居住建筑、办公楼、商业建筑、文化建筑等不同建筑类型,对欧美与日本建筑师的设计手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供借鉴。

优秀新建筑,建筑类型,设计手法

0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优秀的新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不仅本土建筑师在努力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国外的建筑师也纷纷来到这个大舞台施展才华。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将目光锁定在首都北京,尽可能的收集这个城市中来自世界各地建筑师的优秀作品,以建筑地图为线索,对建筑分布、建造年代、建筑类型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就居住建筑、办公楼、商业建筑、文化建筑等不同建筑类型,对欧美与日本建筑师的设计手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北京以及全国各地建筑专业的学生、从业者以及爱好者更快、更系统地了解北京优秀建筑的概况。

1 调查概要

首先通过书籍与网络的资料收集并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初步掌握北京市优秀新建筑的分布情况、建筑的基础数据,初步确定收录的建筑名单;然后分组对各区的单体建筑进行实地调研,拍照和记录;整理建筑照片和文字资料,制作分区建筑地图;最后进行建筑设计手法的比较分析。本次调研共收录建筑作品75项,其中国内建筑师作品29项,国外建筑师作品46项。

2 北京优秀新建筑概况

2.1 建筑分布

优秀新建筑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区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从图1可以看出,朝阳区的优秀作品有29项最为集中,其中国外建筑师的作品占21项,是国外建筑师的创作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其次是海淀区16项,东城、西城区各6项,近郊因长城脚下的公社项目集结了11位优秀设计师的作品而显得比较突出。

图1 北京市各区建筑数量分布图

2.2 建造年代

2000年之后的作品有66项,占所有优秀作品的88%。其中中国本土建筑师的作品数量最多,为29项,其次是美国、欧洲和日本,此外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其他亚洲国家的建筑师以及澳大利亚的建筑师也逐渐参与到北京的建筑活动中(见图2)。最先来到北京的是华裔美国建筑师贝聿铭,作品是1982年的香山饭店。日本建筑师的首个作品则是2002年的长城脚下的公社,2003年的华茂中心项目则是欧洲建筑师在北京的第一个作品。

图2 各年代建筑数量分布图

2.3 建筑类型

从建筑类型来看,数量最多的是商业建筑,以中国建筑师和美国、日本建筑师的作品为主;办公建筑主要出自中国和美国建筑师,综合体类项目以欧洲、日本等国外建筑师的作品居多,欧洲建筑师还主要参与了文教、交通、体育类建筑的设计。可见不同国家的建筑师在建筑类型上也有所侧重(见图3)。

图3 不同建筑类型数量分布图

3 欧美与日本建筑师的作品比较

3.1 居住建筑

由日本建筑师六角鬼丈设计的位于海淀区四季青桥的郦城小区值得一提(见图4)。8栋独特的“云楼”造型来自北京西山蜿蜒的形态,屋顶与楼旁的高尔夫坡地连为一体,这样动感的造型在以塔、板楼居多的住宅区中较为罕见。绿化被引入到起伏的屋顶上,既降低了能耗,也将整个小区的景观意向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位于东北二环的当代MOMA(见图5),则代表了国外建筑师在北京实践的另一种住宅小区的方向。STEVEN HOLL擅长以绘画和雕塑形式表现建筑,因此不同于郦城的蜿蜒优美的曲线,MOMA的建筑形象具有雕塑的硬朗和敦实,而内凹的彩色窗框却又极富绘画气息。独特的空中连廊从外形上丰富了整个住区,更为居民的生活行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材料的运用上简单,因此突出了品质,大面积金属、玻璃和少量涂料的点缀使得现代气息浓厚,也符合现代人对居住的心理需求。

总的来说,由于日本的建筑师大都很好的继承了传统园林的文化精神,因此反映在住宅中,与生态环境融合的意图更加明显;而欧美建筑师更关注建筑空间的变化对于居民生活效率和行为的改变。

图4 四季青桥郦城小区

图5MOMA建筑

3.2 办公建筑

办公楼展示城市的工作状态和发展程度,也有强调效率、彰显地位的作用。这里通过三个例子来进行比较。

日本建筑师山本理显设计的建外SOHO(见图6)位于北京CBD,简洁的造型和立面使它成为这一地区独特的地标。平面接近正四边形,朝向却并非正南北,大方的矩形玻璃窗洞整齐布满白色的外墙,从远处观望首先就能感受到高效而又干净的工作态度。其次便是空间的开放和多样,从街区的各个方向均可进入,底层和二三层的商铺,为小区引来人流,走在建筑之间,不同角度的景观和建筑相呼应,丰富了工作中人们的视野和行为。

来自美国建筑事务所SOM的新保利大厦(见图7)位于东直门。不同于建外 SOHO的开放、活跃,大厦的形象稳重庄严。90 m高,70 m宽的单层双点式柔索幕墙,俨然一座大门向外界敞开。与之对比的是整块的石材,厚重、敦实,极具象征意义。大堂内更是有结构独特的悬吊式展馆。SOM对于结构和材料的创新应用,在造型上成就了企业地位的展示。

图6 建外SOHO

图7 新保利大厦

德国事务所GMP设计的中青旅大厦(见图8),既不像建外SOHO的极简,也不似新保利大厦的庄重,它沿袭了德国建筑的精致感和工业感,是一座简洁明朗却不单调的办公楼。黑色的金属框架构建出建筑的线条和轮廓,与之对比的玻璃幕墙则使整个造型变得轻盈。整座大楼通高的中庭使整个内部空间光线充足、空气流通。

3.3 商业建筑

近年来,北京的商业建筑大量兴起,不同的定位吸引着不同的人群。

三里屯Village(见图9)以其时尚的风格成为北京最国际化的商业区。日本建筑事务所SAKO在其中参与设计了北京格子。建筑立面用金属印花表皮中凸出方形橱窗,或者是简洁框架将大面积玻璃幕墙分割成不同尺度,“格子”的形象在简单和复杂中自由转换。

蓝色港湾(见图10)由美国JERDE建筑事务所设计,拱券、三段式等建筑语言以简化的形式体现,尺度宜人,石材、木材等传统材料搭配出经典的格调,其景观的配合也充满异域风情,使这里成为北京的一大旅游景点。

位于国贸的万达广场(见图11)由德国GMP事务所设计,不同于前两例小尺度步行街式的商业区,万达广场由大型商场和写字楼组成,是CBD的一大商业重心。外立面以密集的竖向线条包裹整个建筑,独特的内庭空间使得建筑内部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虽然是室内,却也不逊色于室外的三里屯Village。

图8 中青旅大厦

图9 三里屯Village

图10 蓝色港湾

图11 万达广场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日本和欧美建筑师的共同点是设计手法和表现方式的多元化,且大都以简洁的形体配以丰富的材料来达到营造都市商业化的目的。

3.4 文化建筑

北京作为祖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文化建筑的意义非同一般。近年来北京新建或改建的文化建筑中,不仅有中国建筑师对历史的传承和发扬,更有国外建筑师对于文化的不同解读。

矶崎新设计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见图12)是日本建筑师在北京的文化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实践。与其他方整规矩的美术馆不同,这个坐落在活跃的艺术院校的美术馆很好的呼应了学校的文化气质,独特的壳体状的外形将墙体和屋面连为一体,外墙覆盖以灰绿色的石板,玻璃幕墙也恰到好处的将石板墙进行了合理的分割,不仅丰富了立面的层次,呼应了周围的水体,延伸到屋顶后也为内部空间带来了充足的采光。美术馆的内部空间远远比在外部所观察到的要来得丰富。内部没有立柱,形成大面积展厅,展厅步道迂回并且伴随着不同的空间变化,与传统的美术馆空间形式有很大不同。

图12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图13 国家大剧院

同样是类似壳体的外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处北京地标性建筑——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见图13)。坐落在紫禁城附近,却以颠覆性的蛋壳形状从周围环境中跳出,但它也试图以谦和的方式来呼应周边——即将大半部分球体埋在水下。国家大剧院的外表皮采用了钛金属板,更加强调了它流畅平滑的曲线造型和独特性。其内部空间也同样富有变化,穿过水下长廊来到开阔的橄榄厅,之后音乐厅、戏剧院和歌剧院以及其他独立小剧场都井井有条地分布在巨大的壳体中。因尺度巨大,其内部空间不同于美术馆的迂回曲折,更多的是一目了然。由于大理石和木材等多种材料的合理运用,使空间显得华丽而不单调。

在这里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设计师对于材料的精妙运用,以及他们对于环境的理解和对于中国文化更加符号化、具象的叙述方式。

4 结语

自1980年以来的30余年中,北京将近90%的优秀新建筑在2000年之后建成,其中出自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外建筑师的作品有46件。在建筑类型上以商业建筑居多,其次是办公建筑。在建筑分布上以朝阳和海淀最为集中。总体而言,欧美建筑师的作品在建筑形体上更富有力量感与视觉冲击力,而日本建筑师多采用简洁、柔和的建筑形态。另一方面,两者的作品在内部空间的丰富性以及富有表现力的材料运用方面则具有共同点。

注:指导教师:林文洁、潘明率。

Discussion on Beijing excellent new buildings★

XIAO XuZHANG QianLV Jia-chen GENG Xu-do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44,China)

Taking Beijing excellent after 1980s 20th centu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summarized the Beijing new buildings from buildings distribution,construction time,building types aspects,and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design methods of European and Japanese architects to residential buildings,office buildings,commercial buildings,cultural buildings of different architectural types,in order to use for reference.

excellent new building,building type,design method

TU208

A

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3.10.096

1009-6825(2013)10-0001-03

2013-01-27 ★:本课题为2012年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活动资助项目

肖 絮(1990-),女,在读本科生; 张 茜(1991-),女,在读本科生; 吕嘉晨(1990-),男,在读本科生;耿旭东(1990-),男,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建筑师北京建筑
胖胖的“建筑师”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建筑的“芯”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当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