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慧君 宋文军 王虹
创伤性关节炎,又称为外伤性关节炎、损伤性骨关节炎。主要是由于创伤引起的以关节软骨退化变性,继发的软骨增生、骨化等原因引起的受累关节疼痛和僵硬,初始活动加重、适度活动减轻、活动多时又加重的一组症状,晚期则可出现活动受限,关节积液、畸形,关节内游离体等临床表现,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1]。吉林市中心医院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收治创伤性关节炎1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病例15例,男9例,女6例,均有外伤史,恢复过程中关节活动度受限、不同程度的疼痛史;肘关节病例8例,踝关节病例3例,膝关节病例4例;非手术治疗12例,手术治疗3例。
2.1 心理护理 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由于病史长,查阅资料、咨询医务人员者较多,对本病已有基本的了解,焦虑心理较重,较为担心治疗效果、预后以及经济负担,针对此类病毒,我们耐心解释、安慰患者,说明精神、心理因素对疾病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并根据其关节炎特点向患者讲解有关知识,或请其主治医师协助进行心理疏导,尽量能够实行个体化关心[2];鼓励亲友适度探视以安慰患者,为其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项目较为丰富的住院娱乐安排,使患者接受医护人员所施行的各项措施,配合治疗护理。
2.2 药物护理 为缓解疼痛,减少患者痛苦,遵医嘱适当应用消炎镇痛药。应用前先告知药物不能使症状治愈,只能起到缓解作用,且长期应用有可能加剧关节炎的病变,通过告知来避免或减少患者产生药物依赖心理;应用前判断患者疼痛分级,轻度疼痛最好暂不使用,仅在关节症状发作时服用,症状缓解时则立即停用;要严格遵医嘱用药,禁止采取“偏方”、“特效药”等,防止使用皮质激素类等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或加重症状;观察用药后疗效,有无不良反应,以达到“合理用药,疗效满意,不良反应最小”的目的。
2.3 围手术期的护理 对需行手术治疗以缓解症状,恢复功能的患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术前完善各项化验、检查,做好皮肤准备;术后注意生命体征观察,定时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给予患肢制动,抬高以利静脉回流;踝、膝关节者患者术后背伸90度,足尖向上,保持外展中立位;定时观察伤口部位有无渗血;患肢肿胀,可行按摩,活动手指、足趾促进血循环;保持术区引流管通畅,以达到充分引流目的[3];询问患者术区有无剧痛、肿胀等感觉,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护士,予以处理。
2.4 物理疗法的护理 创伤性关节炎给予物理疗法,可使组织产生的组胺、类组胺、乙酰胆碱和温度、离子浓度等改变,从而使组织加速新陈代谢、提高再生能力和细胞活力、松弛肌肉、解除肌肉痉挛效果;我们对采用红外线疗法的患者,告知其应用目的,每次应用最佳时间为机器预热后20~30 min,避免患者误认为治疗时间越长越好,使用时间超过1 h则可能使已扩张的小动脉、小静脉发生保护性收缩,影响疗效;照射距离为30~50 cm,2~3次/d,皮肤较红时可涂以凡士林保护,防止皮炎发生。
2.5 康复指导 调节和改变生活方式,可减轻受损关节的负荷,减轻或避免关节进一步劳损,是创伤性关节炎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病情活动期时要卧床休息,给予制动法,如石膏托、支架等,以减轻炎症;1~2次/d进行主动或被动的最大耐受范围内的伸展运动,保持或逐渐增加受损关节活动度,按关节本身的运动轴作充分的主动运动,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必要时活动前关节局部进行热敷、理疗或服用止痛药;指导患者动静结合,受损关节相关肌肉作等长收缩,如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2~3次/d行股四头肌舒缩练习,每次练习持续5 s,放松后再次练习,重复30~40次;活动程度以患者能耐受为标准,活动后不适感觉持续2 h以上时,应减少活动量;采取保护关节的活动方式,如减少每天步行、下肢运动、跑步等运动总量,使受损膝、髋关节有较充分的休息;避免或减少上下楼梯活动等屈膝:如减轻膝关节内压力和增加膝关节负担,尽量避免刺激病变组织引起剧烈疼痛;如果职业性劳动与上述两项(运动总量较大、常作屈膝、蹲坐上下楼梯活动)有关,必要时调整工种;同时要合理饮食以保持正常体形,防止肥胖加重关节负担[4]。
创伤性关节难以彻底治愈,其引起的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易反复发作。护理上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掌握自我护理方法,恰到好处的运用休息、锻炼、理疗、药物等综合措施,来减轻痛苦,促进关节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1] 陆裕朴,胥少汀,郭宝丰.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36.
[2] 金芳.骨科临床实用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2-17,82-84.
[3]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54-361.
[4] 戴尅戎.现代骨科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42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