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富
(如皋博爱医院心内科,江苏 南通 226500)
118例急性胸痛的临床诊治体会
王存富
(如皋博爱医院心内科,江苏 南通 226500)
目的 通过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增加对急性胸痛病因、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以急性胸痛为主诉症状的患者118例,对胸痛病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源性胸痛为主,占66.1%,且以心绞痛最常见,占34.7%;非心源性胸痛以肺部疾患次之,占27.0%,以急性肺部感染最常见,占15.2%。结论 急性胸痛虽然症状单一,但病因复杂、病情相对危重,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处理尤为重要。
急性胸痛;心源性;肺源性
急性胸痛是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中最常遇到的问题,虽然症状单一,但疼痛特点多样化,且病因复杂,大多病情危重,甚至危及生命,急诊医师应充分重视[1]。高危胸痛主要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心源性疾病,以及肺栓塞、自发性气胸等非心源性疾病。对此类疾病应早期识别、正确诊断、并迅速采取有效治疗手段,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深远、积极的意义。
1.1 一般资料
我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共收治了急性胸痛患者118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33例;年龄18~93岁,平均59.9岁;胸痛发作后就诊时间10min~1周,其中发病后24h就诊者占80.0%;伴随症状及体征:胸背部及颈肩部放射痛12例、气急呼吸困难15例、胸闷心悸28例、头昏出汗及面色苍白19例、晕厥1例、吸气时胸痛加剧8例、发热7例、咳嗽咳痰16例、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6例。
1.2 诊断措施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常规检查血常规、心肌坏死标志物、12导联心电图、全胸片和(或)胸部CT,部分患者急查D-二聚体、血气分析、胸部CTA、上腹部CT、二维超声心动图等。
1.3 治疗方法
①心源性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送ICU,予以鼻导管吸氧、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注射吗啡或杜冷丁充分镇痛镇静、口服阿斯匹林,按需予再灌注、静脉溶栓、直接或转运PCI等;主动脉夹层应今早迅速控制血压、控制心率和减慢左室收缩的速率、镇静和镇痛、积极考虑介入与外科治疗;肺栓塞者以静脉应用肝素抗凝为主,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可以考虑溶栓、手术取栓、介入导管碎栓或安装下腔静脉滤器等。要注意心律失常、休克、心肺衰竭等监测和救治。②非心源性胸痛:张力性气胸应迅速排除空气、挽救生命,尽快行胸廓切开插管及单侧胸廓水封式引流;其他的心包炎、肺炎、胸膜炎、消化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疾病、纵膈、皮肤及精神因素等低危胸痛,给予相应适当的治疗。
心源性胸痛78例,其中心绞痛41例、急性心肌梗死31例、病毒性心肌炎4例、主动脉夹层2例;非心源性胸痛40例,其中肺源性胸痛32例,包括急性肺部感染18例、自发性气胸10例、胸膜炎3例、肺栓塞1例,其他如肋间神经痛、食管炎、胃炎8例。治愈44例,好转58例,未愈12例,死亡或自动出院4例。
急性胸痛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突发性胸痛,严重的突发性胸痛可能会致命。主要病因是胸部疾病,常见的炎症、肌肉缺氧、外伤、异物刺激、机械压迫、内脏膨胀、化学刺激、肿瘤或神经病变造成的损伤刺激肋间神经、膈神经、脊神经后根和迷走神经支配的气管、支气管、心脏及主动脉的神经末梢,均可引起急性胸痛。尽早明确心源性、非心源性因素,判断是否存在威胁生命的疾病,减少漏诊、误诊,使患者诊断明确,及时得到正确适当的治疗[2],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对于急性胸痛患者,要按照诊疗流程进行,先甄别高危胸痛患者,进行相应紧急处理;排除了高危胸痛后转至普通急诊,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胸痛病因,再由相关科室给予治疗[3]。心源性胸痛为急诊高危胸痛,以ACS最常见,心电图、心肌坏死标志物检测是其主要诊断手段;但如剧烈撕裂样胸痛、双上肢血压明显差异,应警惕主动脉夹层可能,胸部CTA可以确诊。非心源性胸痛以肺部疾患最为常见,尤以急性肺部感染为多,因为抗生素广泛应用,症状常不典型,血常规、全胸片、胸部CT检查相对明确;长期卧床患者,出现突发胸痛和呼吸困难,首先考虑肺栓塞,D-二聚体、胸部CTA、肺血管造影等检查可协助诊断;自发性气胸患者常为瘦长体型年轻患者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全胸片即可明确诊断;其他如胃食管反流病、急性胃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胃镜、上腹部彩超、CT等不难诊断。
对急性胸痛患者的处理,首先要快速排除最危险、最紧急的疾病,伴有休克时应立即予以扩容、纠酸等抗休克治疗,边抢救边诊断[4]。如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高危胸痛,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初步确诊后,判断病情严重性、迅速稳定生命体征,立即开始有针对性的病因治疗,对ACS予再灌注、静脉溶栓、PCI等,主动脉夹层予控制血压、降低心肌收缩、镇静镇痛,肺栓塞者以抗凝为主,张力性气胸应尽快抽气或引流等。
总之,对于急性胸痛患者,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基础上,辅以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减少漏诊、误诊事件的发生,并对患者做好风险评估与防治,履行告知义务,做好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降低临床诊疗风险系数,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努力构建医患和谐。
[1] 张涛.急诊胸痛11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6):1414.
[2] 杨进刚.胸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医刊,2007,42(4):19-21.
[3] 张健.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调查及胸痛中心对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8):618-620.
[4] 黄绍亮,黄明.门急诊胸痛为主诉患者214例诊治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10-111.
R441.1
B
1671-8194(2013)25-00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