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地震救援中军队卫生防疫保障模式探索

2013-01-24 13:27陈乐如贾德胜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卫生防疫救援队汶川

陈乐如,贾德胜

四川汶川地震救援中军队卫生防疫保障模式探索

陈乐如,贾德胜

地震灾害;防疫救援;保障组织模式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家和军队迅速启动应急救援机制,组织人力、物力投入救灾。军队卫生防疫系统广大指战员齐心协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任务。本文总结汶川地震救灾军队卫生防疫保障实践经验,旨在探索军队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防疫保障模式。

1 汶川地震救灾军队防疫救援基本情况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灾情发生于夏季,人员伤亡较大,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破坏严重,卫生防疫形势十分严峻。从全军各大单位专业疾控机构和军医大学抽组共派遣了百余支防疫队和心理救援队,共计近600名卫生防疫骨干,奔赴地震灾区。调整了30余支、近千人的医疗队协助开展防疫工作。救灾部队的建制卫勤分队主要承担救灾部队的自身防疫保障任务。军队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分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深入灾区一线全面开展工作,协助当地对灾民实施支援保障,加强救灾部队实施驻点保障。从全国各地抽调了大批卫生防疫人员分片支援灾区。军地卫生防疫救援分队相互协同,圆满完成了汶川地震卫生防疫任务。

2 军队防疫救援队的保障组织模式

[1-4]

军队专业卫生防疫分队到达灾区后,根据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迅速奔赴一线,实行分区包干,在分配的责任区内实施对灾区群众和抗震救灾部队的卫生防疫保障任务。根据所在责任区和任务的不同,军队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分队的组织模式可分为4种。

2.1 军地协同,以军为主 是指以军队卫生防疫力量为牵头单位,统一指挥、统筹和合理部署任务区内军地卫生防疫力量,通过合理编组、落实责任、制定规章制度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指导,确保卫生防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根据地方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军队抽组了一所军医大学和两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卫生防疫队分别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受灾严重、交通不便的汶川、理县和茂县三个地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在三县区域内,军队卫生防疫力量由来自不同部队组成。如在茂县,也是由两个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队和另外一所军医大学卫生防疫队、某部防化分队先后进驻执行灾后防疫任务。在各任务区指挥部的指导下,军队卫生防疫力量迅速整合力量,形成统一组织领导,并与当地党委、政府取得联系,协助地方建立和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卫生防疫网络。同时,积极与地方卫生防疫力量,包括卫生部驻当地卫生防疫督导组、全国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队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进行整合,组建当地抗震救灾疾病预防控制联合指挥部。同时,将县、乡(镇)、村的动物防疫人员也加强到灾后卫生防疫队伍中,以增强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力量。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统一协调指挥当地和支援卫生防疫力量,明确任务区分及职责范围,建立畅通的工作协调机制,每日互相通报工作进展及疫情监测结果,为当地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奠定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基础。

2.2 军地联合,军民共担 是指由任务区内军地卫生防疫力量联合建立指挥协同机制,相对划分任务区域,分别部署军队和地方卫生防疫力量,各自承担指定区域内的卫生防疫任务,独立编组,按照国家和军队相关规定,组织专家联合或独立进行检查指导,确保无重大疫情出现。在抗震救灾早期和受灾较严重的地区,各大军区抽组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队均与任务区内卫生防疫力量建立了联系,设置了指挥协同机制,并充分发挥机动性强和技术力量强的优势,承担了任务区内重点地区的防疫保障任务。

2.3 军地协同,以军为辅 是指军队卫生防疫力量作为一支重要的突击力量整合到任务区地方卫生防疫综合救援系统之中,协同地方卫生防疫力量完成任务区内相应的卫生防疫任务和部分应急防疫任务。在抗震救灾后期和受灾相对较轻的地区,由于当地卫生防疫力量受损相对较轻和全国各地支援的卫生防疫力量较多,军队卫生防疫分队作为辅助力量,协助地方负责小区域内的防疫保障和部分应急支援保障。

2.4 独立配属,保障部队 是指军队卫生防疫力量直接配属于执行抗震救灾任务部队,主要任务是保障部队在执行任务期间不发生重大疫情。军队派出13万余抗震救灾官兵紧急奔赴地震灾区,由于自身配备的卫生防疫人员和携带的防疫药械较少,抗震救灾部队在条件艰苦、作业强度高的情况下,为保证抗震救灾部队的战斗力,必须抽调部分专业卫生防疫分队加强至抗震救灾部队,实施伴随保障。

3 军队防疫救援队的特点及保障组织模式相互转换[3-4]

3.1 军地防疫救援队的特点 军队是国家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多年来,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将提升执行抢险救灾卫生防疫救援能力作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能力的重要内容,在保障预案、人员、技术、装备和训练等方面充分准备,能做到一旦有任务,能做到拉得出、展得开和保障得好。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根据上级命令,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抽组防疫救援队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展开救援。军队防疫救援队除携带包括防疫车等防疫救援药械外,还携带有帐篷、发电机、炊具和食品等自身保障用品。全国各地抽调了大批地方防疫救援队支援灾区。与地方支援防疫救援队相比,军队防疫救援队具有机动和自身保障能力强的特点,在地震早期和偏远艰苦地区,主要由军队防疫救援队实施应急保障。地方支援防疫救援队主要是加强灾区当地防疫力量,其自身保障多依托当地防疫机构,他们大多派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由于汶川地震救灾地方实行全国各地分片对口支援政策,地方支援防疫救援队还担负有灾区防疫力量恢复重建任务,在灾区灾情恢复过程中,地方支援防疫救援队的工作重点从实施应急性防疫保障逐步过渡至常态化防疫保障,所以应进行长期规划,合理布局。

3.2 军队防疫救援队保障组织模式的转换 军队卫生防疫力量在保障过程中,要根据灾区受灾程度、防疫形势、当地卫生防疫力量变化和分派的任务,灵活选择保障模式,并根据情况即时改变保障模式。军队卫生防疫力量灾区保障模式原则上要由以军队为主向以军队为辅方向改变。

在特大地震灾情早期,由于灾情紧急、交通严重受阻和自身保障困难等原因,应发挥军队防疫救援队突击性强的特点,在灾区采取“军地协同,以军为主”组织模式,且灾区防疫救援工作的重点是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监督监测以及消毒和媒介生物防治等工作。随着救灾进程,当地卫生防疫力量逐步恢复和全国各地支援地方卫生防疫的加入,在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灾区,采取“军地联合,军民共担”组织模式,灾区防疫工作要逐步增加恢复疾病监测网和开展健康教育等内容。在灾情严重且地处偏远灾区,中期仍然采取“军地协同,以军为主”保障组织模式。在救灾后期,灾区的保障组织逐步过渡至“军地协同,以军为辅”组织模式,灾区防疫工作的各项内容要全面展开。对抗震救灾部队采取“独立配属,保障部队”的组织模式要贯彻始终。在救灾中、后期,由于地方防疫保障能力得到不断恢复和加强,同时救灾部队官兵体能和药械消耗很大,军队防疫救援队应逐步加强救灾部队的防疫救援伴随保障。

[1]曹文献.着眼有效履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努力提高抗震救灾卫勤综合保障能力[J].东南国防医药,2008,10(5):Ⅰ-Ⅳ.

[2]吴志成.抗震救灾实践对完成多样化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研究思考[J].东南国防医药,2008,10(4):Ⅰ-Ⅳ.

[3]王清刚,管柏林,王焕玉,等.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卫勤指挥和保障重点的阶段性转换[J].解放军卫勤杂志2008,6(3):135-138.

[4]石 骥,陈 亮,牛文忠.对我区医疗机构参加汶川大地震卫勤保障的几点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08,18(4):469-471.

(收稿:2012-11-06 修回:2013-01-05 编校:丁艳玲)

R 181.8

A

2095-3496(2013)02-0111-0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90451570),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0901061)

210002 江苏南京,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乐如,贾德胜)

猜你喜欢
卫生防疫救援队汶川
云上远眺新汶川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원촨(汶川)대지진 10주년 기념일
回顾“东方之星”沉船救援中卫生防疫的特点及做法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一种新型卫生防疫车结构设计
汶川樱桃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