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春霞
(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儿科,广西 钦州 535000)
32例蚕豆病的临床观察及中西医护理
罗春霞
(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儿科,广西 钦州 535000)
蚕豆病;中医护理;西医护理
蚕豆病是G-6-PD缺乏患者进食蚕豆、蚕豆制品或者接触蚕豆花粉后导致的急性溶血性贫血。本病在我国两广、福建、台湾等地区多见,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等急性血管内溶血症状,甚至出现抽搐、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正确治疗,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本病患者尤为重要。现对我科自2003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2例蚕豆病患儿临床观察及中西医护理报道如下。
本研究32例患儿中,男26例,占81.3%,女6例,占18.7%;年龄最大6岁,最小7个月;病程最长4天半,最短半天;重症3例,轻症29例。其中,11例发热,5例黄疸,3例茶色尿,1例腹痛,1例肝脾大。
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神志、皮肤、瞳孔变化并做好记录,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头痛、腰酸腰痛、腹痛,定时采集尿液,对比尿色,记录尿量,统计24h出入量。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救治。
3.1 西医护理
①一般护理:嘱患儿多饮水以促进排尿;予含叶酸、维生素B12等促进造血功能的食物;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并做好口腔护理;发热时予冰袋等物理降温;腹痛时,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予适当的腹部按摩。②重症护理:重症患儿首先予吸氧及心电监护,婴幼儿吸氧量为0.5L/min,儿童为1~2L/min,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密切观察记录各项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同时,建立静脉通道,纠正酸中毒及碱化尿液,严格控制补液量及输液速度,防止发生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及时对患儿交叉配血,若患儿血红蛋白降低至60g/L下立即进行输血。输血前首先核对交叉配血的化验结果,输血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血后密切观察体温,如发热则立即采用物理降温。
3.2 中医护理
①中药口服护理:小儿喂药困难,护理时宜安抚患儿情绪,做好适当交流,对患儿精神鼓励,待患儿情绪稳定,予适当温度中药小量频服,并尽量防止患儿呕吐。服药后,可给与患儿温水饮用或者漱口,以减少患儿口中有中药味的痛苦,并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②中药灌肠:若患儿年龄小或不接受中药而无法喂服,可将中药煎好过滤后进行灌肠。灌肠前根据患儿年龄应选择粗细合适的肛管,并用石蜡油等润滑前段,以减少对肛周皮肤黏膜的损伤。灌肠时注意控制肛管进入肛门的力度,小儿皮肤黏膜娇嫩,力度宜小而轻柔,注射流速宜小,防止患儿不适。灌肠后立即将患儿两侧臀部向中间挤压,防止中药流出。保持中药在直肠内留1~2h。③中药外洗:中药内服与灌肠均不接受的患儿,可予中药外洗。将中药煎制后倒入浴具,水温调节至38~45℃,不可过高,防止烫伤和出血,每次浸泡10~20min,每天1次。同时,室温不宜过高,防止汗出过多造成窒息、昏厥或虚脱,寒冷季节注意保暖。另外,外洗时注意扶好患儿,防止呛水。外洗后适当休息、饮水,待恢复后离开治疗室。浴具应严格消毒。
4.1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正常,黄疸消退,贫血改善,尿液正常,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临场症状改善,实验室各项指标较住院时均有明显改善,但尚未达正常标准。无效:临床症状未能纠正,治疗过程中还继续溶血、贫血、黄疸加重。
4.2 治疗结果
32例患儿,痊愈30例,好转2例,无效0例,治愈率93.6%,平均治疗天数4.65d。
蚕豆病室一种遗传性溶血性疾病,起病急,病情重,因此,除了积极正确的治疗,重视临床观察和护理尤为重要,中医护理的应用对促进患儿康复,预防并发症,减少治疗时间具有积极意义。另外,普及婚前、产前、新生儿脐血检查,是预防本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R473.5
:B
:1671-8194(2013)03-03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