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

2013-01-24 11:15:44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期
关键词:血量凝血酶原凝血酶

孙 磊

(黑龙江省医院检验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

孙 磊

(黑龙江省医院检验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目的 研究分析常见的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从而能够控制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实验造成的不利影响,起到提高检测数据准确度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1 年 8 月至 2011 年 11 月期间的实验用血标本 400 例,对其检测各种因素对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结果 样本血量不足和样本血量过量与上述凝血四项都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溶血样本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在室温条件下放置 8h 后,凝血酶原时间与凝血酶时间之间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 4℃的情况下存放8h 内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检测救过数据的准确与否在于在检测工程中的的质量控制。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

凝血四项是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必须要检查的项目之一,凝血的四项检查有以下四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1]。这些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知道患者的止血功能是否有缺陷,以备在手术中患者出现大出血的情况[2]。本次试验选择我院实验用血标本400例,对其检测各种因素对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1年11月期间的实验用血标本400例,这400例标本都是不合格标本,其中血量不足的标本为200例,血量过量的标本为130例,发生溶血的样本为70例。与此同时,所有患者都重新采集合格样本,用以备用检测。

1.2 方法

使用全自动血凝仪对所有的400例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对于患者的血样本的采集都采用真空采血管进行采集,抽取患者静脉血1.8mL,然后采用抗凝血剂枸橼酸钠,抗凝剂与血样本的比例大约为1:9。在血液样本采集结束后,将采集的合格血液样本50例立即送检,在常温和环境温度为4℃的情况下分别放置2h、4h和8h后进行检测。检测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四项[3]。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统计结果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χ—± s)表示,不合格组与合格组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样本血量不足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血量不足样本200例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的数据分别为:(16.3±3.5)、(43.4±5.8)、(20.4±2.6)、(2.68±0.45);而合格组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2.9± 1.4)、(30.4±2.3)、(16.4±1.2)、(3.13±0.85)。二者之间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血液样本的血量不足会导致凝血四项实验的结果数据偏高。

2.2 样本血量过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血量过量样本140例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的数据分别为:(16.9±3.2)、(41.2± 4.8)、(22.1±2.1)、(2.71±0.54);而合格组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3.6±1.2)、(32.3±2.3)、(16.8±1.2)、(3.22±0.83)。二者之间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血液样本的血量过量也会导致凝血四项实验的结果数据偏高。

2.3 溶血样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把溶血样本50例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的数据分别为:(12.3±0.81)、(27.1± 2.3)、(20.2±1.6)、(3.18±0.75);而合格组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3.9±1.1)、(30.6±2.2)、(16.6±1.4)、(3.14±0.75)。两者在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酶时间之间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纤维蛋白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溶血会导致凝血酶时间结果数据偏高、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原时间降低。

2.4 室温放置时间以及环境温度为4℃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样本在室温条件下放置8h后,凝血酶原时间与凝血酶时间之间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4℃的情况下存放8h内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3.1 人体的止血功能很关键,每当在人体受到意外情况受伤而流血时,止血功能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使得血液能够凝固从而及时的堵住伤口使其不再继续流血,从而减少了血量的过度流失[4,5]。如果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欠缺,并且没有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可能造成患者的生命危险。

3.2 实验室检查的质量控制是每个医院所管理的重要部分,但是因为影响因素比较多,所以相对控制的的难度会相应的大,所以在质量控制上出现的问题比较多[6]。实验室检查的准确度至关重要,它会直接的影响对于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在采集血液样本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抽血时需要患者保持镇静,不要太紧张;②医护人员注意抽血时压脉带的松紧度要适度且时间不能太长;③抽血时应该避免气泡的产生;④在抽完血之后要让血液和抗凝剂混合充分。在本次试验中我们发现血液样本的血量不足和血量过量都会导致凝血四项实验的结果数据偏高,而溶血会导致凝血酶时间结果数据偏高、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原时间降低[7-8]。

[1]钱晓华,夏晓华,张伟民.影响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7,25(4):298-300.

[2]赵晶,葛存兴,张凤侠.孕妇临产前(38周后)凝血四项检查结果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82.

[3]殷开俊.凝血功能常规检查异常结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9(31):7616-7617.

[4]夏虹.血凝试验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8,24 (22):34.

[5]吴春华.凝血源项常规检查在临床各科室应用的探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3(4):494-495.

[6]Kovac M,Mikovic Z,Rakirevic L,et al.A sucessful outcome of pregnancy in a patient with congenital antithrombin deficiency[J]. Vojosanit Pregl,2011,68(2):175-177.

[7]孙芳.常用凝血指标PT、APTT检测在产前检查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4-75.

[8]王巧兵.血凝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 48(12):83-84.

R446.11

:B

:1671-8194(2013)03-0187-02

猜你喜欢
血量凝血酶原凝血酶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膀胱冲洗液中加入去氧肾上腺素在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
凝血酶在预防乳腺微创旋切术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羊血凝血酶制备条件优化
脑缺血大鼠凝血酶原和PAR-1的变化及滋阴活血解毒方的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