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
——附80例报道

2013-01-24 11:15:44张志锋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期
关键词:热性降温体温

张志锋

(山西省柳林县人民医院儿科,山西 柳林 033300)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
——附80例报道

张志锋

(山西省柳林县人民医院儿科,山西 柳林 033300)

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诊治体会及预防措施。方法 观察 80 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表现,采取积极急救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惊厥;吸氧;避免刺激;降温;控制感染;防止脑水肿等。结果 80 例高热惊厥反作持续时间为 25s~14min,平均 (4.23±2.45) min,均好转出院,3 例患儿出现轻微舌咬伤,1 例出现误吸。随访 13 个月 ~5 年,平均 (19.58±9.90)个月,高热惊厥复发 4 例 5.00%(4/80)。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大多数预后良好,严重者则易引起运动障碍、癫痫及智力低下等不良后果,控制体温是防止反复抽搐及并发症的重要措施,通过做好高热惊厥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预防性使用抗抽搐药以减少高热惊厥再发。

小儿;高热惊厥;处理;预防

高热惊厥是非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所致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现暂时的不随意的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急症之一[1]。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诊治的高热惊厥患儿8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80例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中,男50例,女30例。首次发病年龄5个月~6岁,原发病分别为肠炎、腮腺炎、中耳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细菌性痢疾、婴儿腹泻等,惊厥发作时有30例体温在38.0~38.9℃,有50例体温超过了39.0℃,首次发生惊厥者70例,复发10例;父母有热性惊厥病史者13例,全部病例均无神经系统体征。

1.2 症状和体征

发作前可有先兆如惊跳、抖动、发呆或烦躁不安等,多数为突然发作,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面部和四肢肌肉强直性和阵挛性抽动,意识丧失,头向后仰,两眼球凝视、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或嘴角抽动,大小便失禁。惊厥时间较久者面、唇、指甲发绀,面色青紫,可以伴有喉部痰声,呼吸节律不规则或暂停。

1.3 方法

采取积极的急救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地控制惊厥;吸氧;避免刺激;降温;控制感染等;较长时间发作者,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防止脑水肿等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体温、心率观察患儿的缓解时间及并发症等。

2 结 果

80例高热惊厥反作持续时间为25s~14min,平均(4.23±2.45) min,均好转出院,3例患儿出现轻微舌咬伤,1例患儿出现误吸。随访13个月~5年,平均(19.58±9.90)个月,高热惊厥复发4例5.00%(4/80)。

3 讨 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器质或功能的异常紧急症状,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骨骼肌群突然发生的一过性不随意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2],高热惊厥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公认本病与遗传、年龄、发热、感染等因素有关[3],发病年龄多为6个月~6岁的儿童,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4]:婴幼儿期脑发育不成熟;脑组织中酶活性和神经兴奋,抑制性递质的动态平衡处于不稳定状态。高热惊厥发作时体温升高,且处于上升期,一般>38.5℃时出现惊厥,惊厥的发生与体温上升速度有关[5]。如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导致脑损伤,可留有后遗症,如癫痫、智力不全等,对可能引起发热的患儿,密切观察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做到早期诊断,并采取积极急救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严重不良后果[6]。

关于高热惊厥的处理:①即刻控制发作 可静脉注射安定,每次0.3~0.5mg/kg,10岁内小儿一次量可按每岁1mg计算,幼儿1次不超过2mg。安定静脉注射速度不宜过快,按每分钟1mg速度注射,因不易保证缓慢注射,也可将原药液稀释注射,为防止在一次热性病过程中再次出现惊厥,可同时肌注苯巴比妥钠,每次5mg/kg,然后给口服维持量[7],②迅速退热。高热惊厥时,应及时给予降温措施,本文观察表明,静脉输液、物理降温和适当配合药物降温仍是基本有效的降温方法。用温水擦浴体表大血管部位,如颈部、腋窝、ā窝、腹股沟等部位,禁擦前胸、腹部、脚心等部位;同时口服退热药或退热栓塞肛;冰袋和冰帽的应用等,直至体温降至37.5℃以下,部分持续高热不退者可配合药物盐水保留灌肠。降温时应注意:防止体温骤降,防止出现寒战,一旦发生寒战应停止物理降温,给予非那根或地塞米松,并调整降温措施;防止高热复发,因此必须使整个降温过程保持完全,不要随意间断[8],③病因治疗。发作后患儿除原发疾病表现外,一切恢复如常,不留任何神经系统体征,在一次发热疾病过程中,大多只有一次,个别有两次发作,约50%的患儿发热时再次或多次热性惊厥发作,大多数(约75%)的再次发作发生在首次发作后1年内[9]。

虽然小儿高热惊厥大多数预后良好,但高热可以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和各系统的功能紊乱,以及脑缺氧细胞水肿,反复发作引起脑损伤使脑细胞损坏,严重者则易引起运动障碍、癫痫及智力低下等不良后果[10],因此控制体温是防止反复抽搐及并发症的重要措施。通过做好高热惊厥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正确掌握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对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减少惊厥的复发、降低高热惊厥患儿的意外伤害率、减少脑后遗症的发生以有重要的意义:①加强科学喂养及体格锻炼,以增强抵御寒冷及微生物的能力。②指导家长正确使用体温计并备有体温计,以便及时掌握小儿的体温变化。③家中需备有常用退热药,指导家长正确掌握常规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的方法。④指导家长密切观察患儿有无体温居高不下、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四肢轻微抽动、惊跳等高热惊厥先兆,如有应及时降温或送医院。⑤惊厥发生时应立即把头偏向一侧,放松衣领袖口,保持呼吸道通畅,上下牙间置毛巾以防舌咬伤,指压人中、内关等穴位,并随后就近送医院急救。预防性使用抗抽搐药物可减少复发已被证实,存在复发危险因素患儿短程安定可以预防高热惊厥再发[11]。

[1]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24-443.

[2]甘晓玲,胡文广,马军,等.对高热惊厥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效果研究[J].四川医学,2007,28(l):116-117.

[3]张大伟.小儿高热惊厥474例随访资料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1):9-10.

[4]郭鹏.小儿高热惊厥120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 47(22):159-160.

[5]张瑾,杜闽,马卫东.小儿热性惊厥的脑电图表现及转归[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25(3):287-288.

[6]李春香,李树松,宋丽萍.183例小儿复杂型高热惊厥的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6,13(3):284-285.

[7]王戎.地西泮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再发80例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24(2):156-157.

[8]孙淑娜.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 (7):93-94.

[9]聂会军,刘国英.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529-1530.

[10]冯晓,曾琼.小儿高热惊厥转归与预后分析[J].浙江医学,2008,30 (12):1335-1336.

[11]应桂芬,章晓军.健康教育对小儿高热惊厥后再复发的影响术[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7):98-99.

R725

:B

:1671-8194(2013)03-0127-02

猜你喜欢
热性降温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 14:16:14
动物降温有妙招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9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晚晴(2016年11期)2016-12-20 19:06:26
页岩气开发降温
能源(2016年1期)2016-12-01 05:10:02
热性惊厥首次复发的相关因素探讨
西南军医(2015年6期)2015-01-23 01: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