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布鲁菌病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的研究

2013-01-24 11:15:44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期
关键词:镇赉县洮南市通榆县

王 欢

(白城市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吉林 白城 137000)

某市布鲁菌病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的研究

王 欢

(白城市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吉林 白城 137000)

布鲁菌病;流行特征;流行趋势;描述流行病学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种传播途径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布鲁菌病广泛分布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波及28个省区,流行范围广、危害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人类感染布鲁菌病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经久难愈。因此,布病的流行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破坏社会正常的生产与生活。吉林省是我国布病重病区之一,白城市是吉林省布病流行的重病区。1938年首次发现布病患者,1952年7月至1953年初,因从外地购入大批羊,布病逐渐蔓延;1966年以后白城市实行综合性的布病防治措施,布病疫情逐渐有所下降;1999年以来疫情呈现回升状态,出现多个爆发点[1]。因此,加强对布鲁菌病的研究,提升防治水平和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政府高度重视,重新审视并修订布病的新的防制策略,建立健全具体的防控措施,在当前是极其迫切的。

现收集白城市2002年至2011年通过疫情报告系统报告的所有布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深入分析了10年间白城市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旨在掌握白城市近十年来布病疫情的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布病防制策略和措施的修订提供科学而客观的依据,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患者由急性期转变为亚急性期或慢性期,避免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切实提高人群的劳动能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自白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2002年至2011年白城市布鲁菌病疫情资料,人口资料由白城市统计局提供。

1.2 统计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0年间白城市布鲁菌病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特征。

2 结 果

白城市是中国大陆和吉林省布鲁菌病的重要疫区之一,10年间白城市累计报告病例6905例,平均发病率为34.17/10万。

2.1 地区分布

10年间,白城市5个县(市、区)报告的病例数量为:洮北区1396例,镇赉县627例,洮南市1870例,通榆县1352例,大安市1635例,不详县24例;发患者数由多至少的是洮南市、大安市、洮北区、通榆县、镇赉县。5个县市区的发病率由高至低分别为洮南市42.70/10万、大安市38.82/10万、通榆县37.42/10万、洮北区27.84/10万、镇赉县20.98/10万。发病率的前两位是洮南和大安,两地合计发病数为3505例,占全市的50.76%。

2.2 时间分布

从年度分布看,2002年35例,2003年39例,2004年147例,2005年155例,2006年249例,2007年438例,2008年1029例,2009年1545例,2010年1848例,2011年1420例;其年度发病率分别为1.75/10万、1.94/10万、7.29/10万、7.69/10万、12.30/10万、21.58/10万、50.71/10万、76.04/10万、91.19/10万、70.06/10万;可见年度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2004年、2006~2010年上升幅度较大,但在2011年出现拐点,却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待观察今后几年的发病情况,检验最近几年的防治效果。

从10年间月份报告病例看,1月222例,2月342例,3月819例,4月955例,5月1094例,6月853例,7月725例,8月668例,9月465例,10月231例,11月264例,12月267例。从2月开始发病呈现上升趋势,5月份发病例数(构成)最高,疫情一直维持到9月,3月~8月发病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10月~次年1月处于相对平稳期。

2.3 人群分布

从性别分布看,10年间报告男性病例5224例(75.66%),女性1681例(24.34%),以男性为多见。

从年龄分布看,10年间0~4岁33例,5~9岁50例,10~14岁47例,15~19岁144例,20~24岁375例,25~29岁540例,30~34岁767例,35~39岁1041例,40~44岁1288例,45~49岁1027例,50~54岁684例,55~59岁526例,60~64岁246例,65~69岁91例,70~74岁28例,75~79岁14例,80岁~84岁4例。可见,在0~44岁,患者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至40~44岁达到最高峰;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发病例数较多者见于20~64岁,与该人群为适宜劳动力有关。值得注意的是,0~19岁人群比年长者发病例数位多,可能与其父母共同居住等因素有关。

从职业分布看,以农民最多,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8.41%;其次为牧民,占2.56%,这与其从事畜牧业生产、流通和畜产品加工有直接关系。儿童和学生占2.24%,也是不可忽视的人群。

3 讨 论

通过对10年间白城市布病流行情况分析,可以看出疫情特点:白城市五县市区发病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洮南市、大安市、通榆县、洮北区、镇赉县。洮南市布病发病率居于全市首位,与洮南市的自然情况及畜牧业生产情况息息相关。洮南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为半农半牧区。大部分牲畜由农户自家饲养,并且一般养殖户没有专门产羔室。人与牛、羊接触密切,日常生活中不能够正确使用消毒药品和防护用品,徒手接羔,流产物随意丢弃,综合原因造成布患者感染率较高。上述诸多造成布病广泛流行的原因不只发生在洮南,各县市区都存在上述情况。控制布病的流行需科学饲养,规范产羔(犊)环境,避免人畜混居,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感染机会。

本次研究中,2002年~2011年白城市布病报告病例中男性病例5224例(75.66%),女性1681例(24.34%),男女比例为3.11:1与以往的研究资料符合。

布鲁菌病的年龄分布特点较明显,人群易感性不因年龄而有差异,但青壮年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主体,与羊、牛等牲畜和畜产品如毛皮、奶、肉等接触机会高于其他年龄组,接触感染机会明显多于老年和少幼儿,故青壮年布病感染与发病相对高于其他年龄组。

研究中发病例数较多者见于20~64岁,40~44岁为最高峰,人对布氏菌普遍易感,与年龄无根本差别,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之多寡,青壮年是主要劳动力,接触病畜频繁,因而感染率比其他年龄组高。值得注意的是,0~19岁人群比年长者发病病例数为多,20世纪90年代以前,儿童布病是很少见的。但随着布病疫情的回升,近年来儿童布病患者也有所增加。

布鲁菌病的职业特征分布最为明显,人主要是与病畜极其产品发生接触而发病,凡与病畜、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即高,皮毛工人、牧民、兽医的感染率明显比一般人群高。故其感染重点人群为从事畜牧业,特别是养羊、养牛业以及皮毛、乳、肉加工从业者。职业分布中,以农民最多,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8.41%,其次为牧民,占2.56%,这与其从事畜牧生产、流通和畜产品加工油直接关系。儿童和学生占2.24%,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人群。

从月份分布看,2月开始发病呈现上升趋势,5月份病例数(构成)最高,疫情一直维持到9月,3月~8月发病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10月~次年1月处于相对平稳期,与我市的气候有一定关系。

布鲁菌病的流行季节性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多重影响,如配种时间、配种方式、屠宰季节等因素对人类的发病高峰具有直接影响。布病可发生于全年各个月份,但由于畜间发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而人类多从动物感染而来,也就决定了人类发病同样具有一定的季节流行特征,一般以春夏季节为多,即2~8月份。吉林省农村羊产羔的季节多在冬春季,羊布病性流产多发生于1~2月,人间发病高峰在3~5月,尾随羊流产季节后1个月左右。牛种菌布病则夏季稍多些,猪种菌布病季节性不明显。

[1]冮森林,张士义.吉林省布氏菌病[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R516.7

:B

:1671-8194(2013)03-0068-02

猜你喜欢
镇赉县洮南市通榆县
有山的地方
白城市通榆县召开“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表彰暨教育2.0大数据平台启动会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推动通榆县农业经济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洮南市农民工特征分析
吉林镇赉县机械深松整地的实施效果
充分利用惠农政策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吉林省农村经济合作社现状调查——以洮南市永茂乡新胜村为例
风力发电发展SWOT分析
关于通榆县风力发电的调查分析报告
镇赉大米跻身电商平台初战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