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兰婷
由于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 并且其B超影像学检查也并不明显, 临床漏诊率和误诊率均较高[1], 为了探讨对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分析方法, 作者回顾性总结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55例资料,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对象来自于2011年10月~2013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55例资料, 年龄范围为25~38岁, 平均年龄为(28.4±9.3)岁, 孕周范围为26~40周, 平均孕周为(31.2±10.1)周, 其中初产妇28例, 再生产产妇20例, 第三次生产产妇7例。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所有纳入研究的资料对象均知情并且同意接受该项调查。统计资料排除标准:排除同时合并出血性倾向疾病患者。
1.2 诊断方法 所有55例资料均经过生产后的胎盘常规检查, 结果显示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 确诊为不典型胎盘早剥(轻度者早剥面积小于胎盘面积的三分之一, 重度者早剥面积大于胎盘面积的三分之一)。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通过治疗前的病情询问总结病因, 通过B超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 统计55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诊断要点并加以分析。
55例资料中, 有20例患者(36.4%)发病前并没有显著性诱因, 其他诱因包括胎膜早破(11例, 20%)、子痫前期(6例,10.9%)、脐带缠绕(4例, 7.3%)和其他(14例, 25.5%), B超影响学结果显示患者有胎盘异常增厚现象(胎盘内部和周围有异常回声), 胎心监护仪显示胎动后无明显加速反应。
所有胎盘早剥患者中, 轻度早剥40例(72.7%), 重度早剥15例(27.3%), 4例患者在入院观察24 h后终止妊娠, 其余患者分娩方式:阴道分娩者12例(23.3%), 剖宫产生产者39例(76.7%), 生产后有8例患者(14.5%)出现产后出血现象。
相关文献[2]显示, 临床上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诊断存在较大的误区, 误诊率和漏诊率高达30%以上, 本院结合本研究资料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55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36.4%)发病前并没有显著性诱因,很多早期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 仅有部分患者出现不规则的腹痛表现或者阴道出血现象, 这些临床表现也容易与足月临产先兆相混淆。二是诊断过分依赖于B超技术, 单纯的B超检测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尤其是对于轻度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诊断更不灵敏。三是缺乏胎心监护, 胎心监护过程中仅仅有一次异常现象并不能作为确诊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标准, 对孕妇应该进行动态连续性的监测。
针对以上分析的对不典型胎盘早剥漏诊和误诊的原因,妇产科医疗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早产, 胎儿窘迫现象和产前出血现象时, 在排除了前置胎盘和宫颈阴道等病变后, 首先警惕胎盘早剥, 对患者的子宫高度、子宫张力、子宫压痛以及阴道出血情况应该进行动态连续性的监测,另外, 妇产科相关医师应该同时具有B超技术相关知识, 能对B超检测结果中显示的胎盘内的血肿现象进行准确判断,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 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最后,在诊断方面, 除了进行B超和临床表现之外, 进行实验室病理学检查也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例如进行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贫血程度;进行尿常规检查可了解肾功能情况及尿蛋白情况, 对于重型胎盘早剥患者来说, 该类患者可能并发DIC, 应进行有关实验室检查, 包括DIC的筛选试验(如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测定和P试验)以及纤溶确诊试验。
[1]张晓丽.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外医学研究,2012, 10(12): 56-57.
[2]刘津, 杜宇.超声检查诊断妊娠高血压合并不典型胎盘早剥33例.陕西医学杂志, 2013, 42(3): 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