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秀兰郭 齐*
(1 安徽省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巢湖 238000;2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安徽 巢湖 230015)
52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体会
瞿秀兰1郭 齐2*
(1 安徽省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巢湖 238000;2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安徽 巢湖 230015)
早产儿;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的活产新生儿,近年来早产儿的出生率有升高趋势,文献报道我国早产儿的出生率已达7.8%[1],随着医学的进步,早产儿存活率显著提高。但早产儿的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易患多种疾病,以胃肠功能障碍多见,早产儿容易出现腹胀、呕吐、胃残留、残留物呈咖啡色、便秘等喂养不耐受的问题[2]。因此,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护理长期探索的问题之一。我院新生儿科2005年至2011年收治52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疗效满意,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我院新生儿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共收住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52例,诊断符合中国医科大学薛辛东教授的标准[3]。52例患儿中,胎龄29~32周者26例,32~34周19例,34~37周7例(最大1例36+4周,出生体质量2060g),出生体质量1430~3050g,男∶女=35∶17;并发疾病:新生儿窒息5例,新生儿肺炎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例,新生儿溶血病2例,电解质、酸碱失衡2例,颅内出血5例,新生儿脓疱疮1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1例;合并上述疾病的2种及以上患儿23例。住院日10~32d,平均18.35d。
2.1 保暖
早产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基础代谢率低、相对体表面积大等,易致低体温,严重者可致硬肿症,保暖尤为重要,亦是早产儿护理的第一关,本组早产儿均置婴儿培育箱,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减少患儿出箱次数,箱外操作在辐射台上进行,早产儿头部体表面积大,外出检查时戴上厚绒布帽;新生儿室、暖箱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之间。
2.2 防治窒息、缺氧
缺氧对早产儿的各组织、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胃肠道损伤表现为黏膜缺血性坏死,肠道菌群失调、细菌移位和内毒素吸收,形成内毒素血症、败血症等严重感染[4]。早产儿入科后,我们再次清理口咽部、呼吸道,常规予温生理盐水或1%碳酸氢钠洗胃,防气道分泌物或呕吐物引起的窒息。监测血氧饱和度<85%者,予低流量吸氧,吸入氧浓度<35%。密切观察有无早产儿呼吸暂停、反流、误吸等,呼吸暂停的患儿及时给予物理刺激,如拊背、弹足底等,频繁发生呼吸暂停告知值班医师,遵医嘱用药。
2.3 喂养
早产儿尽早行胃肠道喂养,防止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缩短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时间,促进胃肠道成熟;根据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及病情,决定喂养方式[5]。一般情况下,入科洗胃后1h许试喂5mL白开水或糖水1~2次,无呕吐后予稀释的早产儿奶。此52例喂养不耐受的患儿,我们行以下护理干预:
2.3.l 非营养性吸吮
早产儿呼吸、吸吮、吞咽不协调,经口喂养困难,本组患儿,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予消毒的无孔乳胶奶嘴吸吮并胶布固定,开始每次5min,渐延长至每次15min,鼻饲奶前后进行,每日7~8次,到有协调的吸吮、吞咽,无发绀和能耐受经口喂养为止。
2.3.2 鼻饲胃管微量喂养
本组患儿均置鼻饲管并保留,按医嘱微量给奶,一般先予1∶1稀释早产儿奶1~2mL/次,间隔2~3h鼻饲1次,喂奶前先缓慢抽吸,观察有无奶液潴留、咖啡样奶等。残留量超过上次注奶量的1/4,减少或暂不增加奶量,若有咖啡色液体,即停喂并告知床位医师,按医嘱处理。
2.3.3 十二指肠鼻饲微量喂养
对胃残留多、返流严重、频繁误吸、极低出生体质量的患儿,我们行十二指肠鼻饲,十二指肠喂养要求较高,由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操作,在B超引导下完成,将鼻胃管再缓慢插入8~10cm,抽吸少许液体,经pH试纸测试证实在十二指肠,开始注入量少,每次每公斤体质量1~2mL稀释奶,逐渐加量,鼻饲前常规抽吸,残留量不超过0.5mL。本法可引起十二指肠穿孔、十二指肠狭窄、腹泻、营养素吸收障碍等较多副作用,不长期使用,无明显腹胀、肠鸣音正常、大便正常时,改为鼻胃管喂养。
2.3.4 腹部抚触
本组患儿在病情平稳,无频繁呼吸暂停、无高度腹胀、鼻饲管引流液无咖啡色液体时行腹部抚触,患儿仰卧位、左右侧卧位,在两次鼻饲之间、沐浴后进行,以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摩,速度稍慢,开始5分钟/次,每天2次,渐增到10~15分钟/次,每日3~4次,患儿耐受经口喂养时停止,本组患儿腹部抚触时间10~27d,平均13.52d。
2.4 沐浴
早产儿皮肤娇嫩、菲薄,易致感染,特别是皮肤皱褶、脐、会阴及臀部等,病情许可时,每日沐浴1次,沐浴室温度在25~28℃,水温在35~40℃之间,以流水冲洗,选用中性婴儿肥皂或沐浴液,沐浴时做好护理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5 其他
用毛巾、床单或护理巾制成早产儿的“鸟巢”式睡眠床,“鸟巢”模拟了某些宫内环境,为早产儿提供安静、安全、舒适的生长环境,增强了早产儿的活动能力,促进了早产儿的吸吮、消化及生长发育[6];此外,遵医嘱予小剂量红霉素静滴,多潘立酮滴剂、肠道益生菌鼻饲管内注入等综合措施。
本组52例患儿,经积极医疗、护理干预,42例安全过渡到经口喂养,后痊愈出院,5例好转后自动出院,3例病情稳定后转院,2例因并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colitis,NEC)、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又称喂养困难,是新生儿胃肠动力发育落后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同时受各种疾病影响,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该病早产儿多见,早产儿在生后1~2周内容易出现胃潴留、呕吐、腹胀、胃-食管反流等喂养困难的现象[7]。
积极的护理干预防治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非常重要:①体温稳定、呼吸道通畅是早产儿生命支持的基础,亦是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前提;②非营养性吸吮刺激口腔内感觉神经纤维,兴奋迷走神经,改善胃肠调节肽的水平,刺激胃肠激素分泌,加快胃排空,促进吸吮、吞咽反射的成熟[8];③早产儿胃肠功能建立及诱导其成熟是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基础,早期肠内微量营养,可使血浆中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升高,促进胃肠动力,对胃黏膜有潜在的营养作用,加速胃肠功能的成熟,减少NEC的发生[9];④腹部抚触增强胃肠神经活性,增加胃肠激素水平,增加胃肠蠕动,加速胃排空,排便次数增加,减少早产儿反流和胃残留[10];⑤体位的变化,如头高脚低位可促进早产儿胃蠕动,减少反流;⑥预防感染,早产儿免疫功能差,临床护理中预防各种感染亦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保护性隔离、病室空气流通及沐浴、皮肤清洁护理等。
总之,舒适的环境、精心护理、正确喂养、合理药物调理、积极防治并发症,能明显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城市早产儿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1):25-28.
[2] 王茂贵.小儿胃肠道特点、粘膜屏障与胃肠功能障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2-5.
[3] 薛辛东,芦惠.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喂养[J].小儿急救医学,2002,9(2):51-52.
[4] 李精华,糜丽珍,黄萍.窒息后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初步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10):6094-6096.
[5] 王丹华.早产儿的营养问题[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4):246-249.
[6] 冯佩君.采用“鸟巢”护理早产儿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6, 20(2A):342.
[7] 孙艳.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1,8(9):62-63.
[8] 赵翠霞,薛辛东.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血胃泌素与胃动素及胃排空的影响[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22(2):65-67.
[9] 董梅,王丹华,丁国芳,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87-90.
[10] 黄从付,林红浪,韩静,等.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协同治疗早产儿胃肠功能障碍疗效探讨[J].中国新生儿杂志,2008,23(5):302-303.
R473.72
B
1671-8194(2013)29-0250-02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