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芳
云南省曲靖市第五人民医院药剂科,云南 曲靖 655000
患者女性,57岁,因“反复腹泻1年,再发加重2月余”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为黄色稀大便,无粘液脓血,每日3~4次,排便后感腹部隐痛,伴里急后重,曾到当地医院就诊后症状缓解,但反复发作,2月前上述症状再发加重,排便后腹部隐痛,伴恶心,无呕吐、嗳气、反酸、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到我院门诊就诊,治疗后无好转,未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结肠病变”收住院。病程中,患者精神可,饮食、睡眠欠佳,近2月来体重减轻2公斤。查体:T 36℃、P 84次/分、R 20次/分、BP110/70mmHg。一般情况可,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贫血貌,全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卫。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2~3次/分,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生化、术前四项、腹部B超、胃镜、结肠镜等均正常,
诊断为:肠易激惹综合征。
治疗措施:入院后给予氨基酸注射液500ml+谷氨酰胺双肽ivgtt qd,曲美布汀片0.1 po Tid,蒙脱石散3.0 po Tid,枯草杆菌肠球菌片2片 po Tid,左氧氟沙星胶囊0.2g po Bid。
临床药师仔细查阅了患者相关病史及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治疗指南,2007年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1]中提出,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目的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原则为: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安慰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也是所有治疗方法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②饮食治疗,健康、平衡的饮食有助于减轻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症状。③药物治疗,尽管现在尚无一种药物能完全有效的治疗各种类型的IBS,但已证实有不少药物可以不同程度、有针对性的改善IBS的症状,常用药物包括:解痉剂、止泻药、导泻药、肠道动力调节药、益生菌、抗抑郁药物,指南中并没有提及使用抗生素治疗。
魏睦新等[2]认为,盲目应用或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因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泻在一般情况下不是感染所致,所以长期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易杀灭肠道有益菌,导致菌群失调,如此不仅加重腹泻,还容易合并肠道致病菌感染。
王家启[2]介绍,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常与精神有关,外界刺激可诱发病情加重。治疗一般不用抗生素,可根据病情采用解痉、补液和支持疗法,并让患者注意调节饮食就可取得较好疗效。
上海瑞金医院消化科袁耀宗教授[3]也提出,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反复发作慢性腹泻,不建议用抗生素,因为这是一个慢性病,反复使用抗生素将对患者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临床药师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一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疗,该患者的体温、血象均正常,没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并且大量的研究资料也表明肠易激综合征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所以,临床药师认为应停用左氧氟沙星胶囊。就此,临床药师向医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医生接受了临床药师的建议,停用了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9天后,患者无腹泻、腹痛症状,病情好转出院。
在本病例中,临床药师鉴于患者药物治疗方案不合理后,根据患者病史及仔细查阅相关资料后给患者制定一个合理的用药方案。通过本病例分析,提示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中,可以协助医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药师应熟练掌握临床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同时要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肠易激综合征诊治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7,23:427.
[2]魏睦新,等.腹泻型IBS病人乳果糖氢呼气实验及抗菌素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10,27(10):325-329.
[3]吴睿.腹泻型IBS发病相关因素干预及病因探索[J].浙江大学医学报,2008,34(8):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