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红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基于西医高等院校中医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的再思考
张玉红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本文通过对西医高等院校中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难以达到培养医学人才的目的。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医教学改革方法,力图从中找到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方向。
西医高等院校;中医教学;存在问题;对策思考
中医学课程在我国西医高等院校中普遍开设体现了我国医学教育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也是我国现行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重医疗方针和政策的具体体现[1]。其目的在于构建医学生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在学习西医的同时,让医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有助于西医的学生通过中医学理论的学习,了解中医临床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方法[2],并能从中体会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模式奠定基础。就目前西医高等院校中医教学的模式来看,要达到这个目的,任重而道远。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1 内容多课时少 长期以来西医高等院校中医学教材内容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中医基础知识,但课时逐年减少,比如现行的《中医学基础》课程仅有54学时,甚至36学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输知识,没有留给师生交流的时间,学生难以接受所学内容,考试全凭考前总复习,形成了只是为了考试的学习。
1.2 内容抽象化 一方面教材没有考虑到学习的对象,中医的基本概念较为抽象,内容不易理解,引经据典大多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西医学生掌握文言文水平较差,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比如在讲授“主色客色”时,如果把“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客色胜主色,其病为顺”加进去,学生就更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了。另一方面教师不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授课,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3]。
1.3 教学脱离实践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时数限制了实践的时间,学生难以从临床中看到中医的治疗效果,对其独特的辨证理论体系产生疑惑;另外在西医院校讲解中医学的教师,中医功底普遍较低,又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不能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脱离了教与学的桥梁。
1.4 形成思维定式 中西医的理论体系有很大差异,中医强调的是“辨证论治”,而西医强调的是“辨病论治”。学生在学习中医时西医学的思维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如果学生带着现代的西医基础知识和思维模式去理解中医,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4]。比如现代医学中“肝”的解剖、生理等概念,已在学生头脑中基本形成并已巩固。然而中医学中关于“肝”的功能和西医学有着很大的差距,学生易从心理上予以排斥。从而难以接受中医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这也是为什么在西医院校开展中医教学的困难所在。
2.1 科学性 编写适合西医高等院校的中医学教材[5],西医院校医学专业的学生是以西医为主,中医学教材内容应简单明了,图文并重,并用现代语言注释教材中的文言文。在教材内容上,应该选择与课时相符合的内容进行讲解,尽量避免教学内容负担过重,导致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赶课,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内容多越听不懂越不想学。另外传统医学应该与现代医学结合,把中西医发展规律的异同、中西医理论特点的异同、中西医思维模式的异同体现在教材中。让学生清晰认识到二者的异同,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西医注重现代理化客观依据,而中医更重视逻辑思辨。把现代的医学理论、思维方法渗透到中医学中去,对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了解和掌握中医基本知识有重要作用。
2.2 认同性 努力提高西医院校学生对中医知识的认同性。引入现代医学教育模式,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手段、营造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以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的优势,帮助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医基本知识和临床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主动性。比如讲解中医脉象时,学生常常会感到抽象玄乎,老师也难以用生动的语言去描述,就可以借助现代的脉象仪,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如在讲解中医学的五行学说时,可以与自然界的实体“金、木、水、火、土”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中医的基础理论,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界事物的观察,从中找到学习中医的方法。
2.3 实用性[6]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中医的活力在于临床辨证和疗效中。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实用性为主。授课教师适当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用药体会,通过典型的中医病例讨论,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医的临床疗效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体现“两手抓”的教育方式,既要抓中医学课堂理论教学的质量,又要抓学生临床实践的能力,真正做到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的过程。此外,可以通过阶段临床实习,较好的理解中医理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为今后的医疗工作奠定中医学基础。
2.4 主动性 改变“教”与“学”的主次关系[7]。当前的中医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过度依靠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教与学的分离现象严重,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型”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要方式,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受到限制,制约了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内因是“学”,外因是“教”;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相互竞争日益加剧,中医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西医高等院校的中医教学改革不仅关系医学生的培养,更深刻地决定着中医的未来命运,关系到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医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西医高等院校中医教学应以基础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为目的。通过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强化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1]梁红,许岚,等.浅谈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改革[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38-239.
[2]梁晓春,田国庆,等.西医高等院校中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2):1121-1122.
[3]李展.浅谈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技巧帛[J].中医教育,2009,28(2):35-37.
[4]迟宏罡.浅谈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6):31.
[5]陶衔碉,区鸿斌,李华锋.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892-901.
[6]樊永平.浅谈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J].中医教育,2004,23(6):28-29.
[7]潘爱珍,易伟民,等.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杂志,2010,18(1):7-9.
Consideration about Problem s and Countermeasure thought of TCMTeaching in Western Medicine College
ZHANG Yu-hong,QIN Zhu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in yunnan province,Kunming 650021)
The problems of TCMteaching in Western Medical Collegewere analyzed in this article.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current teachingmethods and teachingmode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raining medical talents.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method of TCMteaching reform.Try to find western medicine of TCM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ideas and reform direction.
Western medicine colleg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teaching;Existing problems;Countermeasure
R2-4
A
1007-8517(2013)02-0026-02
2012.11.18)
张玉红(1963-),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医学及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