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泡核桃隙地资源发展山地牧业

2013-01-24 04:22:54吴永新云南省昌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中国畜牧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鸭茅套种大田

文│吴永新(云南省昌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的云南省昌宁县,自“九五”以来,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思路,把泡核桃作为富民兴县的骨干产业进行培植,成为云南省主要的泡核桃产区之一。泡核桃从嫁接到投产约8年时间,合理密植,一亩地可种植8株,随着泡核桃树逐年长大,空隙地面积由大到小,近年来形成核桃地套种玉米、烤烟、小麦等多种模式,随着泡核桃逐年投产,适宜套种烤烟、粮食作物的面积逐年减少,泡核桃林下只长杂草。为充分利用泡核桃隙地资源,昌宁县畜牧工作站与云南省草山饲料工作站经多方研究探讨,于2010年9月引入优质牧草—鸭茅,在泡核桃隙地套种,探索“林—草—畜”一体化模式,成为昌宁县发展山地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

一、泡核桃隙地资源概况

2011年年末统计,全县核桃总面积1531061亩,其中泡核桃面积1511991亩,覆盖全县13个乡镇117个村1493个村民小组,约6万户,农民人均占有核桃面积3.6亩。经畜牧工作站组织干部职工分组到珠街、耉街、柯街、大田坝、漭水调查落实,全县在泡核桃林下套种烤烟、粮食作物的面积约占2/3,闲置着只长杂草的面积约占1/3,随着泡核桃逐年长大投产,适宜套种烤烟、粮食作物的面积逐年减少,闲置隙地逐年增加。目前,全县约有50万亩泡核桃隙地可以发展牧草种植。

二、泡核桃隙地套种牧草技术

1.草种选择。与云南省草山饲料站研究探讨,确定引入优质牧草——鸭茅,进行示范种植。鸭茅又称鸡脚草、果园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禾本科牧草之一。该品种耐阴性较强,在遮阴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尤其适合在核桃林地种植。鸭茅为多年生牧草,疏丛型、须根系,植株比黑麦草类高大,有些栽培种可达到1.5米,种子比黑麦草类小,长卵圆形。鸭茅是一种多年生牧草,一般可利用6~8年,多者可达15年。

2.种植技术。

(1)地块选择。泡核桃树高3~6米的地块,耕作层深,干旱利于浇灌,雨季利于排涝,地下水位低,离家较近有利于管理、刈割利用的稀疏林地,园子地;不能选择果树较大遮阴,阳光不能照射,地下水位高,不利于排涝,土地贫瘠,耕作层浅,不利于生长的地块。

(2)整地。清除地面上的枯枝落叶和感染病虫害的树枝及杂草,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再进行牛耕碎伐或人工翻挖、除杂,每亩施肥不低于3吨后再进行二次人工翻挖、除杂、碎伐。

(3)开墒。根据地形情况,由高向低开墒,利于排涝,墒宽2.0米,墒间沟宽25~30厘米,沟宽30厘米。

(4)播种。一年四季均可播种,但秋季播种较适宜,每亩播种1~1.2千克,用磷肥拌种,播幅10厘米,行距30~35厘米。种子稀密度以一只手巴掌大面积能见种子5~10粒为宜,盖土1~2厘米。

(5)管理。幼苗长到10~15厘米时应及时清除杂草;雨水较多季节及时清理墒间沟道、土壤及杂物,保证排水畅通不受涝灾;鸭茅生长至30厘米左右,进行第一次刈割,留茬3~5厘米,以后每次刈割,喂猪刈割高度30~40厘米,喂牛刈割高度40厘米以上。

三、种植示范推广情况

2010—2011年,在耈街、柯街、大田坝3个乡镇15个村136个村民小组1782户农户的泡核桃隙地示范种植,种植面积3130亩,占全县可利用面积的0.63%。在上述每个乡镇选择牧草长势好、中、差的3个种植地块,在牧草孕穗期刈割,每年刈割6茬,每个地块选择3个测产样方,每个样方测8个平方鲜草产量,求平均值,平均鲜草产量为6.98吨/亩/年,发展潜力很大。由于长势好、产量高、牲畜喜食,起到了示范、带动的作用。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由畜牧兽医局副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由畜牧工作站站长任组长的技术指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订项目建设方案,组织协调,宣传发动,资金筹措、管理和监督检查;技术指导小组负责草种采购供应,种植地点选择与规划,种植技术资料编写、发放及组织种植技术培训和中耕管理技术培训。

2.广泛宣传,组织发动。由县畜牧工作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会同乡镇驻村领导、村干部以及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发放宣传材料、讲解隙地套种优质牧草对发展山地牧业的好处及种植技术,争取农户主动配合。

3.抓技术培训,办示范榜样,以点带面促推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鸭茅种植技术》资料,深入耇街乡团山、阿干,大田坝乡大田坝、华严村田间地头,发到乡、村各级技术人员、干部和种植户手中,选择一户种植示范户,召开种植现场会,由县畜牧工作站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面对面指导种植。

4.加强督促检查。牧草种植后,技术指导组不定期地深入种植区督促检查和指导农户施肥、浇水、田间管理、刈割利用等知识,帮助解决种植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种植效益

1.经济效益。2010—2011年,在柯街、大田坝和耈街3个乡镇利用泡核桃隙地种草3130亩,鲜草产量6.98吨/亩,涉及15个村136个村民小组1782户农户,发展母畜存栏2250个黄牛单位,实现牧业收入增加360万元,户均增收1270余元。新增肉牛冻精改良站点2个,增加改良数320头,促进了肉牛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和肉牛良种覆盖率。

2.生态效益。由于撂荒地类草场和农隙地类草场已被开挖种植泡核桃等经济林木,温凉地区的灌木林类草场已被开挖种植茶叶,亚热带地区的河谷地带已被开挖种植甘蔗或橘园,由于山林土地到户承包,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利用,草食畜不断增加,草地资源退化十分严重,保护草原、开展人工种草刻不容缓。泡核桃隙地种草,提高了地表覆盖率,有效减轻了地表径流、控制了地表的风蚀和水蚀,保持水土、遏制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培肥了土壤,达到了林牧有机结合,促进了生态和生产的良性循环。

3.社会效益。利用泡核桃隙地种植牧草,调整优化“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为稳定粮食生产、巩固林业发展、促进草食畜牧业高产高效发展探索新的经验。“以种带养,以养促种”,探索“林—草—畜”一体化循环模式,有效遏制天然草场超载过牧、缓解林牧争地,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肥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产出率,为昌宁发展山地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鸭茅套种大田
朝天椒套种芝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32
鸭茅物种起源与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进展
草地学报(2021年12期)2022-01-08 08:11:14
鸭茅幼苗对开花期白三叶不同部位化感作用的响应机理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海峡姐妹(2020年1期)2020-03-03 13:35:54
优良乡土牧草种质
——滇中鸭茅的驯化和饲用潜力评价
种子(2018年5期)2018-06-08 03:31:23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滇中鸭茅在云南不同气候区的生产性能评价
果园套种蚕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柑橘(2016年1期)2016-03-11 20:12:33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