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聘年,曹生有
(1.天祝藏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733200;2.凉州区中医院,甘肃凉州733000)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原方功效为滋补肝肾、清泻虚热,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足跟痛、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消渴、虚火牙痛、舌燥喉痛、小便淋漓,舌红少苔、脉象沉细数。辨证要点为肾阴不足,略兼虚热。近年来,笔者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头痛、慢性咽喉炎、糖尿病、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炎症、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兹举案例5则,介绍如下。
头痛以头部疼痛为主症,有缓急之分,局部或全头之异。内伤之肾虚头痛表现为头脑空痛,以后头枕部为甚,烦劳加重,眠后则轻,或兼有神疲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头发少白、心悸少寐,舌嫩红、少苔、脉细无力。乃肾精亏虚,髓海不足,精血不能上荣于脑而致。治宜益肾生精,药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
例1 患者,男,16岁,1987年11月3日初诊。主诉:头痛,发热2 d。患者从小体弱多病,易患感冒,每次感冒后,发烧、头痛、口干、舌苔片块剥脱。自7岁开始,屡患感冒,均以六味地黄丸合增液汤加味治之,均能显效。症见:失眠、多梦、头痛,以脑后为甚,体温39.0℃,唇红,口极干,舌苔斑剥脱落,脉沉细,自服银翘之类后出现鼻塞、恶寒、腹痛腹泻,它症如前。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头痛。治宜滋补肾阴,解表散寒。给予六味地黄丸加荆芥 12 g,防风 12 g,川芎 15 g,太子参 20 g,辛夷12 g,薄荷12 g。服用1剂后热退,体温37.5℃。服用3剂后,体温降至36.5℃。服用9剂后痊愈。
按 本例头痛特点是疼痛以脑后为甚,虽由感冒引起,但其素体虚弱,易感冒,见地图舌,可见风寒外袭为标,肾精不足为本。故治疗当以六味地黄丸治其本;荆防、薄荷、辛夷祛风解表,散寒通窍;川芎搜风寒、解血滞,善治头痛;太子参益气健脾。药证相合,故疗效显著。
慢性咽喉炎以阴虚而生内热,内热而至肺燥为病机。症状表现为咽喉干燥、发痒,甚则嘶哑,讲话多则加重,时有突然干痒、咳呛、痰少而黏、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的症状,患者多用胖大海、菊花等代茶饮,效果并不理想,用养阴清肺丸尚可。肺肾同源,用六味地黄丸合养阴清肺丸,效果十分明显。
例2 患者,女,42岁,1996年1月10日初诊。主诉:咽部不适、咽干、有异物感4 d。现病史:患慢性咽炎多年,咽部干燥不适,咳呛,腰痛酸困,舌红少苔,脉象细数。辅助检查:喉镜和颅底X线示慢性咽喉炎。西医诊断:慢性咽喉炎。中医诊断:喉痹,证属肺肾阴虚。治宜滋补肾阴,养阴润肺。给予六味地黄丸6 g和养阴清肺丸6 g,1 d 3次,7 d为1个疗程。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服用1个月,以巩固疗效。
按 本例患者患病多年,表现为肺阴不足,久之伤及肾阴,结合腰部疼痛酸困等症,辨证属肺肾阴虚,故用六味地黄丸和养阴清肺丸治疗,疗效显著。
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有甜味为症状,运用现代医学技术对尿糖、血糖进行检验即可确诊。中医辨证属燥热为标,阴虚为本。肺燥、胃热、肾虚常可同时存在,但以肾的气阴两伤、阴阳俱虚为关键,中医学称为“消渴”。表现为口渴喜饮,消谷善饥,大便干结,小便量多、频数,乏力消瘦等。药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壮水制火,加黄芪、党参补气解乏,知母、黄柏清解燥热。
例3 患者,男,68岁,2010年4月6日初诊。主诉:自觉烦渴多饮,时有饥饿感1周。症见:头昏乏力,口干口苦,眼红干涩,尿频,大便秘结 ,舌质红,苔黄,脉细数。一直服用优降糖等药物,症状时好时坏。辅助检查:餐前血糖25.0 mmol/L,伴高血压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西医诊断:糖尿病。中医诊断:消渴。证属肝肾阴虚。治宜滋阴补肾,养阴降火,益气潜阳。给予六味地黄丸加知母12 g,黄柏12 g,生龙骨、生牡蛎各20 g,代赭石20 g,牛膝15 g,黄芪20 g,党参15 g。服药 7 剂后,餐前血糖降至18.0 mmol/L,血压140/90 mm Hg。服药16剂后,餐前血糖降至9.3 mmol/L,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
按 本例患者病程长,且伴有高血压,给予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知母、黄柏养阴降火;党参、黄芪益气;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滋阴潜阳。诸药合用,疗效显著。
此类患者表现为小便频数,点滴而下,欲出不尽,小腹拘挛坠胀,甚则遗尿不禁。该病多见于老年人,B超检查可见前列腺良性增生,中医学称为“淋证”,病因多为脾气不升,浊阴不降,肾气亏虚,膀胱气化无权,药用六味地黄丸加桂枝、附子、猪苓、党参治疗。
例4 患者,男,70岁,2001年3月7日初诊。主诉:小便淋沥不已,劳则加重,腰酸困,乏力,恶寒,四肢冷3 d。现病史:患前列腺增生已10 a余,长期服用前列康,症状无明显改善,近日来,昼夜均需用尿布垫。症见小便淋沥,时止时作,腰膝酸软,疲乏无力,舌淡苔白,脉细弱。辅助检查:B超示前列腺增生。西医诊断: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炎症。中医诊断:淋证,属脾肾阳虚。治宜温补肾阳 。给予六味地黄丸加桂枝10 g,制附子6 g,升麻6 g,柴胡6 g,党参15 g。服药3剂后,症状减轻。服药6剂后,小便基本正常。后嘱其服用金匮肾气丸1个月,以固肾气。
按 本患者年届七旬,观其症状,属肾阳亏损,不能温煦下元,先用六味地黄丸加桂枝、附子温补肾阳,后用金匮肾气丸、升麻、柴胡升举阳气,取得满意疗效。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学“水肿”范畴,主要责之于肺、脾、肾3脏调节水液代谢功能失调,导致三焦决渎无权,膀胱气化不利,水液运行障碍,停聚泛滥发病。临床表现为眼睑、头面,甚至全身浮肿,伴腰痛如折、小便不利,严重时可引起血压升高、恶心、头晕、失眠,必须卧床休息。治宜健脾、补肾、利水。药用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车前子、白术、生姜。
例5患者,女,40岁,2003年10月15日初诊。主诉:眼睑浮肿,小便不利3 a。慢性肾小球肾炎20 a余,因情绪刺激,受凉劳累而诱发。症见:眼睑浮肿、腰痛,畏寒,恶心,咽干而痛,小便不利,全身乏力,失眠,面色苍白而灰滞,舌质淡胖,舌苔前少后厚,脉沉濡。辅助检查:尿常规示,尿蛋白(+++),潜血(+++),镜检颗粒管型 6~7/HP,白细胞(++)。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断:水肿,证属肾阳不足。治宜温肾助阳 。给予六味地黄丸加桂枝12 g,干姜10 g,红参10 g,炙黄芪15 g,川续断15 g,淮牛膝15 g。服药6剂后,镜检正常,潜血(++),蛋白(+)。服药1个月后,潜血(+),其他正常。嘱常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合归脾丸摄生调养。
按本患者病程长,结合症状、体征、脉象,诊为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用六味地黄丸加桂枝、干姜温补肾阳。病久耗伤正气,故用参芪益气。川续断、淮牛膝补肝肾,强腰膝。药证合拍,故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