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 每年春运期间,火车票一票难求总是全社会热议的话题。在公路、航空等其他交通方式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的今天,仍有这么多乘客明知火车票难买也要选择火车,这既是因为火车在陆地长途运输中占有多方面优势,也是因为火车性价比较高,毕竟多年来全国居民收入已经大幅度上升,火车票价则保持不变。即使是被许多舆论指责为“价格过高”的新兴高铁,其性价比仍然很有竞争力。 可以断言,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对铁路运输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的需求都仍将持续较大幅度增长。这是因为我国拥有广大的内陆地区,而且已经步入新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时期。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高达2.6亿,接近美国全国人口总数,比2000年增长了81.03%。随着城镇化深入发展,上述人口流动规模必将进一步增长;而大规模的跨地区居住就业相应也就意味着大规模的春运人流。东部沿海成熟产业向内地转移,部分内地劳动力当地就业,可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这种人流,但不可能根本扭转这一趋势。 任何“改革”的灵丹妙药都不可能直接解决严重供不应求的矛盾,解决矛盾的唯一出路在于发展,缩小供求缺口。而现实是中国铁路多年来发展严重滞后,已经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考察我国GDP和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增长情况,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近几年高铁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既是跨越,更是弥补欠账。1990年—2010年间,我国GDP增长20.49倍,在此期间,铁路营运里程、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等指标增幅不仅远远小于GDP增幅,与公路、民航、水运等另外三种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几乎在每项指标上增长幅度都是最小的:论营运里程,铁路增长57%,公路增长290%,民航航线增长445%;论旅客周转量,铁路增长235%,公路增长473%;论货运量,铁路增长142%;公路增长238%;论货物周转量,铁路增长160%,公路则增长近12倍。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我们可以看到,在这20年里,每单位营运里程旅客周转量,铁路上升了113%,公路上升47%;每单位营运里程货运量,铁路上升54%,公路则下降13%;表明无论是货运还是客运,铁路运输效率提高更快。发展是根本出路,但发展需要时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还是耐心一点吧!▲(作者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