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维 刘 多 刘 红 杨立新*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耳鼻喉科,吉林 长春 130031)
喉气管狭窄重建术的护理
姜维维 刘 多 刘 红 杨立新*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耳鼻喉科,吉林 长春 130031)
目的 探讨喉气管狭窄重建术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0 年 8 月至 2012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94例喉气管狭窄患者,行重建术,经术前和术后护理后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本组行喉气管狭窄重建术患者 94 例,经过术前以及术后护理,治愈 56 例,治愈率为 59.57%;有效 28 例,有效率为 29.79%;无效 10 例,无效率为 10.64%,总有效率 89.36%。结论 经过科学、规范的术前护理以及术后护理后,患者康复状况良好,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术后并发症少,我组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喉气管狭窄;重建术;护理
喉气管狭窄的病因复杂,在临床上是耳鼻咽喉科难治病症之一,目前尚无能适应各类患者的统一治疗方法。对于部分狭窄严重或者闭锁的病例,可以将狭窄比较严重的瘢痕给予切除,并可以利用已经有的瘢痕成为气道部分支架,并通过加宽、加深喉气管的支架来扩大患者的气道[1]。我组选取了我院于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94例喉气管狭窄患者,行气管重建术后,进行系统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取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于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喉气管狭窄患者94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2例,男女比例为1.2∶1;患者年龄9~58岁,平均年龄33.5岁。所有患者都进行了纤维喉镜检查和颈部侧位X线,其中行颈部CT检查患者40例,其余患者由于诊断较明确而未行CT检查[2]。患者均表现出呼吸困难和声嘶的症状。喉部气管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增生、组织粘连,声门下气管内有灰白色肉芽组织和瘢痕。按照1989年COTTON分度标准,在94例患者中,Ⅱ级狭窄82例(管腔狭窄70%~90%),Ⅲ级狭窄12例(管腔狭窄>90%)。患者病程70d~32年。喉部狭窄患者22例,喉颈段气管狭窄22例,颈段气管狭窄41例,颈及胸段气管狭窄9例。患者的发病原因:气管插管后13例,颈部外伤26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后22例,气管切开术后14例,喉结核19例。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喉气管狭窄的病因复杂,且目前尚无能适应各类患者的统一治疗方法,治疗时间长,因此患者在接受手术前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恐惧、焦虑的心理。部分患者对自身的病情和手术环节不够了解,因此依从性差。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向患者介绍喉气管狭窄的大致情况,以及手术的具体环节和术后可能出现的状况等,以便能够赢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能够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向患者介绍以往成功的病例,树立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能够以最佳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手术,并使手术能顺利完成[3]。
2.1.2 呼吸道护理
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时准备好床边急救物品,包括气管切开包、吸引器、氧气瓶等,并且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当患者出现Ⅱ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时,要叮嘱患者采取半卧位休息,并同时给予患者氧饱和度监测。当患者出现Ⅲ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时,护理人员要协助医师进行气管切开术,术后要按气管切开术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另外,患者由于气管狭窄导致呼吸功能减退,导致患者的肺部自净能力明显减弱,以及术后颈屈曲位限制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因此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护理人员要做好以下工作: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在手术前两周停止吸烟,因为吸烟可损害气管黏膜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使纤毛的排痰和运动功能减弱,并可使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和滞留,导致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增加[4];在手术前每天对患者行超声雾化吸入2次,可以适当添加沐舒坦、细辛脑等药物于吸入液中稀释痰液,使患者肺底部分泌物能够有效清除;给予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抗感染药;指导患者在咳嗽时采取坐位,深吸气后屏气5s从胸部深处咳嗽,将痰引至大气管后用力咳出。
2.1.3 术前常规准备
手术前叮嘱患者用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每日3次;手术前1d叮嘱患者要进行面部和颈部清洁工作,护理人员对患者做好有关药物敏感试验;使用“T”字支架的手术,护理人员要协助医师选择不同类型的支架。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监护
术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如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并做好记录。要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注意观察患者呼吸的深浅及节律变化,口唇、甲床颜色,有无痰鸣音等。若患者出现紧急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并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
2.2.2 呼吸道护理
术后由于麻醉药物的残留和气管插管及手术刺激等导致分泌物增多,加之患者术后的水肿、充血及颈前屈位的要求,因此不易咳出痰液,避免痰液潴留是做好呼吸道护理的重中之重。术后患者在ICU内的前4h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吸尽气道内的分泌物和血液后再拔管,密切观察分泌物是否带有血丝,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另外,每天4次向患者给予氨溴索、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除,减轻患者的组织水肿和充血症状[5]。
2.2.3 体位护理
体位护理是气管重建术后护理的重点。术后强制性让患者保持颈前屈曲位,能有效地减少气管手术切口的张力,有利于手术切口的愈合。对这种强迫体位,除了术前要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能够充分适应,还要不断的鼓励患者,使患者能够坚持下去。另外,护理人员要在生理上和生活上给予患者全方面的支持。
2.2.4 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活动
术后的早期活动有助于增加肺活量,使呼吸功能得到改善,促进为肠道蠕动,可以防止术后肺部的并发症,使机体的各项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因此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早运动。术后第1天病情平稳即可指导患者进行抬臀、翻身或肩臂活动等床上运动;术后第2天可鼓励和协助患者在床边进行活动,同时要密切留意患者的状况,如果患者出现气急、头晕、出冷汗、心慌、面色苍白等情况,要让患者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并通知医师紧急医治,做好相关处理。
2.3 出院指导
出院时要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在家中的注意事项,例如患者于3个月内只能平视,禁止抬头上仰,避免头部激烈运动;患者睡觉时要抬高床头,使用躺角15°~30°的软枕;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家中如有不适要及时就诊。
本组行喉气管狭窄重建术患者94例,经过术前以及术后护理,治愈56例,治愈率为59.57%;有效28例,有效率为29.79%;无效10例,无效率为10.64%,总有效率89.36%。
喉气管狭窄是临床较常见却难医治的疾病,迄今为止依然没有适用于各类喉气管狭窄治疗的满意方案。患者患有喉气管狭窄后常表现为声音嘶哑或失声,失声患者的狭窄部位常位于声门以下。另外,狭窄位于喉部的患者还常常伴有进行性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后在堵管时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患有喉气管瘢痕狭窄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伴黏稠痰、喉鸣、呼吸困难、进食咳呛等症状,患者严重时会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呼吸与心跳加快、烦躁不安、唇指发绀等,主要是由于肺、心、脑等重要脏器缺氧所致。在临床可以治疗喉气管狭窄的方法较少,因此该病在治疗上比较困难,尤其是当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喉气管狭窄后,在治疗上就更加的棘手、复杂[6]。目前,在临床上主要有两种治疗喉气管狭窄的手术方法,第一种是是将瘢痕切除后使用皮瓣和黏膜扩大有效的通气管腔以及对患者的创面进行覆盖,预防肉芽以及瘢痕的增生;第二种方法是恢复患者喉支架的完整、统一性,从而减少患者喉气管外的软组织和瘢痕的压迫以及患者在吸气时产生的负压而引起的气道塌陷,或者行手术增加喉支架直径从而抵消喉内由于瘢痕增生所导致的气道狭窄,对于存在瘢痕局限的患者,必须要彻底切除瘢痕,直到正常的软组织,并且瘢痕切除要在黏膜以下,值得注意的是在行手术时必须要尽量的保留原来正常的黏膜组织,大多数的创面在进行黏膜下潜行分离之后都可以直接缝合,或可以加宽气管支架进行治疗。多数患者行喉气管狭窄重建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因此需要严谨的护理。我组选取我院于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94例喉气管狭窄患者,实施准确、有效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体征监测、出院指导等工作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全部94例患者中治愈56例,治愈率为59.57%;有效28例,有效率为29.79%;无效10例,无效率为10.64%,总有效率89.36%。可见,我组采用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朱建英,韩文军.现代临床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546-547.
[2] 陈文弦,迟汝澄,刘文中.喉气管狭窄重建术20年经验[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9,32(5):302-304.
[3] 汪审清,周水洪,徐盈盈.单侧声带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11,35(2):542-543.
[4] 李贵泽,刘文中,陈文弦.儿童喉气管狭窄及其手术方法[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11,5(1):36-37.
[5] 朱熊兆.心理干预对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12,6(17):2520-2522.
[6] 吴金鹏,隋军,李小江.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的研究进展[J].耳鼻喉外科学杂志,2011,21(11):526-527.
R473.76
:B
:1671-8194(2013)06-0327-02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