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英 徐 博 沈 楠 赵丽晶 陈 雪
(吉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机能学实验室,吉林 吉林 132013)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个性化教育的探索
安 英 徐 博 沈 楠 赵丽晶 陈 雪
(吉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机能学实验室,吉林 吉林 132013)
个性化教育是在对学生知识储备及理解能力等全面了解基础上,在课程实施中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化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来学习。本文对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个性化教育进行分析和展望。
医学机能学;个性化教育
为了适应医学教育发展,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各个学校对实验室进行了整合,建成医学实验中心。机能学实验室也在此背景下成立,其中包括了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通过设立机能学实验课程,改变了过去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的教学方法,即强化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结合,也促进了学生对动手能力的重视。为了能够培养充满个性且富于创造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提出了个性化教育新模式。我们就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个性化教育问题作一探讨。
个性化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差异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依据学生的能力、资质、特长和爱好,加以引导,促使其发展的过程[1]。个性化教育尊重每个人不同的个性,以此作为实施教育和教学的依据,使不同程度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其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其能力允许范围内充分发展,从而获得成功。个性化教育并不是一种学习方式或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主体性丧失,学生的个性无法在教学中得到应有的体现。而所谓的个性化教育,就是要注重学生在智力、情感、生理以及生活背景等各个方面存在的特性和差异,进行引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独特性。以这种教育思想为指导,在培养目标上应有特色,能根据学生特点,以不同教育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在达到统一要求基础上,又能发展其个体的独特性。
个性化教育的一个前提是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理解能力等。在课程实施中应当做到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化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中心,目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来学习他们所需要掌握的内容[2]。在此基础上,从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教学的设计。把教学重点放在集体教学的同时,也应当兼顾个别学生,提高教学的深度,在适应一般程度学生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学生的教学及辅导工作。要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一致的标准要求学生,应当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力,根据学生个别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
2.1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个性化教育的基础,在目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的传授,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本无法得到激发,因而更无法将自己的个性发挥出来。因此作为教师,应当以启发式教学为基础,在不断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以机能综合实验中“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以及胆碱酯酶活性测定”为例,可以启发式提问,有机磷酸酯类是属于哪一类药物?回答问题可以知道有机磷酸酯类属于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同时可以问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其代表药是什么?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症状是什么?急性中毒时胆碱酯酶活性怎么样?通过以上问题不仅可以复习理论课上学过的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总体和细节都能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过程,尽量不要否定学生的不同答案,而是通过启发,让学生体会到答案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以及问答与实验内容之间的联系。启发式教学不同于简单的提问式教学方法,对个性化教学而言,没有错误答案,只有对答案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因此应尽量发展学生自身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2.2 典型病例讨论教学法
典型病例讨论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也是个性化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病例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病例讨论的内容以将要进行的实验为中心展开,寻找真实的临床病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鉴别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措施等,使学生形成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整体理论体系,并将这一体系应用到即将进行的基础实验当中,再从动物实验中得到切身体会。同时允许学生在常规实验内容的基础上适当的自由发挥,可以观察或进行感兴趣的实验项目[3],以期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病例讨论教学法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实验后的总结性讨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到实验之前讨论的知识点,在实验后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查阅或收集资料,因此对基础知识、实验内容以及临床相关联系等知识点的认识也不同,对相关疾病和相关理论基础的学习和理解也会不同,学生的多样化的个性需求也将得到发展。
2.3 比较机能实验学教学方法
比较机能实验学是近年来为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在比较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课程。通过类比研究,在现有的经典实验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类比研究而设计新的实验[4],这也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的方法。实验教学已经不仅仅限于设定好的实验动物,不同动物在给药剂量、方式、途径以及动物反应等方面都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进行不同种属间动物剂量的换算,也可以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实验动物之间或者同一种动物因不同的给药途径而造成的动物不同的反应,也可自主的探索出最佳的给药途径及给药剂量等。由于实验对象可以灵活改变,并不限定,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新的实验项目,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情况,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而实验内容则由学生独立完成。由于新的实验对象超出了教材的范围,学生不能像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那样,无需动脑,按操作步骤完成,而是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让学生运用已知和未知的知识,自行设计和完成实验。比较机能学教学在机能实验教学中适当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使学生完成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2.4 角色互换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书本、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单调乏味,学生已经失去的创造性思考的能力。而角色互换教学方法,则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个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5]。理论教学中,角色互换教学会占用大量理论教学时间,教学效率较低。而在实验教学中,角色互换教学法则可以发挥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提前告知学生实验内容,学生分组准备,在实验开始前,由学生对整个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进行讲解,针对实验的各个环节和各种注意事项,由其他组学生提出和讨论,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和具体实验指导。每组学生至少有几个人,对整个实验过程将非常清楚,对不明白的地方在课前就可以解决,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整个实验内容的认识、加深实验操作印象、加快实验进度、提高实验成功率,同时也为今后可能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实验教学中的角色互换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对个性化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开展个性化教育要打破当前的机能实验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生个性化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学生进行观察和指导,同时由于学生能力不同,兴趣范围也不同,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责任感,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教师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无论哪种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机能实验个性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力,真正使学生成为个性化教学的受益者。
[1] 齐平,李东月.地方高等医药院校个性化教育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123-125.
[2] 郑玉荣.大学英语中个性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4(2):120-122.
[3] 安英,陈雪,赵丽晶,等.转化医学理念在医学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2,24(16):192.
[4] 刘琼.比较机能学实验教学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4): 348-350.
[5] 孟凡谋,卢长柱,王月飞,等.角色互换方法在生理教学中运用与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4):457.
R4
A
1671-8194(2013)31-02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