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红 张淑芳
(吉林市传染病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二级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与策略
黄瑞红 张淑芳
(吉林市传染病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目的 通过对在职护理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采取相对的措施,以提高职业防护能力,减少发生锐器伤的概率,拒绝职业暴露。方法 通过加强职业安全管理;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加强对制度的落实和执行的管理;加强职工健康档案和职业暴露档案的管理;各项工作均与绩效考核挂钩。结果 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降低,报告率明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及能力均明显提高。结论 传染病医院的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只有不断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及防护能力,才能有效的预防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职业暴露;职业防护;医务人员;培训
因为我院是传染病医院,且无外科、手术室等其他科室,因此锐器伤的发生大多发生在护士这一职业群体。对在职64名护理人员按工作年限分为:5年内、5~10年、10年以上三个护龄段进行问卷调查,5年内的27人,占42.19%,5~10年的12人,占18.75%,10年以上的25人,占39.06%。以护龄在5年内居多。64人均发生过锐器伤,有的发生数次,共发生87例次职业暴露,居前三位的操作依次是:拔针46例、注射20例、抽血19例,其他2例。分别占52.87%,22.99%,21.84%,2.3%。主要存在职业防护知识欠缺,防护意识差,违规操作以及对职业暴露后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等因素。
2.1 加强职业安全各项制度的管理。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风险高,而职业暴露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1]。因此建立并完善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培训制度及考核细则。制定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流程、报告流程,追踪调查流程。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提交需要完善的相关制度进行讨论,确定后下发并遵照执行。
2.2 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院感科经常举办职业防护专题讲座,拓宽培训内容,增加案例讲解,提高说服力,时刻关注我国以及国际上有关职业暴露事件的报道,通过院感QQ群让大家了解事件的经过,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达到提前预警,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完善培训签到制度,采取培训、考核一次完成的方法,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2.2.1 加强科室自身培训的管理。要求各科室制定并上报本科室的院感培训计划,将医务人员的职业接触与标准防护知识贯穿于其中,不断强化医务人员对职业标准防护的正确理解和认识,能够根据工作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感控会派人参加,对培训情况予以恰当地评价,指出待改进和需提高的地方。
2.2.2 注重新上岗人员的岗前培训。对如何使用锐器盒、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措施及报告流程、标准预防概念与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反复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职业防护的知识与技能,知道工作环境中危害的和安全的工作程序,自觉遵守操作流程。能充分认识所从事的工作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有将所有就医患者都视为传染病人的防范意识,正确做好职业防护。
2.2.3 加强对患者的培训及教育。利用门诊的显示屏,滚动播放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途径、手卫生的意义、六步洗手法图示等知识,教导患者及家属做好自身的管理和约束,不做疾病的传播者。护理人员要做好对病人及家属的宣教,不断强化记忆,使其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3 严抓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减少职业暴露和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发生率。
2.3.1 加强督导,规范个人行为习惯,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防护更加严谨,操作更为规范。把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2.3.2 严格执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及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对局部伤口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并立即到院感科根据职业暴露的程度进行风险评估,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2.3.3 实行职业暴露通报制度。每月质控会上通报当月职业暴露的例数,将发生人群、地点、环节、暴露源等信息做详细的说明。
2.3.4 完善安全防护备品及防护设施,规范使用个人防护用品。①有资料表明,使用手套可以减少锐器表面46%~86%的血液[2],在发生针刺伤时可以明显降低血液暴露量。要求各科室必须常规配备各种防护用品,定期检查使用期限、性能等,存量要充足,至少以一日需求为单位进行储存[3]。存放处设置合理,取用方便。医务人员掌握“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并能根据情况,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额外预防措施。②完善硬件设施,提供安全操作环境。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4]。各科室统一配备高度适宜[5]的物品用后处理操作台。制定并下发锐器盒使用规范,把锐器盒的使用纳入常态管理,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2.4 建立职工健康体检档案和职业暴露档案,动态关注职工健康状态。
2.4.1 定期体检,加强高危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工作。乙型肝炎是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疾病,应引起足够重视[6]。制定本院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以及接种后效果监测制度[7],每年对全院职工进行全面体检一次,对于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人员免费进行全程乙肝疫苗接种,对乙肝表面抗体滴度低的人员进行强化接种。对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要进行岗前体检,建健康档案后上岗。
2.4.2 建立完善的职业暴露后追踪调查制度,确保职业暴露人员得到及时系统的治疗和定期随访,降低血源性传染病的感染风险。
通过各种经常的形式多样的培训和考核以及各项制度的完善、落实和有力执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及能力均明显提高,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降低,报告率明显提高。
传染病医院的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只有加强职业暴露各项制度的完善、落实和执行,加大培训频次,提高培训效果和对职业暴露严重后果的正确认识,不断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才能有效的预防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1] 张咏梅,江智霞,酒井顺子,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400-1492.
[2] Mast ST,Woolwine JD,Gerberding JL.Efficacy of gloves in[J].J Infect Dis,1993,168(6):1589-1592.
[3] 王任贤.医院如何防止呼吸道传染病扩散[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3):161-163.
[4] 谢红珍,聂军,潘绍山,等.护士职业性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危险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56-57.
[5] 胡必杰,高晓东,索瑶,等.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最佳实践[J].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88.
[6] 韦志福,贾金爱,黄春芳,等.手术相关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3):178-180.
[7] 石海明,杨双旺,郭维琼,等.外科医生经手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9-42.
R13
B
1671-8194(2013)31-02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