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兵,古良琪,邓 波,吴 迁,牛文忠,徐 敏,张雪莲,殷旭东,石清明,卢 豪,范泉水
芦山县抗震救灾人员患病监测分析
胡小兵,古良琪,邓 波,吴 迁,牛文忠,徐 敏,张雪莲,殷旭东,石清明,卢 豪,范泉水
目的:分析芦山县抗震救灾人员患病情况,为制定芦山抗震救灾人员卫生防疫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按时上报、收集各医疗点门诊及住院登记资料等方式实施症状监测和病例监测,同时展开实验室监测。结果:建立了11个监测点的疾病监测系统,共监测2892人次。2013年4月22日—5月12日,症状监测方面包括虫咬性皮炎皮疹189例、发热伴呼吸道症状39例、发热伴出疹2例、腹泻水样便21例、发热18例。通过症状监测发现一起63例的虫咬性皮炎皮疹聚集性发病。病例监测方面,无法定传染病报告。报告常见疾病546例,罹患率18.88%,前5位分别为虫咬性皮炎189例(6.54%)、上呼吸道感染132例(4.56%)、湿疹51例(1.76%)、外伤及骨折45例(1.56%)、急性胃肠炎24例(0.83%),其他105例(3.63%,包括:咽炎、中暑、尿路感染、扁桃体炎、牙龈炎、肾结石等)。水源水质理化样品不合格20份,微生物样品不合格15份。在飞仙关镇猪血清中检测到乙脑抗体,平均阳性率31.8%。结论:在抗震救灾中,开展有效的疾病监测,可及时发现疾病线索,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芦山;地震;疾病监测
2013年4月20日8:02,四川雅安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相关部门派出了救援、医疗、防疫、保障等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建的防疫救援队于2013年4月21日抵达灾区后,迅速成立疾病监测组,开展紧急情况下的疾病监测工作。通过开展疾病实时监测体系为抗震救灾制定卫生防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利于支援抗震救灾防疫工作。本文对芦山县抗震救灾人员患病的监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13年4月22日—5月12日对驻芦山县芦阳镇、飞仙关镇、思延乡等7个乡镇的抗震救灾人员开展疾病监测,共计2892人次。
1.2 设立监测点 分别在临时驻地芦阳镇、飞仙关镇、思延乡等7个乡镇和4个专业医学救援队共设立11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指定1~2名责任监测报告人。建立8组监测症状(症候群):发热伴呼吸道症状、发热伴出疹、腹泻水样便、腹泻血样便、急性黄疸、食物中毒、发热、虫咬性皮炎皮疹。根据疾病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统一的症状监测项目及释义,以监测表格的形式下发到各监测点,每日17:00前由各监测点将当天监测结果报至防疫救援队疾病监测组。病例监测采取主动监测的方式,每天派出疾病监测人员到各监测点,通过查阅门诊及住院登记、实地走访等方式,采集各种疾病的发病情况。
1.3 收集相关资料 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调查地震前芦山县传染病报告信息。同时通过地方疾控部门收集、整理同期芦山县人群症状监测资料。
1.4 实验室监测 依托防疫救援队移动实验平台、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人兽共患病实验室对水源水质、重点传染患者群感染情况进行监测。理化检测指标包括:浑浊度、色度、臭和味、pH、氨氮、化学耗氧量。微生物检测指标包括: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
2.1 基本情况 所监测的抗震救灾人员分驻芦山县芦阳镇、飞仙关镇、思延乡等7个乡镇,根据任务的变化,每个乡(镇)有1~4个临时驻地,30~500人不等。大部分人员居住帐篷,其余人员在卡车车厢搭设地铺。由于地震破坏,救灾初期各临时驻地均无水、电供应,4月23日之后,驻城镇部队陆续通电、通水。截至5月12日,仍有少数驻农村部队采取储水式供水。各临时驻地均有部队卫生机构伴随保障,至少保证有1名医师。在芦阳镇驻有4支专业医学救援队,19~43人不等。
2.2 传染病流行概况 芦山县2011年和2012年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470.173/10万(519例)和500.798/10万(546例),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2011年发病排名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是:流行性腮腺炎(195人)、病毒性肝炎(104例)、肺结核(85例)、手足口病(75例)、其他感染性腹泻(35例);2012年发病排名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是:流行性腮腺炎(144例)、手足口病(141例)、病毒性肝炎(89例)、肺结核(85例)、其他感染性腹泻(32例),两年排名前5位病种相同,只是排序存在不同。乙型脑炎、性传播疾病、布鲁病、痢疾等传染病也常有发生。芦山县是四川省血吸虫重点流行县之一,全县历史有螺面积954.03×104m2,2012年累计有血吸虫患者121例,2010~2012年共报告慢性血吸虫4例。
2.3 症状监测 虫咬性皮炎皮疹189例、发热伴呼吸道症状39例、发热伴出疹2例、腹泻水样便21例、发热18例。通过症状监测发现一起63例的虫咬性皮炎皮疹聚集性发病。芦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月21日—5月11日症状监测结果显示,发热伴呼吸道症状321例、腹泻水样便264例、其他发热疾病18例、腹泻血便12例、发热伴出疹3例。
2.4 病例监测 无法定传染病报告。报告常见疾病546例,罹患率18.88%,前5位分别为虫咬性皮炎189例(6.54%)、上呼吸道感染132例(4.56%)、湿疹51例(1.76%)、外伤及骨折45例(1.56%)、急性胃肠炎24例(0.83%),其他105例(3.63%,包括:咽炎、中暑、尿路感染、扁桃体炎、牙龈炎、肾结石等)。
2.5 实验室监测结果 省疾控中心应急实验室检测水质样品52份(均未经消毒样品),理化样品不合格20份,微生物样品不合格15份。四川农业大学人兽共患病实验室在飞仙关镇猪血清中检测到乙脑抗体,平均阳性率31.8%(29/91),并且在相邻天全县的城厢镇、永盛乡和仁义乡的蚊虫样本中检测到乙脑核酸阳性。对储水式供水和热食集中供应点水源每天开展的有毒化学物质检测均为阴性。
地震救援疾病监测是指地震灾害期间和灾后重建期间,对地震救援及其活动地区进行与地震相关的传染病疫情、非传染性疾病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收集,专题汇总、分析与报告,供相关人员做出有关救灾防疫决策的参考,并为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1]。抗震救灾人员承担了大量的抢险救灾任务,暴露于疾病致病因子的机会大大增加,加上疲劳导致的自身免疫力下降和地震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媒介生物改变,传染病和各种常见疾病的罹患机会也随之增加。地震救援的特点决定了部队临时驻地极为分散、交通和通讯经常中断,疾病初期症状常被掩盖而未引起注意,一方面给疾病监测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需要将监测关口前移,及早发现首发病例,有效控制暴发成为监测的首要目的。因此,尽早建立应急疾病监测机制成为疾病预防控制的关键。
在灾后的紧急状况下,针对灾民和救援人员,通过入户调查开展主动症状监测,对传染病暴发进行早期探查和预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2]。组织疾病监测组每天分析监测结果,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各监测点,指导开展疾病防控。根据实际情况,撰写疾病防控建议上报抗震救灾指挥部。利用手机短信、互联网或电话将监测项目报到防疫救援队疾病监测组,重要情况随时报告。防疫救援队每天派出专业监测人员到各监测点轮流开展主动监测、质量控制、检查指导和技术培训。根据对地震前芦山县近两年传染病报告信息和地震灾害疾病发病特点的分析,确定发热伴呼吸道症状、发热伴出疹、腹泻水样便、腹泻血样便、急性黄疸、食物中毒、发热、虫咬性皮炎皮疹等8组症状(症候群)作为症状监测指标,涵盖了地震后容易发生的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性传染病最常见的症状,有较高的敏感性[3]。在症状监测中发现某部多人出现皮疹,伴瘙痒,不发热,现场调查共发病63例,诊断为虫咬性皮炎皮疹,经环境整治、杀虫、治疗等处理措施,3天后痊愈,日发病数降为0。芦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的症状监测中,虫咬性皮炎皮疹并不在监测之列,病例监测也没有发现虫咬性皮炎的聚集性发病,原因可能是救灾人员大多在野外搭设帐篷,与河滩、草丛、农田距离较近,同时多为户外作业有关。在病例监测中,防疫救援队疾病监测组要对门诊和住院登记进行规范,提高登记的准确度和符合率,并在主动监测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监测意识,确保监测结果的有效性。
实验室监测可为制定疾病预防措施提供线索。根据水源水质监测结果,指导使用相对安全的水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洁治和消毒措施,确保救灾部队饮水饮食卫生,有效预防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和可能的中毒事件。针对乙脑实验室检测结果,制定乙脑防控预案,有力指导防控工作。
在交通破坏、通讯中断的情况下,现有的疾病监测手段无法实施,这是地震应急疾病监测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不依赖于传统疾病监测模式的监测手段,比如依托卫星电话或者导航系统。同时,地震灾区救灾部队疾病监测大多依赖于手机通讯,存在收集项目不全、耐用性不好、无法进行数据浏览和修改、信息流单向等问题,可参考地方疾病监测手机终端模式,开发适合军队在自然灾害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使用的手机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并在系统中植入数据浏览和修改功能,增加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北斗导航系统功能,程序化自动获取病例的坐标数据。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开发支持Symbian、Windows、Mobi le等多操作系统通用的手机报告程序,同时完善相应的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增强数据安全性[4]。
[1]申锦玉.“桑美”台风重灾区疾病监测工作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09,9(3):326-328.
[2]王陇德.现场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76.
[3]刘勇鹰,张玉润,刘小立,等.地震灾区紧急状态下的疾病监测与传染病流行风险评估[J].华南预防医学,2008,34(4):9-12.
[4]郭 岩,王丽萍,马家奇.汶川地震灾区应急手机疫情报告系统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193-2195.
(收稿:2013-06-06 修回:2013-07-01 编校:齐 彤)
Disease surveillance in earthquake-relief troops in Lushan
HU Xiao-bing,GU Liang-qi,DENG Bo,WU Qian,NIU Wen-zhong,XU M in,ZHANG Xue-lian,YIN Xu-dong,SHI Qing-m ing,LU Hao,FAN Quan-shui.Center for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s of Chengdu M ilitary Command,Sichuan 610021,China
FAN Quan-shui,E-mail:fqs168@126.com
Objective:To conduct effective disease surveillance system of guiding effective controlmeasure to prevent epidemics.Methods:Data collected by outpatientand inpatientdepartmentswere used to carry outsymptom-based and patientsurveillance,Lab detection was also taken at the same time.Results:11 surveillance sites were set in the surveillance system,2896 man-timewere reported from April22 to May 12.Symptom-based surveillance included 189 insectbite dermatitis,39 feverw ith respriation findings,2 feverw ith rash,21diarrhea,18 fever.An eventof 63 insectbite dermatitiswas found by symptom-based surveillance.Patientsurveillance included none law ful infectious diseases.546 normal diseaseswere reported,attack ratewas 18.88%,including 189 insectbite dermatitis(6.54%),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132(4.56%),eczema 51(1.76%),trauma and catagma 45(1.56%),acute gastroenteritis 24(0.83%),rests105(3.63%,including pharyngitis,heatstroke,urinary tract infection,tonsillitis,gingivitis,kidney calculi,backleg pain,etc).20water sampleswere below grade in thewaterquality detection,m icrobe overproof in 15 samples contained.Japanese senceph-alitis antibody have had been detected in pig serum in town of FeiXianGuan,the average positive ratewas31.8%.Conclusion:Effective disease surveillance can find evidenceand controlepidemic situation timely.
lushan;earthquake;disease surveillance
R 82
A
2095-3496(2013)04-0216-03
成都军区“十二五”医学科研重大项目(A12005)
610021 四川成都,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胡小兵,古良琪,邓 波,吴 迁,牛文忠,徐 敏,张雪莲,殷旭东,石清明,卢 豪,范泉水)
范泉水,E-mai l:fqs16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