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杰,许琼瑜,彭旭明,程华军
(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宝安医院,广东 深圳518101;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510405)
针灸推拿的临床应用广泛,但其机理仍待研究,穴位的特异性研究是重点,与脑的相关性仍待探索,fMRI研究是近年发展起来研究穴位特异性的重要手段。目前针刺穴位的fMRI研究非常多,但推拿穴位的研究较少。笔者比较了针刺与推拿同样穴位的脑功能区激活变化,报道如下。
将合格受试的青年志愿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12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6例;年龄在18~23岁之间;体重指数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推拿组12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6例;年龄在20~25岁之间;体重指数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①年龄范围为18~25岁;②既往健康;③右利手;④学历为中专至本科之间;⑤体重指数正常;⑥知情同意。
①已婚;②听力、视力残疾以及评估不能完成者;③体内有金属以及其他各种原因不能进行磁共振扫描者;④受试时明显不适者;⑤有手术史者;⑥女性月经期,既往有怀孕史者;⑦大量饮酒、滥用药物者。
针刺组:采用Siemens 1.5T磁共振机。先扫描解剖像,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主要参数为:TR/TE/flip angle/matrix=500 ms/11 ms/90°/192 ×192。用华佗牌0.35 mm×25 mm银质针刺入右侧太溪穴,进行多组块设计的功能像扫描。刺激为手法捻转行针:捻转角度180°,频率90次/min。功能像采用回波平面(EPI)序列,轴位,扫描全脑。主要参数为:TR/TE/flip angle/FOV/matrix=3560 ms/50 ms/90°/230 mm/64 ×128,slice thin=3 mm,36slice。
推拿组:采用Philips 1.5T磁共振机。先扫描解剖像,采用反转自旋回波序列。主要参数为:TR/TE/flip angle/FOV:3544 ms/15 ms/90°/23 cm ×23 cm。采用一指禅推法按摩右侧太溪穴,进行功能像扫描。功能像(BOLD)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梯度回波序列(gradient EPI),扫描全脑。主要参数为:TR/TE/flip angle/FOV:2000/50 ms/90°/23 cm ×23 cm,22 slice。
①大脑激活区的差别;②实验过程中是否有晕针、惊厥、断针、滞针、血肿等。
采用SPM5软件进行处理。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建立模型,显示结果。观察激活情况。
针刺右侧太溪穴主要激活脑区为:右侧颞上回(BA22),左侧的额中回(BA46)和额下回(BA45),左右顶叶的中央后回(BA2),右顶叶的BA3,左顶叶的 BA40。
一指禅推右侧太溪穴主要激活脑区为:右顶叶中央后回(BA2、3),右边缘叶海马旁回、钩回(BA28),左颞叶颞上回、颞中回(BA22、37、38),左脑岛(BA13),左枕中回(BA19),左额叶额上回、额中回、内侧额回(BA8、9、10),右颞叶颞上回、颞中回(BA39),右顶叶角回(BA39),左顶叶楔前叶(BA19)、左边缘叶扣带回(BA24)。
在本研究过程中,没有发现晕针、滞针、弯针、血肿等情况,也没出现其他特殊不良反应。
fMR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可以实时、无创、动态地反应脑功能区受到特定刺激时的活动状态。而穴位与脑的联系一直是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是采用针刺来研究穴位的特异性。以前有不少研究比较了真针刺与假针刺的不同[1-2],真穴与非穴的不同[3]。笔者以前的研究也比较了针刺太溪穴和相对应的假穴[3]、表里经穴位的差别[4],也说明了相近位置不同经的穴位的差别[5]。可是穴位不仅仅用于针灸的临床,也广泛应用于推拿的临床,尤其是一指禅推法应用于穴位更多。并且一指禅推法往往更易被患者所接受,不存在畏针的问题,依从性更高。但目前推拿穴位的效应研究较少。
基于此,笔者拟比较针刺与一指禅推法太溪穴的脑功能成像的异同。从两者的激活表现来看,刺激单侧穴位都可激活双侧大脑脑区。两者都激活了BA2、BA3,都为皮质感觉区,说明无论是针刺还是推拿都通过感觉传导来起作用。两者都激活了颞上回BA22,为听觉语言中枢,这个激活可能与肾开窍于耳、肾经挟舌本相关。此外,两者都以额顶叶激活为主。肾经与膀胱经相表里,膀胱经行于额顶部。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经络心,与中医的“神”(认知)相关。而额顶叶与认知功能相关性大,所以太溪穴能激活额顶叶。
不同的是,在一指禅推太溪穴组中,除了额顶叶之外,还有颞叶、脑岛等的激活。针刺的作用点小,而一指禅推法作用的面更大,所以它们的激活区域有不同。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fMRI的费用高昂,笔者两次试验是分开做的,研究时段有一定差别,但研究者是相同的,研究对象也类似,一般资料可以类比,所以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可比性,但有可能出现偏差,有待于以后更进一步研究。
[1] Chae Y,Lee H,Kim H,et al.The neural substrates of verum acupuncture compared to non-penetrating placebo needle:An fMRI study[J].Neurosci Lett,2009,450(2):80 -84
[2] Dhond RP,Yeh C,Park K,et al.Acupuncture modulates resting state connectivity in default and sensorimotor brain networks[J].Pain,2008,136(3):407 -418
[3] 陈尚杰,朱芬,刘波,等.刺激健康青年太溪穴和假穴的功能磁共振研究[J].中国康复,2009,24(5):308-309
[4] 陈尚杰,刘波,符文彬,等.刺激神门穴和养老穴激活不同脑功能区的 fMRI研究[J].针刺研究,2008,33(4):267 -271
[5] Chen SJ,Cheng HJ,Wu SS,et al.Activation of various brain areas during acupuncture at Taixi(KI3)and Qiuxu(GB40)acupoint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1,6(12):925 - 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