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辉 袁 芳 郭爱新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264300)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属于一种进行性、不可逆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最终结局,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延缓CRF的进展。近年来采用免煎中药治疗早、中期CRF,对延缓其进展疗效明显,推迟透析和肾移植的时间,现报道如下。
70例病例均采集于本院2011~2012年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30~71岁;病程3~15年。对照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29~70岁;病程2~16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均符合《肾脏病学》CRF的诊断标准[1],临床出现多尿、夜尿、腰痛、水肿、呕逆、纳呆、面色萎黄不华,确诊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对照组:给予延缓CRF的标准疗法,包括适当休息、避免感冒、饮食治疗、优质低蛋白饮食、低盐、控制血压、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纠正贫血等。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据辨证施治给予免煎中药口服及灌肠。方剂采用参芪地黄汤加减,免煎中药直接冲服,每日2次口服。参芪地黄汤为六味地黄汤加党参、黄芪组成。对于特殊情况的患者,血脂高者加大黄、当归、丹参、川芎、三七;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生姜、砂仁;体虚易感冒者加防风、白术;水肿甚者加薏苡仁、苍术,加大黄芪用量至40g;蛋白尿过多者,可加芡实、龟板,无论哪一类型的蛋白尿均可选用僵蚕、蝉蜕。免煎中药灌肠:大黄、牡蛎、黄芪等,直接冲化灌肠,每日1次。
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2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症状减轻或消失,Scr降低≥30%或Ccr增加≥30%。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Scr降低≥20%或Ccr增加≥20%。无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减轻或加重,Scr无明显改善或较治疗前反而升高。
结果:治疗组35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35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5.71%。
CRF患者缓慢出现的肾功能减退病变一般不可逆,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延缓CRF进展,保护残存肾功能。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中医学“虚劳”、“水肿”等病的范畴。其病机主要是元气虚弱、脾肾二脏功能失调。脾虚不能制水,肾虚气化不利,水湿停聚而形成水肿;脾肾俱虚,固摄无权,精微漏泄,易出现蛋白尿。元气耗损,帅血无力,肾络瘀滞,病多迁延不愈。脾肾不能相互资生,气血生化无源,加之精微漏泄,临床多见虚弱见症,虚实夹杂,导致在治疗上出现两难,一是水肿易消易聚、时重时轻而经年累月难以平复;二是水肿虽消而蛋白之排泄难以控制。所以在治疗上应以健脾补肾、通腑泻浊化瘀为原则。参芪地黄汤加减具有健脾益肾、调节机体阴阳气血、稳定肾功能的作用。方中的各种中药对肾具有一定的功效。研究证实黄芪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并对实验性肾炎动物有明显的利尿及减少尿蛋白的作用[2];川芎有效成分川芎嗪能够抑制血小板的激活、聚集和释放反应,阻断或减轻由之启动的慢性肾损害;丹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抗凝、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及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能够改善CRF时的高凝状态和肾脏血液供应,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延缓肾功能衰竭。
中药深部保留灌肠治疗可荡涤积滞,祛瘀生新,通腑降浊利湿,畅通三焦。
免煎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许多优势:疗效很好,副作用少,携带方便。
[1]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91,1397.
[2]陈艳林,彭仲杰.参附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肾炎5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