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琳 李知行 通讯作者:邵 瑛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广东 广州510405)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笔者在跟随邵瑛教授临床学习中,观察邵瑛教授采用推拿治疗该病30例,现报道如下。
30例小儿泄泻患者均为2008年7月~2012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患者,均符合中医脾虚泄泻辨证标准。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岁;病程最短1d,最长1个月。
推拿方法:①补脾经,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作旋推,约200次。②补大肠,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作直推,约200次。③推三关,用食、中二指面从前臂桡侧,自阳池穴推向曲池穴,约200次。④摩腹,用四指逆时针摩腹,约5min。⑤揉脐,用中指端揉肚脐正中,约5min。⑥按揉足三里,用拇指端用力,按揉足三里穴,约200次。⑦推上七节骨,用拇指桡侧面自尾椎骨端向第四腰椎直推,约200次。⑧揉龟尾,用拇指端揉尾椎骨端,约200次。⑨捏脊,用捏法从长强至大椎往上捏提,重提并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5遍。
治疗时间:治疗1次者7例,2~5次者15例,6~10次者8例。每日治疗1次,每次30min。
疗效标准[2]:痊愈: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未见改善。
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痊愈16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100%。
“泄泻者,胃中水谷不分,并入大肠,多因脾湿不运。《内经》所谓湿多成五泄也。小儿致病之原,或内由生冷乳食所伤,或外因风寒暑湿所感,抑或饥饱失时,脾不能运,冷热相干,遂成泄泻。甚至久泻不止,元气渐衰,必成慢惊重证。”[3]由此可知,泄泻的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小儿“脾常不足”,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因而易于受外界影响而至腹泻。邵瑛教授运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以健脾助运为主,温中止泻为辅,疗效确切。推拿处方中:补脾经,揉脐,摩腹与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能温中止泻;推三关能温阳止泻;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捏脊具有强健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功能,配合重提膀胱经的背俞穴,能加强其相应脏腑功能,提高疗效。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同时也具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小儿推拿手法能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消化和吸收。在腹部和腰背部推拿能促进胃肠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增强胃肠蠕动,可促进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泄泻发病率在儿科是仅次于肺系病症,久泻迁延不愈者,最易转为疳证,影响小儿成长。小儿推拿作为中医学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无痛苦、无毒副作用的优点已经成为共识,临床上应广为推广。
[1]薛辛东,李永柏.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
[3]张振鋆.厘正按摩要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