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涛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医心身医学理论在健康体检慢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
陈 涛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心身医学是现代医学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中医独特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人们健康观的改变,促使中医心身医学的提出。健康体检中很多慢性病都属于心身疾病,中医学的心身相关理论强调健康和疾病不仅应从生物学变量来测定,而且应该结合社会心理环境因素来综合研究。中医心身医学为检后慢性疾病管理带来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提高。
心身医学;慢性疾病管理;健康体检;治未病
中国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首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大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中国人群死因构成升至85%。慢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公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综合防控和治疗慢性疾病以及加强慢性疾病的管理已经刻不容缓。健康体检,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是健康促进的开始,属于一级预防,是预防医学中的上乘[1]。检后服务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如何运用心身医学理论推广慢性病预防、早诊早治和规范治疗,推动医疗模式转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心身医学思想的发源地之一,《内经》认为:人是由神与形两部分组成。“形”指人体的各种物质结构,如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等;“神”指神明或神志,指人精神、意识、情感等。古代医家总结心身关系时强调形生神,神御形,两者相互依存,人的精神活动状态在影响机体是否患病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灵枢·口问》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形,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刘子·清神》曰:“神静则心和,心和则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神”的状态好坏直接影响人体状态的盛衰,积极的心神状态有益于人体状态的整体和谐;消极的心神状态引起各种病理变化。重现心理现象与心身疾病的相关性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形神合一”就是中医心身相关思想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2.1 健康体检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健康观念的进步,公众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关注已有疾病的治疗,更关注潜在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达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目的,为此建立的专门健康体检机构越来越多,为全民健康促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中存在的问题如方法重西轻中、质控标准不一、师资良莠不齐等影响了健康体检的效果。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进步,单纯西医体检模式弊端凸显,所以完善检后服务,提高健康管理的连续性,才能改变慢性疾病蔓延现状。
2.2 慢性疾病现状
慢性疾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根据我国的现状,在21世纪的中国,再怎么强调应对慢性病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因为慢性疾病对国人的健康和生命威胁正在成为事关中华名族存亡的大问题,过去的十年,平均每年新增近1000万例慢性疾病病例。要想减轻慢性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健康管理的先驱黄建始教授认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的关键是转变观念走新路[2]。国际观点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健康素养低下,原因主要有:①医务工作者,医务工作者是健康传播的主要承担者,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医务人员没有足够的精力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例如健康体检,结果出来后,只有达到住院或手术标准的少数受检者才会被引导到相关科室继续治疗,而对于大多数的有潜在风险的、无临床症状的无暇顾及,更没有详细的健康促进计划,特别是单位体检,有些人甚至在检后半年才拿到报告,这样就失去了健康体检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建立一支具有全科医学理念的检后服务团队。②新闻媒体,媒体是健康信息的传播者,如果媒体的健康素养低,不健康信息给公众进行传播,导致公众受骗或误导。③公众个人,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危害麻木不仁,学习兴趣缺乏。④政府职能部门,投入缺乏,推动不力,陈竺部长在中华医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上指出,积极推动基于全科医学的医学模式转换,并加强舆论宣传力度。
2.3 心理健康与慢性疾病
不健康的心理迟早会导致身体功能的改变,最终引起躯体病理损害得到公认。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下,医疗工作的重点应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目前认为心身疾病发病范围将不断涉及各个系统相应的疾病,研究发现将心理治疗贯穿于从疾病开始到康复痊愈的整个过程,可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在西药降糖的同时配合心理疏导,血糖的控制效果会更好[3-4]。在社会竟争力不断加大的环境下,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临床工作中关注不良情绪是控制慢性病的重要因素,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特点,也是传统理论在临床实践中与时俱进的表现,正如希尔博士所言: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
经验医学和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和解决中国的健康需要。慢性病严重损害国民健康,威胁劳动力人口,增加疾病负担,已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民生问题,如不加以控制,将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慢性病可防可控,加强慢性病防治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作为体检机构,应全力宣传健康的心身医学理念,并在综合医院普遍设立心身医学科尽快扭转慢性病高发态势[5]。中医心身医学强调整体观,因人、因地、因时而治,重视人的性格特征与体质类型的不同,这些原则早于西方医学模式而提出2000多年,并作为“疏五过”、“惩四时”的专章而笔之于书,我们应该遵循与发扬,以期在慢性疾病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李建华.军队干部健康体检指南[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2] 黄建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的关键是转变观念走新路[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6):321.
[3] 周铭.糖尿病与情志失调[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4):1002.
[4] 田红,侯月颖,文芳.心身疾病与保持心理健康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598.
[5] 石元洪,王静成.全国综合性医院亟需普遍设立心身医学科[J].现代医院管理,2012,10(46):15-16.
R194.3
C
1671-8194(2013)22-02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