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再友
(云南省文山州市麻栗坡县人民医院外科,云南 麻栗坡 663600)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研究
冯再友
(云南省文山州市麻栗坡县人民医院外科,云南 麻栗坡 663600)
目的研究DHS内固定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经过内固定手术治疗,随访时间为5个月至4年后,治疗效果为优的有21例,良有8例,中有1例,总优良率为96.7%,骨折愈合时间为6至8周,所有患者未出现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DHS内固定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骨折治愈率,同时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
临床研究表明,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疾病之一,以老年患者居多,骨折部位从髋关节囊之外到小粗隆的下方,发病因素主要与体质、保护能力、骨质等因素有关,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严重危害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上推崇通过DHS内固定来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产生率,同时可以促进患者骨折部分的愈合。本文对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在60~86岁,平均年龄为68.5岁。骨折原因:重物砸伤7例,车祸6例,自发性骨折2例,摔伤15例。骨折分型:I型有12例,Ⅱ型有8例,Ⅲ型有10例,IV型有2例。病程<1d有15例,2~3d有6例,4~7d有4例,8至15d有5例。
1.2 治疗方法
①手术前的准备。在进行内固定手术之前,需对患者存在的开放性骨折、重度颅脑损伤、胸腹部创伤、休克等症状进行处理,并进行骨牵引。当患者生命体征较为平稳时,才可进行手术。②内固定手术。依据患者骨折程度,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主要包括全身麻醉、腰部麻醉以及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均呈平卧体位,使用消毒后的铺巾,在股骨上部外边取一切口,并在C臂机辅助下进行骨折复位。在大粗隆下方3cm位置打进一枚导向针,注意掌握好导向针的深度。当导向针位置明确后,将皮肤、阔筋膜及股外侧肌切开,并深入到股骨上段位置,利用DHS扩孔器进入到软骨下方10mm位置进行扩孔和攻丝。螺钉安置到骨质内,并把DHS钢板安置到外边皮质内,最后利用螺钉来固定。对小粗隆出现骨折,应遵循先前外,后内向的螺钉固定法[1]。若大粗隆存在游离骨块,应在大粗隆位置增加一枚螺钉进行固定。内固定完成后,利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降低压力,利用橡皮管进行引流,将切口缝合。③手术后的护理。所有患者手术完成后,连续3~5d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并利用肝素钙来避免肢体静脉血栓的产生,利用钙素来防止骨质疏松;手术后24~48h内可将引流管拔除;医护人员要叮嘱患者进行肌肉收缩的锻炼活动,待病情有所恢复后即可进行适当的下床运动,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术后8~12周后,利用X 线进行检查,若存在大量骨痂,说明骨折恢复良好[2]。
1.3 疗效标准
优:患者髋关节在正常活动下无痛疼感,生活能力得到完全康复;良:患者髋关节正常活动率达到80%以上,在活动时存在轻微疼痛感,不会对生活、工作造成影响;中:患者髋关节自由活动受到限制,活动时存在中度的疼痛感,对生活、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差:患者髋关节自由活动受到严重的限制,存在剧烈疼痛感,甚至出现内固定失效现象。
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经过内固定手术治疗,随访时间为5个月~4年后,治疗效果为优的有21例,良有8例,中有1例,总优良率为96.7%,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所有患者未出现感染、褥疮等并发症。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人群,发生骨折后,外部出现压痛、肿胀、瘀血、功能障碍等症状,通过X线可内部骨关节出现畸形、断裂、移位等症状,对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治愈率,临床上主张通过DHS内固定手术来治疗。
DHS内固定手术具有一定的适应证,大部分股骨粗隆间骨折都使用,是现阶段应用较为常用的骨折顶板系统之一。其主要是利用螺钉来固定股骨颈和骨折近端、骨折远端这两个端点,同时具备了静力加压和动力加压的作用,可以对颈干角维持良好状态,能够实现早期完全负重或者局部完全负重。虽然DHS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并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若骨折延伸至大粗隆位置、粗隆出现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延伸至DHS内固定打针位置,则不能适用DHS内固定治疗。除此之外,逆向性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与DHS内固定方向不符合,易出骨折失败现象,所以同样不适用[3]。
DHS内固定手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具有很多的优点,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外侧张力带的作用,同时具有轴向加压的功能,有效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愈率,是较为理想的骨折治疗方法。DHS内固定主要是根据股骨上段生物力学理论来设计的,骨折固定较为稳定,可以对骨折旋转及弯曲进行有效的控制,并能在骨端压缩和吸收中进行加压和固定,以提高内固定的固定效果。DHS内固定利用钉螺来固定粗隆位置,使得股骨干与股骨颈能够有效的融合,颈干角保持良好状态,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塑性。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有所减弱,免疫功能有所降低,手术承受力有所减弱,并伴有各种疾病,导致水电解质出现失衡,在进行内固定手术时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因此,在进行内固定手术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心电图、X线及实验室等检查。如果患者本身具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必须在术前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控制,并及时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使患者各项体征处于良好的状态,并制定术中并发症的预防控制措施,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4]。
在内固定手术过程中,医师必须要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以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具体包括:内固定手术必须在X线、C臂机辅助下进行,以减少手术创伤,防止颈干角和旋转异常现象的产生;确保DHS内固定颈钉的定位和深度的准确性;做好骨折复位处理工作,选择适宜的固定方法,使得骨折支撑护理良好状态;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螺钉出现固定出现错位;如患者骨折部位难以复位,则需进行植骨复位措施,使得患者骨结构得到改善[5]。
总之,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DHS内固定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骨折治愈率,同时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在使用DHS内固定前,必须掌握其适应证,做好术前准备,掌握手术要点,并进行术后护理,以保证内固定的质量效果。
[1] 符蓉,张方林,尤涛,王健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8(6):89-90.
[2] 刘启光,王奇才,冯世义.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38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8(2):54-55.
[3] 樊金全,范大礼.小切口微创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重庆医学,2010,12(13):65-66.
[4] 李晓东.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 34(10):76-78.
[5] 欧阳治国,廖怀章,汤中华.DHS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体会[J].中医药导报,2009,23(4):89-90.
R684
B
1671-8194(2013)15-0231-02